分享

积聚(癌症)中医诊断与辩证论治

 时间就是玫瑰 2023-07-29 发布于河南

癌症(积聚)的中医证断与临床辩证施治

积聚(现在泛指--癌症)是指在腹内脏器上有结块或者肿块,表面不平,质地坚硬,类似于岩石而言,或胀或痛的一种病证。积和聚有不同的病情和病机;积是有形,固定不移,痛在定处,病属于血分,为脏病;聚是无形,而且时聚时散,聚散无常,也就是说它的疼痛无定处,病在气分,为腑病。如《金匮要略》上说:“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这样在积和聚的区别上比较容易区分,也就一目了然了。
一般说来,聚病较轻,如果治疗措施投机,此病经过经过精心治疗,是可以治好的;聚就不一样了,一般说聚当人们已经发现时为时已晚,积已经成块,病情比较严重,故而难治。
中医上的症瘕之证,大抵上也属于积聚范畴之类。在《诸病源候论·症瘕侯》中说:“症瘕者,皆由寒湿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结所生也。其病不动者,直名为症。若并虽有结瘕而可移者,名为症瘕。瘕者假也,为虚假可动也。”由此可见,症与积都具有形可据、坚硬不可移动的特点;瘕与聚也都有聚散无常的证状共性。因此,积与症、聚与瘕可以说都是同一类的疾病了。
一般说本病的发生,每多因七情郁结、房室不节、饮食内伤等,致令肝脾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淤血内停,日久暂积而形成的。一般在临床上,积块软而且不坚硬,此时正气还未大伤为初期;积块增大,按之觉得比较硬,正气已伤为中期;积块坚硬,正气大伤也就成了晚期。这样在治疗时也就会有了大框框,初期宜行气活血,中期继则攻补兼施,晚期以健脾扶正、理气化瘀为基本大法。聚则属于气机不和,故而时聚时散,所以与积不同,同时在治疗上,应该以行气消聚为主。
在各种积证中,以胃脘、肝部为最多,其它脏气部位也多有之。聚证较轻,积证较重。积证一般的预后情况比较差。
【病因病机】
一、一般内因的因素是主要因素,对于积聚要这样去认识。平时情志抑郁,肝气不舒,这样就会导致脏腑失和,气机阻滞,脉络也就会受到阻滞,最终导致血行不畅、气滞血瘀,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形成积聚病变。张子和说过:“积之成也,或因暴怒喜悲思恐之气。”所以尤在泾也说:“凡忧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病。”这样七情六欲淤积过久,再加上外邪,每每就会导致积聚的发生。
酒肉无度,食物偏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使得脾失健运,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减弱了,就会导致湿浊凝聚会生成谈,痰气阻滞,就会导致血行不畅,脉络淤滞壅塞,痰浊与气血博结,形成痰积瘀块就会越来越大,生成积聚本病。但也有饮食不调,暴食暴饮不予控制,食滞遇气,食气交阻,气机不畅也会形成积聚。“凡人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常,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致成积聚结块。”在《卫生宝鉴》也是这样说的。
二、外因致病。起居失宜,寒温不调,寒气侵袭,这是脏腑气血失和,再加上饮食不节,使脾失健运,湿浊不运化因故凝聚成湿痰,若风寒痰湿食诸邪与气血互结,壅塞人体的脉络,日聚渐渐增大,就会形成本病。如《灵枢·百病始生篇》中说::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在《五变篇》中也说道:“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由于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耐起。”张景岳也指出说道:“不知饮食之滞非寒未必成积,而风寒之邪非食未必成形,故必以食遇寒,以寒遇食,或表邪未清,过于饮食,邪实相博,而积斯成矣。”可见风寒之邪,饮食积滞,是相互影响的,这样就会形成集聚的恶果。如果七情所伤再与风寒湿痰饮就挤在一起,这样内因外因邪气和合,那么就会很容易形成积聚。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尽管起居失宜,寒温不调,寒气侵袭,再加上饮食不节,使脾失健运,湿浊不运化因故凝聚成湿痰,若遇风寒形成积聚,但是主要还是内因的问题。 总之来说,形成集聚的原因也是比较的多的,但大致如上,但发病机制,更是与人体的正气不足息息相关,俗话说“人弱强盗乘虚而入”就是这个道理。只有体强了,一切外邪不会入侵会致病的。《内经》上说:“壮者气行则己,怯者着而成病,”就是这个道理。故而张洁古认为“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也就是这个道理。作为医者要审病辨证,给予早期证断,早期治疗。作为病人平时要知道一些医疗常识,尤其对于这些积聚,早期到医院检查,如果到晚期的话,就会造成“纵有金丹,亦不可治”的后果。
【辨证施治】
积聚之证,按其病变性质的不同,而分别为积和聚之说;但临床所见,一般每先有气聚,日久则气滞血瘀便成为积,因此,不能把积和聚绝对划分开来看,前人每以积聚并称,也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为了临床临证容易掌握,所以也就分别论述了。但是它的治疗原则,可以按照《医宗必读》指出的:“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较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浸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
