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焰山与千佛洞(图)

 长白山6666 2023-07-29 发布于山东
张峻屹 本版题图 张宇尘

  从乌鲁木齐越过达坂岭,即达吐鲁番盆地。这是一个富于神秘色彩、令人向往的地方。吐鲁番盆地由于常年气候干燥炎热,很少降雨,因而遗迹保存良好,被一些人称为历史遗迹宝库。四年前,我曾有幸到此游览。

  乘车由吐鲁番县城向东北方驶进,在一马平川的戈壁滩行程约一小时,就可见到连绵不断的赤色山脉。据考证,这便是吴承恩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所描写的火焰山原型。

  火焰山古称赤石山。整个山体为红砂岩构成,半石半土质,经过积年累月的雨浸风蚀,山岩表面形成一条条排列有序、略带弯曲的纵向沟纹,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红色砂岩熠熠发光,宛若烈焰腾空。我来到这里时,虽已是九月中旬,但中午的气温仍在35摄氏度以上。据称,若在盛暑季节,最高温度可达89摄氏度,燥热之状可想而知。火焰山这种奇特的自然景观,《隋书》中已有记载。唐朝诗人岑参作了如下形象的描绘:“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导游也称,火焰山东西长一百公里,南北宽约十公里,海拔在五百米左右。难怪孙悟空路过此地,要经历那么多的艰险和磨难了。

  火焰山木头沟中,有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柏孜克里克的意思,即是“装饰着绘画的地方”。这里最早的石窟为南北朝末期开凿,唐代称宁戒寺。现存洞窟八十三个,其中有壁画的洞窟四十余个,保存壁画面积约一千二百平方米,是新疆古代保留下来的著名佛教遗迹之一。

  各类石窟高低错落地分布在火焰山中部一侧断崖的山腰,四周荒山秃岭、寸草不生,但崖下一泓溪水带来一片绿荫。大大小小的洞窟,有的依崖垒筑,有的利用崖壁开凿而成,有的洞窟凿好以后前部又用土坯砌筑。这些石窟以模顶直洞为主,亦有中柱式洞、方形双套洞和圆顶方形洞。洞内雕塑佛像已荡然无存,只有一部分壁画历经自然和人为的种种劫难之后保存下来。在历次的劫难中,尤以20世纪初,外国探险家剥去大量壁画为甚。

  壁画的主要内容,是描绘释迦牟尼无数世前供养诸佛的誓愿图和经变图,以及众多的千佛像和供养人像等,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现存壁画以大立佛为主,有西方净土变、文殊等,颜色仍鲜艳如新。第35号窟中各国王子举哀图,绘有十三个佛门弟子,从他们的头饰和面容,可以看出具有西域各种不同民族的特征。在第37号窟的北墙上,绘有菩萨立像,穿大红衣服、佩绿色璎珞,呈古西域人的相貌。在壁画的佛像、僧侣和供养人像旁,大多有用汉文、回鹘文双行并写的榜书,可以看出当时回鹘民族与汉族间的亲密关系。

  在火焰山脚下的千佛洞入口处,建有“丝路碑林”,铭勒诸多名人、学士和老一辈革命家歌颂丝绸之路的墨迹。1994年,又增添了唐僧师徒四人牵马挑担历险跋涉的一组雕塑,人物形象逼真、神态各异,引得众多游人在此拍照留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