裴正学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在治疗癌症方面有独到之处,认为:“正虚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还说到:“扶正固本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基本方法”,还说到:““急则治其标”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必要手段,”“中药扶正配合西医放、化疗是扶正祛邪思想的体现。”这样裴老对于癌症的治疗有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但在临床上一般还要注意这么几点:
1、辨别积与聚的不同。理论上积聚合称一个病证,但是积和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上边也提到过,积证具有积块明显,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程反复时间较长,多属于血分,病情较重,治疗较难等特征;聚证则具有游走不定,也就是说没有明显的积块出现,腹中的胀气时聚时散,发有休止,痛无定处,病程比较短一些,多属气分之证,病情相对比较轻一些,在治疗上比较容易一些。至于古代所说积属脏病,聚属腑病,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条件限制,在划分积聚定义时比较牵强,不可拘泥。具体分辨清楚积在何脏何腑,不过现在的医学检测手段完善,在何脏何腑一探测就一目了然。诊断确切,治疗也就方便多了。
2、要辨别积块的位置,在什么部位,大小如何,软硬程度。积块的不同,标志着所病的脏腑不同,临床症状不同,在治疗上也有所不同。辨别积块的部位,就可以及早发现病变,并针对性加强治疗上的措施。积证一般按上下分就有:胃脘腹、右胁腹、左胁腹、右腹、左腹、小腹等。聚证可分为:肝气郁结、食浊阻滞、气结于大小肠。
按照现代医学的说法,鄙人认为肺癌、食道癌、胃癌、喉癌、鼻腔癌、胰腺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膀胱癌等也都应该属于急症的范畴,可以参考治之。这些癌症主要还是体质免疫功能低下形成的。中医上说正气不足之证。
3、积聚和其它病都一样,也有发病的期度,要重点辨别积聚的初期、中期、末期,严格的说积聚在初期、中期、末期的虚实也不相同,所以不同时期的积聚的虚实要严格辨别,加以区分。这样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给与正确的治疗。按照上边说过的,初期积块比较小,比较软邪气尚浅,虽说邪气实而不是太盛,正气还不至于大虚,一般情况还比较好些。中期正气渐渐衰退而且邪气渐渐较甚,这时候积块渐渐增大,质地较硬,疼痛渐渐加剧,持续时间比较长,饮食也大幅度的减少,倦怠乏力,形体消瘦等证相继出现。末期的积聚患者,这时候正气大虚,而邪气甚实,积块表现明显增大,质地坚硬甚至于个别有开花现象,疼痛加剧难忍,饮食量大幅度的减少,出现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者黧黑,有明显消瘦等一系列的衰弱症状出现。这时候要辨别标本的缓急,总之按证治疗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一、积证
(一)气滞血阻
1、主证侯:积块软而不是太坚,固定不移,胀多于痛,脉实有力。
2、证侯分析:由于气机阻滞,导致脉络不通不和,产生后果就是气血阻滞,久积形成积块,所以积块就会有固定不移动的现象;但是由于属于积证初起,所以积块比较软而不坚。由于气滞血阻,引起血行不畅,这样胀一般多于痛。病为初期正气没有大伤,脉象似而有力。
3、治疗方法:以行气消积、和血通络为主,一般佐以化痰、养血等方法。
4、方药:大七气汤为主方。〔大七气汤:《医学入门》 青皮 陈皮 桔梗 藿香 桂枝 甘草 三棱 莪术 香附 益智仁另有一方中有加大黄、槟榔〕方中用青皮、陈皮、桔梗、藿香行气散结,桂枝、三棱、莪术、香附温通血络,使络脉气血畅通,这样其积自销。若兼见寒热、身痛有表证,舌苔白腻,脉浮弦大者,是外有风寒表证之邪,以配以宣表理气,通瘀滞去积,一般可选用五积散。〔五积散:《局方》白芷 陈皮 厚朴 当归 川芎 芍药 茯苓 桔梗 苍术 枳壳 半夏 麻黄 干姜 肉桂-表证重用桂枝 甘草 生姜 大葱〕本方汇集解表、散寒、怯湿、化痰、行气、利水、活血、通络、温中和止痛之药集于一起,以治积证初起,又兼外感,气机不畅所导致的一系列阻滞不同的证侯,使其逐渐消散。至于积久之证,本方非能奏效。
(二)气结血瘀
1、主证侯:积块增大按之觉得较硬,痛而不移,或时有寒热,形体日渐消瘦,体倦乏力,或者饮食减少,,大便溏薄,女孩子见有月事不调,面色无华,舌青紫色,脉弦滑。
2、证侯分析:积成日久,气结不行,脉络阻滞,血瘀日甚,所以积块越来越大,而且变硬,痛处固定不移,气结血瘀,这样就会造成营卫不和,因故时有寒热往来。气机不利,血瘀成积,导致结果是血少气衰,中气不足。由于中气不足,产生脾失健运,食纳少,大便溏。水谷精微不能充分给养四肢百骸、肌肤,所以形体日益消瘦,体乏无力,,面色不华。舌青紫色为有瘀证。脉弦滑为血虚肝旺之象。女子如积在下腹部,则月事不行,是因血衰导致经闭的。
3、治法:通瘀行气,兼调脾胃,攻补兼施。
4、方药:膈下逐瘀汤为主方。〔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桃仁 丹皮 赤芍 乌药 延胡索 当归 川芎 五灵脂 红花 香附 甘草 枳壳〕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五灵脂、赤芍等活血化瘀,并有香附、乌药、延胡入血行气止痛,使的气行血行,化瘀功能更强;并可以加入川楝子、三棱、莪术之类。如果积块坚硬作痛,可以合用《金匮》鳖甲煎丸,以化瘀软坚。〔鳖甲煎丸:《金匮》 鳖甲 乌扇 黄芩 柴胡 鼠妇 干姜 大黄 芍药 桂枝 葶苈子 石苇 厚朴 牡丹皮 瞿麦 紫葳 半夏 人参 蛰虫 阿胶 蜂巢 赤硝 蜣螂 桃仁〕以上二方,可与六君子汤〔六君子汤:《局方》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半夏 陈皮〕间接服用,以补益脾胃之气,为攻补兼施之法,此为上策 。
(三)正虚瘀结
1、主证侯: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加剧难忍,面色萎黄或者黧黑,肌肉消瘦,饮食锐减或者不食,舌质淡紫,舌苔灰糙或者光剥,脉弦细沉。
2、证侯分析:积块日久,血络瘀阻,所以就会积块坚硬,这时候疼痛加剧难忍。由于中气大伤,脾胃运化的功能减弱,由于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弱,胃肠吸收功能不全,胃纳饮食减少,形成身体消瘦。血瘀日久,阻滞新血不生,畅通有组,也就是说血循环发生障碍,这样造成中气大伤,免疫功能低下,故面黄肌瘦,甚则黧黑。心开窍于舌,这时间舌苔就会成紫色属血瘀证。苔灰糙光剥,脉弦细,均有津液枯竭、大有气血耗伤的现象。
3、治法:大补气血,活血化瘀。
4、方药:八珍汤加味,〔八珍汤:《局方》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当归 川芎 熟地 白芍〕可加红花、赤芍、丹参之类,重加三棱、莪术,可以合用化积丸。〔化积丸:《类证治裁》三棱 莪术 阿魏 浮海石 香附 雄黄 苏木 瓦楞子 五灵脂 水泛为丸,每服 6克,每日两次〕方中阿魏为化积主药,左以雄黄、苏木等一些活血之类药品,活血消瘀,以破坚积试图缓功之效。如果证侯比较轻,可以合用资生丸给予调理〔化积丸:《方》白术 人参 茯苓 苡米仁 山楂 橘红 神曲 黄连 寇仁 泽泻 桔梗 藿香 甘草 白扁豆 连肉 山药 芡实 ,一方无泽泻〕。
一般说,不论积证初起或者久积,都可以配合一些外治方法,如贴一些阿魏膏--《景岳全书》、水红花膏--《景岳全书》之类的外用药膏,这样以助于消痞散积。
二、聚证
1、主证侯:腹中气聚,攻走疼痛,时聚时散,苔白脉弦。

2、证侯分析: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气不和,或因食滞痰阻,气机不畅,或因为寒气所聚,气结不畅行,均使气聚有形,发生于胃脘或者腹部其他部位。偶因悲怒气结再加上饮食一块儿,触动肝脾瘀聚气,气阻则发,气通则止,故时发时止,时聚时散,攻走作痛。苔白脉弦,为气盛有余之证。
3、治法:行气消聚。
4、方药:木香顺气散加减。〔木香顺气丸:《沈氏尊生书》 木香 青皮 陈皮 甘草 桂心 川芎 枳实 朴 乌药 香附 苍术 砂仁〕方中木香、青皮、陈皮、川楝子、乌药、砂仁、苍术、川芎、香附等大剂行气疏肝之品,有益以肉桂一味。因为气得寒则滞,得热则行,寒则急,热则纵,肉桂之辛温暖中,能使聚消痛止。此外要依据其加湿、加热、挟痰等证,酌加消导、清热、利湿、化痰之剂。发作时疼痛剧甚者,多因气滞涩,可加入桂枝、桃仁等温通脉络。聚证反复发作,脾气损伤,可以用香砂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局方》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半夏 陈皮 木香 砂仁〕健脾和中,以扶正气,早日恢复健康。
总之,由于病人的医疗常识低浅或者没有,一旦发现就有些太迟,就成了晚期。晚期由于情志的薄弱,也比较难治,病人受的痛苦也较难忍,积证(癌症)的预后一般比较差些。
关于噎膈、反胃、症积等于后,古人也早有认识。噎膈的辨证施治与治疗在古代也比较明确。可分为痰气交阻、瘀血内阻、气虚阳微。治疗上有开郁润燥、滋阴养血,破结行瘀、补气益脾等方法。积证就在临床上所见,如经常吐出白沫,食后胸中如刀割,或者吐出如赤豆汁色物者,均属于趋向于危证。如能尚有好转,稍能进一些流食,只可饮牛奶之类,且不可大量进食。这要切记,不可马虎。《景岳全书》称有:噎膈(现称为食道癌或者喷门癌相似)为不治之症。还说:“凡年高患此证者,多不可治……。”在治疗中,医者的水平高低,再加上患者的情志精神状态,对于治疗以及病情的发展有很大的有很大的影响。应当看到,有些癌症以后,在精神上没有不良影响或者刺激,营养上能够充分供给,避免外来因素的刺激干扰,其中也避免一些不良的检查手段的刺激,并给与正确的治疗方法,良好的养生方法,再依靠病人的意志,机体的自身的自我调节作用,可以使癌症不至于再发展,甚至于也常常会有奇迹发生,癌症病体会趋于消失。
怎样才不至于发生癌症?要经常检查身体,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生活要规律,饮食要合理,不要吸烟酗酒,情绪要稳定,不要生大气、闷气,遇事要想得开些,不要耿耿于怀。
“善待生活每一时,健康开心每一天”。

癌症将会与我们远离。

癌症(积聚)的中医证断与临床辩证施治

积聚(现在泛指--癌症)是指在腹内脏器上有结块或者肿块,表面不平,质地坚硬,类似于岩石而言,或胀或痛的一种病证。积和聚有不同的病情和病机;积是有形,固定不移,痛在定处,病属于血分,为脏病;聚是无形,而且时聚时散,聚散无常,也就是说它的疼痛无定处,病在气分,为腑病。如《金匮要略》上说:“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这样在积和聚的区别上比较容易区分,也就一目了然了。
一般说来,聚病较轻,如果治疗措施投机,此病经过经过精心治疗,是可以治好的;聚就不一样了,一般说聚当人们已经发现时为时已晚,积已经成块,病情比较严重,故而难治。
中医上的症瘕之证,大抵上也属于积聚范畴之类。在《诸病源候论·症瘕侯》中说:“症瘕者,皆由寒湿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结所生也。其病不动者,直名为症。若并虽有结瘕而可移者,名为症瘕。瘕者假也,为虚假可动也。”由此可见,症与积都具有形可据、坚硬不可移动的特点;瘕与聚也都有聚散无常的证状共性。因此,积与症、聚与瘕可以说都是同一类的疾病了。
一般说本病的发生,每多因七情郁结、房室不节、饮食内伤等,致令肝脾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淤血内停,日久暂积而形成的。一般在临床上,积块软而且不坚硬,此时正气还未大伤为初期;积块增大,按之觉得比较硬,正气已伤为中期;积块坚硬,正气大伤也就成了晚期。这样在治疗时也就会有了大框框,初期宜行气活血,中期继则攻补兼施,晚期以健脾扶正、理气化瘀为基本大法。聚则属于气机不和,故而时聚时散,所以与积不同,同时在治疗上,应该以行气消聚为主。
在各种积证中,以胃脘、肝部为最多,其它脏气部位也多有之。聚证较轻,积证较重。积证一般的预后情况比较差。
【病因病机】
一、一般内因的因素是主要因素,对于积聚要这样去认识。平时情志抑郁,肝气不舒,这样就会导致脏腑失和,气机阻滞,脉络也就会受到阻滞,最终导致血行不畅、气滞血瘀,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形成积聚病变。张子和说过:“积之成也,或因暴怒喜悲思恐之气。”所以尤在泾也说:“凡忧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病。”这样七情六欲淤积过久,再加上外邪,每每就会导致积聚的发生。
酒肉无度,食物偏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使得脾失健运,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减弱了,就会导致湿浊凝聚会生成谈,痰气阻滞,就会导致血行不畅,脉络淤滞壅塞,痰浊与气血博结,形成痰积瘀块就会越来越大,生成积聚本病。但也有饮食不调,暴食暴饮不予控制,食滞遇气,食气交阻,气机不畅也会形成积聚。“凡人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常,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致成积聚结块。”在《卫生宝鉴》也是这样说的。
二、外因致病。起居失宜,寒温不调,寒气侵袭,这是脏腑气血失和,再加上饮食不节,使脾失健运,湿浊不运化因故凝聚成湿痰,若风寒痰湿食诸邪与气血互结,壅塞人体的脉络,日聚渐渐增大,就会形成本病。如《灵枢·百病始生篇》中说::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在《五变篇》中也说道:“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由于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耐起。”张景岳也指出说道:“不知饮食之滞非寒未必成积,而风寒之邪非食未必成形,故必以食遇寒,以寒遇食,或表邪未清,过于饮食,邪实相博,而积斯成矣。”可见风寒之邪,饮食积滞,是相互影响的,这样就会形成集聚的恶果。如果七情所伤再与风寒湿痰饮就挤在一起,这样内因外因邪气和合,那么就会很容易形成积聚。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尽管起居失宜,寒温不调,寒气侵袭,再加上饮食不节,使脾失健运,湿浊不运化因故凝聚成湿痰,若遇风寒形成积聚,但是主要还是内因的问题。 总之来说,形成集聚的原因也是比较的多的,但大致如上,但发病机制,更是与人体的正气不足息息相关,俗话说“人弱强盗乘虚而入”就是这个道理。只有体强了,一切外邪不会入侵会致病的。《内经》上说:“壮者气行则己,怯者着而成病,”就是这个道理。故而张洁古认为“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也就是这个道理。作为医者要审病辨证,给予早期证断,早期治疗。作为病人平时要知道一些医疗常识,尤其对于这些积聚,早期到医院检查,如果到晚期的话,就会造成“纵有金丹,亦不可治”的后果。
【辨证施治】
积聚之证,按其病变性质的不同,而分别为积和聚之说;但临床所见,一般每先有气聚,日久则气滞血瘀便成为积,因此,不能把积和聚绝对划分开来看,前人每以积聚并称,也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为了临床临证容易掌握,所以也就分别论述了。但是它的治疗原则,可以按照《医宗必读》指出的:“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较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浸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
裴正学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在治疗癌症方面有独到之处,认为:“正虚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还说到:“扶正固本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基本方法”,还说到:““急则治其标”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必要手段,”“中药扶正配合西医放、化疗是扶正祛邪思想的体现。”这样裴老对于癌症的治疗有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但在临床上一般还要注意这么几点:
1、辨别积与聚的不同。理论上积聚合称一个病证,但是积和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上边也提到过,积证具有积块明显,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程反复时间较长,多属于血分,病情较重,治疗较难等特征;聚证则具有游走不定,也就是说没有明显的积块出现,腹中的胀气时聚时散,发有休止,痛无定处,病程比较短一些,多属气分之证,病情相对比较轻一些,在治疗上比较容易一些。至于古代所说积属脏病,聚属腑病,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条件限制,在划分积聚定义时比较牵强,不可拘泥。具体分辨清楚积在何脏何腑,不过现在的医学检测手段完善,在何脏何腑一探测就一目了然。诊断确切,治疗也就方便多了。
2、要辨别积块的位置,在什么部位,大小如何,软硬程度。积块的不同,标志着所病的脏腑不同,临床症状不同,在治疗上也有所不同。辨别积块的部位,就可以及早发现病变,并针对性加强治疗上的措施。积证一般按上下分就有:胃脘腹、右胁腹、左胁腹、右腹、左腹、小腹等。聚证可分为:肝气郁结、食浊阻滞、气结于大小肠。
按照现代医学的说法,鄙人认为肺癌、食道癌、胃癌、喉癌、鼻腔癌、胰腺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膀胱癌等也都应该属于急症的范畴,可以参考治之。这些癌症主要还是体质免疫功能低下形成的。中医上说正气不足之证。
3、积聚和其它病都一样,也有发病的期度,要重点辨别积聚的初期、中期、末期,严格的说积聚在初期、中期、末期的虚实也不相同,所以不同时期的积聚的虚实要严格辨别,加以区分。这样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给与正确的治疗。按照上边说过的,初期积块比较小,比较软邪气尚浅,虽说邪气实而不是太盛,正气还不至于大虚,一般情况还比较好些。中期正气渐渐衰退而且邪气渐渐较甚,这时候积块渐渐增大,质地较硬,疼痛渐渐加剧,持续时间比较长,饮食也大幅度的减少,倦怠乏力,形体消瘦等证相继出现。末期的积聚患者,这时候正气大虚,而邪气甚实,积块表现明显增大,质地坚硬甚至于个别有开花现象,疼痛加剧难忍,饮食量大幅度的减少,出现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者黧黑,有明显消瘦等一系列的衰弱症状出现。这时候要辨别标本的缓急,总之按证治疗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一、积证
(一)气滞血阻
1、主证侯:积块软而不是太坚,固定不移,胀多于痛,脉实有力。
2、证侯分析:由于气机阻滞,导致脉络不通不和,产生后果就是气血阻滞,久积形成积块,所以积块就会有固定不移动的现象;但是由于属于积证初起,所以积块比较软而不坚。由于气滞血阻,引起血行不畅,这样胀一般多于痛。病为初期正气没有大伤,脉象似而有力。
3、治疗方法:以行气消积、和血通络为主,一般佐以化痰、养血等方法。
4、方药:大七气汤为主方。〔大七气汤:《医学入门》 青皮 陈皮 桔梗 藿香 桂枝 甘草 三棱 莪术 香附 益智仁另有一方中有加大黄、槟榔〕方中用青皮、陈皮、桔梗、藿香行气散结,桂枝、三棱、莪术、香附温通血络,使络脉气血畅通,这样其积自销。若兼见寒热、身痛有表证,舌苔白腻,脉浮弦大者,是外有风寒表证之邪,以配以宣表理气,通瘀滞去积,一般可选用五积散。〔五积散:《局方》白芷 陈皮 厚朴 当归 川芎 芍药 茯苓 桔梗 苍术 枳壳 半夏 麻黄 干姜 肉桂-表证重用桂枝 甘草 生姜 大葱〕本方汇集解表、散寒、怯湿、化痰、行气、利水、活血、通络、温中和止痛之药集于一起,以治积证初起,又兼外感,气机不畅所导致的一系列阻滞不同的证侯,使其逐渐消散。至于积久之证,本方非能奏效。
(二)气结血瘀
1、主证侯:积块增大按之觉得较硬,痛而不移,或时有寒热,形体日渐消瘦,体倦乏力,或者饮食减少,,大便溏薄,女孩子见有月事不调,面色无华,舌青紫色,脉弦滑。
2、证侯分析:积成日久,气结不行,脉络阻滞,血瘀日甚,所以积块越来越大,而且变硬,痛处固定不移,气结血瘀,这样就会造成营卫不和,因故时有寒热往来。气机不利,血瘀成积,导致结果是血少气衰,中气不足。由于中气不足,产生脾失健运,食纳少,大便溏。水谷精微不能充分给养四肢百骸、肌肤,所以形体日益消瘦,体乏无力,,面色不华。舌青紫色为有瘀证。脉弦滑为血虚肝旺之象。女子如积在下腹部,则月事不行,是因血衰导致经闭的。
3、治法:通瘀行气,兼调脾胃,攻补兼施。
4、方药:膈下逐瘀汤为主方。〔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桃仁 丹皮 赤芍 乌药 延胡索 当归 川芎 五灵脂 红花 香附 甘草 枳壳〕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五灵脂、赤芍等活血化瘀,并有香附、乌药、延胡入血行气止痛,使的气行血行,化瘀功能更强;并可以加入川楝子、三棱、莪术之类。如果积块坚硬作痛,可以合用《金匮》鳖甲煎丸,以化瘀软坚。〔鳖甲煎丸:《金匮》 鳖甲 乌扇 黄芩 柴胡 鼠妇 干姜 大黄 芍药 桂枝 葶苈子 石苇 厚朴 牡丹皮 瞿麦 紫葳 半夏 人参 蛰虫 阿胶 蜂巢 赤硝 蜣螂 桃仁〕以上二方,可与六君子汤〔六君子汤:《局方》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半夏 陈皮〕间接服用,以补益脾胃之气,为攻补兼施之法,此为上策 。
(三)正虚瘀结
1、主证侯: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加剧难忍,面色萎黄或者黧黑,肌肉消瘦,饮食锐减或者不食,舌质淡紫,舌苔灰糙或者光剥,脉弦细沉。
2、证侯分析:积块日久,血络瘀阻,所以就会积块坚硬,这时候疼痛加剧难忍。由于中气大伤,脾胃运化的功能减弱,由于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弱,胃肠吸收功能不全,胃纳饮食减少,形成身体消瘦。血瘀日久,阻滞新血不生,畅通有组,也就是说血循环发生障碍,这样造成中气大伤,免疫功能低下,故面黄肌瘦,甚则黧黑。心开窍于舌,这时间舌苔就会成紫色属血瘀证。苔灰糙光剥,脉弦细,均有津液枯竭、大有气血耗伤的现象。
3、治法:大补气血,活血化瘀。
4、方药:八珍汤加味,〔八珍汤:《局方》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当归 川芎 熟地 白芍〕可加红花、赤芍、丹参之类,重加三棱、莪术,可以合用化积丸。〔化积丸:《类证治裁》三棱 莪术 阿魏 浮海石 香附 雄黄 苏木 瓦楞子 五灵脂 水泛为丸,每服 6克,每日两次〕方中阿魏为化积主药,左以雄黄、苏木等一些活血之类药品,活血消瘀,以破坚积试图缓功之效。如果证侯比较轻,可以合用资生丸给予调理〔化积丸:《方》白术 人参 茯苓 苡米仁 山楂 橘红 神曲 黄连 寇仁 泽泻 桔梗 藿香 甘草 白扁豆 连肉 山药 芡实 ,一方无泽泻〕。
一般说,不论积证初起或者久积,都可以配合一些外治方法,如贴一些阿魏膏--《景岳全书》、水红花膏--《景岳全书》之类的外用药膏,这样以助于消痞散积。
二、聚证
1、主证侯:腹中气聚,攻走疼痛,时聚时散,苔白脉弦。

2、证侯分析: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气不和,或因食滞痰阻,气机不畅,或因为寒气所聚,气结不畅行,均使气聚有形,发生于胃脘或者腹部其他部位。偶因悲怒气结再加上饮食一块儿,触动肝脾瘀聚气,气阻则发,气通则止,故时发时止,时聚时散,攻走作痛。苔白脉弦,为气盛有余之证。
3、治法:行气消聚。
4、方药:木香顺气散加减。〔木香顺气丸:《沈氏尊生书》 木香 青皮 陈皮 甘草 桂心 川芎 枳实 朴 乌药 香附 苍术 砂仁〕方中木香、青皮、陈皮、川楝子、乌药、砂仁、苍术、川芎、香附等大剂行气疏肝之品,有益以肉桂一味。因为气得寒则滞,得热则行,寒则急,热则纵,肉桂之辛温暖中,能使聚消痛止。此外要依据其加湿、加热、挟痰等证,酌加消导、清热、利湿、化痰之剂。发作时疼痛剧甚者,多因气滞涩,可加入桂枝、桃仁等温通脉络。聚证反复发作,脾气损伤,可以用香砂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局方》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半夏 陈皮 木香 砂仁〕健脾和中,以扶正气,早日恢复健康。
总之,由于病人的医疗常识低浅或者没有,一旦发现就有些太迟,就成了晚期。晚期由于情志的薄弱,也比较难治,病人受的痛苦也较难忍,积证(癌症)的预后一般比较差些。
关于噎膈、反胃、症积等于后,古人也早有认识。噎膈的辨证施治与治疗在古代也比较明确。可分为痰气交阻、瘀血内阻、气虚阳微。治疗上有开郁润燥、滋阴养血,破结行瘀、补气益脾等方法。积证就在临床上所见,如经常吐出白沫,食后胸中如刀割,或者吐出如赤豆汁色物者,均属于趋向于危证。如能尚有好转,稍能进一些流食,只可饮牛奶之类,且不可大量进食。这要切记,不可马虎。《景岳全书》称有:噎膈(现称为食道癌或者喷门癌相似)为不治之症。还说:“凡年高患此证者,多不可治……。”在治疗中,医者的水平高低,再加上患者的情志精神状态,对于治疗以及病情的发展有很大的有很大的影响。应当看到,有些癌症以后,在精神上没有不良影响或者刺激,营养上能够充分供给,避免外来因素的刺激干扰,其中也避免一些不良的检查手段的刺激,并给与正确的治疗方法,良好的养生方法,再依靠病人的意志,机体的自身的自我调节作用,可以使癌症不至于再发展,甚至于也常常会有奇迹发生,癌症病体会趋于消失。
怎样才不至于发生癌症?要经常检查身体,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生活要规律,饮食要合理,不要吸烟酗酒,情绪要稳定,不要生大气、闷气,遇事要想得开些,不要耿耿于怀。
“善待生活每一时,健康开心每一天”。

癌症将会与我们远离。

癌症(积聚)的中医证断与临床辩证施治

积聚(现在泛指--癌症)是指在腹内脏器上有结块或者肿块,表面不平,质地坚硬,类似于岩石而言,或胀或痛的一种病证。积和聚有不同的病情和病机;积是有形,固定不移,痛在定处,病属于血分,为脏病;聚是无形,而且时聚时散,聚散无常,也就是说它的疼痛无定处,病在气分,为腑病。如《金匮要略》上说:“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这样在积和聚的区别上比较容易区分,也就一目了然了。
一般说来,聚病较轻,如果治疗措施投机,此病经过经过精心治疗,是可以治好的;聚就不一样了,一般说聚当人们已经发现时为时已晚,积已经成块,病情比较严重,故而难治。
中医上的症瘕之证,大抵上也属于积聚范畴之类。在《诸病源候论·症瘕侯》中说:“症瘕者,皆由寒湿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结所生也。其病不动者,直名为症。若并虽有结瘕而可移者,名为症瘕。瘕者假也,为虚假可动也。”由此可见,症与积都具有形可据、坚硬不可移动的特点;瘕与聚也都有聚散无常的证状共性。因此,积与症、聚与瘕可以说都是同一类的疾病了。
一般说本病的发生,每多因七情郁结、房室不节、饮食内伤等,致令肝脾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淤血内停,日久暂积而形成的。一般在临床上,积块软而且不坚硬,此时正气还未大伤为初期;积块增大,按之觉得比较硬,正气已伤为中期;积块坚硬,正气大伤也就成了晚期。这样在治疗时也就会有了大框框,初期宜行气活血,中期继则攻补兼施,晚期以健脾扶正、理气化瘀为基本大法。聚则属于气机不和,故而时聚时散,所以与积不同,同时在治疗上,应该以行气消聚为主。
在各种积证中,以胃脘、肝部为最多,其它脏气部位也多有之。聚证较轻,积证较重。积证一般的预后情况比较差。
【病因病机】
一、一般内因的因素是主要因素,对于积聚要这样去认识。平时情志抑郁,肝气不舒,这样就会导致脏腑失和,气机阻滞,脉络也就会受到阻滞,最终导致血行不畅、气滞血瘀,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形成积聚病变。张子和说过:“积之成也,或因暴怒喜悲思恐之气。”所以尤在泾也说:“凡忧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病。”这样七情六欲淤积过久,再加上外邪,每每就会导致积聚的发生。
酒肉无度,食物偏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使得脾失健运,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减弱了,就会导致湿浊凝聚会生成谈,痰气阻滞,就会导致血行不畅,脉络淤滞壅塞,痰浊与气血博结,形成痰积瘀块就会越来越大,生成积聚本病。但也有饮食不调,暴食暴饮不予控制,食滞遇气,食气交阻,气机不畅也会形成积聚。“凡人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常,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致成积聚结块。”在《卫生宝鉴》也是这样说的。
二、外因致病。起居失宜,寒温不调,寒气侵袭,这是脏腑气血失和,再加上饮食不节,使脾失健运,湿浊不运化因故凝聚成湿痰,若风寒痰湿食诸邪与气血互结,壅塞人体的脉络,日聚渐渐增大,就会形成本病。如《灵枢·百病始生篇》中说::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在《五变篇》中也说道:“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由于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耐起。”张景岳也指出说道:“不知饮食之滞非寒未必成积,而风寒之邪非食未必成形,故必以食遇寒,以寒遇食,或表邪未清,过于饮食,邪实相博,而积斯成矣。”可见风寒之邪,饮食积滞,是相互影响的,这样就会形成集聚的恶果。如果七情所伤再与风寒湿痰饮就挤在一起,这样内因外因邪气和合,那么就会很容易形成积聚。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尽管起居失宜,寒温不调,寒气侵袭,再加上饮食不节,使脾失健运,湿浊不运化因故凝聚成湿痰,若遇风寒形成积聚,但是主要还是内因的问题。 总之来说,形成集聚的原因也是比较的多的,但大致如上,但发病机制,更是与人体的正气不足息息相关,俗话说“人弱强盗乘虚而入”就是这个道理。只有体强了,一切外邪不会入侵会致病的。《内经》上说:“壮者气行则己,怯者着而成病,”就是这个道理。故而张洁古认为“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也就是这个道理。作为医者要审病辨证,给予早期证断,早期治疗。作为病人平时要知道一些医疗常识,尤其对于这些积聚,早期到医院检查,如果到晚期的话,就会造成“纵有金丹,亦不可治”的后果。
【辨证施治】
积聚之证,按其病变性质的不同,而分别为积和聚之说;但临床所见,一般每先有气聚,日久则气滞血瘀便成为积,因此,不能把积和聚绝对划分开来看,前人每以积聚并称,也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为了临床临证容易掌握,所以也就分别论述了。但是它的治疗原则,可以按照《医宗必读》指出的:“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较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浸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
裴正学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在治疗癌症方面有独到之处,认为:“正虚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还说到:“扶正固本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基本方法”,还说到:““急则治其标”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必要手段,”“中药扶正配合西医放、化疗是扶正祛邪思想的体现。”这样裴老对于癌症的治疗有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但在临床上一般还要注意这么几点:
1、辨别积与聚的不同。理论上积聚合称一个病证,但是积和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上边也提到过,积证具有积块明显,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程反复时间较长,多属于血分,病情较重,治疗较难等特征;聚证则具有游走不定,也就是说没有明显的积块出现,腹中的胀气时聚时散,发有休止,痛无定处,病程比较短一些,多属气分之证,病情相对比较轻一些,在治疗上比较容易一些。至于古代所说积属脏病,聚属腑病,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条件限制,在划分积聚定义时比较牵强,不可拘泥。具体分辨清楚积在何脏何腑,不过现在的医学检测手段完善,在何脏何腑一探测就一目了然。诊断确切,治疗也就方便多了。
2、要辨别积块的位置,在什么部位,大小如何,软硬程度。积块的不同,标志着所病的脏腑不同,临床症状不同,在治疗上也有所不同。辨别积块的部位,就可以及早发现病变,并针对性加强治疗上的措施。积证一般按上下分就有:胃脘腹、右胁腹、左胁腹、右腹、左腹、小腹等。聚证可分为:肝气郁结、食浊阻滞、气结于大小肠。
按照现代医学的说法,鄙人认为肺癌、食道癌、胃癌、喉癌、鼻腔癌、胰腺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膀胱癌等也都应该属于急症的范畴,可以参考治之。这些癌症主要还是体质免疫功能低下形成的。中医上说正气不足之证。
3、积聚和其它病都一样,也有发病的期度,要重点辨别积聚的初期、中期、末期,严格的说积聚在初期、中期、末期的虚实也不相同,所以不同时期的积聚的虚实要严格辨别,加以区分。这样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给与正确的治疗。按照上边说过的,初期积块比较小,比较软邪气尚浅,虽说邪气实而不是太盛,正气还不至于大虚,一般情况还比较好些。中期正气渐渐衰退而且邪气渐渐较甚,这时候积块渐渐增大,质地较硬,疼痛渐渐加剧,持续时间比较长,饮食也大幅度的减少,倦怠乏力,形体消瘦等证相继出现。末期的积聚患者,这时候正气大虚,而邪气甚实,积块表现明显增大,质地坚硬甚至于个别有开花现象,疼痛加剧难忍,饮食量大幅度的减少,出现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者黧黑,有明显消瘦等一系列的衰弱症状出现。这时候要辨别标本的缓急,总之按证治疗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一、积证
(一)气滞血阻
1、主证侯:积块软而不是太坚,固定不移,胀多于痛,脉实有力。
2、证侯分析:由于气机阻滞,导致脉络不通不和,产生后果就是气血阻滞,久积形成积块,所以积块就会有固定不移动的现象;但是由于属于积证初起,所以积块比较软而不坚。由于气滞血阻,引起血行不畅,这样胀一般多于痛。病为初期正气没有大伤,脉象似而有力。
3、治疗方法:以行气消积、和血通络为主,一般佐以化痰、养血等方法。
4、方药:大七气汤为主方。〔大七气汤:《医学入门》 青皮 陈皮 桔梗 藿香 桂枝 甘草 三棱 莪术 香附 益智仁另有一方中有加大黄、槟榔〕方中用青皮、陈皮、桔梗、藿香行气散结,桂枝、三棱、莪术、香附温通血络,使络脉气血畅通,这样其积自销。若兼见寒热、身痛有表证,舌苔白腻,脉浮弦大者,是外有风寒表证之邪,以配以宣表理气,通瘀滞去积,一般可选用五积散。〔五积散:《局方》白芷 陈皮 厚朴 当归 川芎 芍药 茯苓 桔梗 苍术 枳壳 半夏 麻黄 干姜 肉桂-表证重用桂枝 甘草 生姜 大葱〕本方汇集解表、散寒、怯湿、化痰、行气、利水、活血、通络、温中和止痛之药集于一起,以治积证初起,又兼外感,气机不畅所导致的一系列阻滞不同的证侯,使其逐渐消散。至于积久之证,本方非能奏效。
(二)气结血瘀
1、主证侯:积块增大按之觉得较硬,痛而不移,或时有寒热,形体日渐消瘦,体倦乏力,或者饮食减少,,大便溏薄,女孩子见有月事不调,面色无华,舌青紫色,脉弦滑。
2、证侯分析:积成日久,气结不行,脉络阻滞,血瘀日甚,所以积块越来越大,而且变硬,痛处固定不移,气结血瘀,这样就会造成营卫不和,因故时有寒热往来。气机不利,血瘀成积,导致结果是血少气衰,中气不足。由于中气不足,产生脾失健运,食纳少,大便溏。水谷精微不能充分给养四肢百骸、肌肤,所以形体日益消瘦,体乏无力,,面色不华。舌青紫色为有瘀证。脉弦滑为血虚肝旺之象。女子如积在下腹部,则月事不行,是因血衰导致经闭的。
3、治法:通瘀行气,兼调脾胃,攻补兼施。
4、方药:膈下逐瘀汤为主方。〔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桃仁 丹皮 赤芍 乌药 延胡索 当归 川芎 五灵脂 红花 香附 甘草 枳壳〕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五灵脂、赤芍等活血化瘀,并有香附、乌药、延胡入血行气止痛,使的气行血行,化瘀功能更强;并可以加入川楝子、三棱、莪术之类。如果积块坚硬作痛,可以合用《金匮》鳖甲煎丸,以化瘀软坚。〔鳖甲煎丸:《金匮》 鳖甲 乌扇 黄芩 柴胡 鼠妇 干姜 大黄 芍药 桂枝 葶苈子 石苇 厚朴 牡丹皮 瞿麦 紫葳 半夏 人参 蛰虫 阿胶 蜂巢 赤硝 蜣螂 桃仁〕以上二方,可与六君子汤〔六君子汤:《局方》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半夏 陈皮〕间接服用,以补益脾胃之气,为攻补兼施之法,此为上策 。
(三)正虚瘀结
1、主证侯: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加剧难忍,面色萎黄或者黧黑,肌肉消瘦,饮食锐减或者不食,舌质淡紫,舌苔灰糙或者光剥,脉弦细沉。
2、证侯分析:积块日久,血络瘀阻,所以就会积块坚硬,这时候疼痛加剧难忍。由于中气大伤,脾胃运化的功能减弱,由于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弱,胃肠吸收功能不全,胃纳饮食减少,形成身体消瘦。血瘀日久,阻滞新血不生,畅通有组,也就是说血循环发生障碍,这样造成中气大伤,免疫功能低下,故面黄肌瘦,甚则黧黑。心开窍于舌,这时间舌苔就会成紫色属血瘀证。苔灰糙光剥,脉弦细,均有津液枯竭、大有气血耗伤的现象。
3、治法:大补气血,活血化瘀。
4、方药:八珍汤加味,〔八珍汤:《局方》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当归 川芎 熟地 白芍〕可加红花、赤芍、丹参之类,重加三棱、莪术,可以合用化积丸。〔化积丸:《类证治裁》三棱 莪术 阿魏 浮海石 香附 雄黄 苏木 瓦楞子 五灵脂 水泛为丸,每服 6克,每日两次〕方中阿魏为化积主药,左以雄黄、苏木等一些活血之类药品,活血消瘀,以破坚积试图缓功之效。如果证侯比较轻,可以合用资生丸给予调理〔化积丸:《方》白术 人参 茯苓 苡米仁 山楂 橘红 神曲 黄连 寇仁 泽泻 桔梗 藿香 甘草 白扁豆 连肉 山药 芡实 ,一方无泽泻〕。
一般说,不论积证初起或者久积,都可以配合一些外治方法,如贴一些阿魏膏--《景岳全书》、水红花膏--《景岳全书》之类的外用药膏,这样以助于消痞散积。
二、聚证
1、主证侯:腹中气聚,攻走疼痛,时聚时散,苔白脉弦。

2、证侯分析: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气不和,或因食滞痰阻,气机不畅,或因为寒气所聚,气结不畅行,均使气聚有形,发生于胃脘或者腹部其他部位。偶因悲怒气结再加上饮食一块儿,触动肝脾瘀聚气,气阻则发,气通则止,故时发时止,时聚时散,攻走作痛。苔白脉弦,为气盛有余之证。
3、治法:行气消聚。
4、方药:木香顺气散加减。〔木香顺气丸:《沈氏尊生书》 木香 青皮 陈皮 甘草 桂心 川芎 枳实 朴 乌药 香附 苍术 砂仁〕方中木香、青皮、陈皮、川楝子、乌药、砂仁、苍术、川芎、香附等大剂行气疏肝之品,有益以肉桂一味。因为气得寒则滞,得热则行,寒则急,热则纵,肉桂之辛温暖中,能使聚消痛止。此外要依据其加湿、加热、挟痰等证,酌加消导、清热、利湿、化痰之剂。发作时疼痛剧甚者,多因气滞涩,可加入桂枝、桃仁等温通脉络。聚证反复发作,脾气损伤,可以用香砂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局方》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半夏 陈皮 木香 砂仁〕健脾和中,以扶正气,早日恢复健康。
总之,由于病人的医疗常识低浅或者没有,一旦发现就有些太迟,就成了晚期。晚期由于情志的薄弱,也比较难治,病人受的痛苦也较难忍,积证(癌症)的预后一般比较差些。
关于噎膈、反胃、症积等于后,古人也早有认识。噎膈的辨证施治与治疗在古代也比较明确。可分为痰气交阻、瘀血内阻、气虚阳微。治疗上有开郁润燥、滋阴养血,破结行瘀、补气益脾等方法。积证就在临床上所见,如经常吐出白沫,食后胸中如刀割,或者吐出如赤豆汁色物者,均属于趋向于危证。如能尚有好转,稍能进一些流食,只可饮牛奶之类,且不可大量进食。这要切记,不可马虎。《景岳全书》称有:噎膈(现称为食道癌或者喷门癌相似)为不治之症。还说:“凡年高患此证者,多不可治……。”在治疗中,医者的水平高低,再加上患者的情志精神状态,对于治疗以及病情的发展有很大的有很大的影响。应当看到,有些癌症以后,在精神上没有不良影响或者刺激,营养上能够充分供给,避免外来因素的刺激干扰,其中也避免一些不良的检查手段的刺激,并给与正确的治疗方法,良好的养生方法,再依靠病人的意志,机体的自身的自我调节作用,可以使癌症不至于再发展,甚至于也常常会有奇迹发生,癌症病体会趋于消失。
怎样才不至于发生癌症?要经常检查身体,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生活要规律,饮食要合理,不要吸烟酗酒,情绪要稳定,不要生大气、闷气,遇事要想得开些,不要耿耿于怀。
“善待生活每一时,健康开心每一天”。

癌症将会与我们远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