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诗正解 | 唐·元稹《大暑六月中》“绛纱浑卷上”之“绛纱”

 小方的诗 2023-07-30 发布于江苏

读诗正解,是一个追求“正解”的过程,不是说本解读就是正解。题记。

  

《大暑六月中》

.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绛纱”在很多文章中都被解释成“红色的纱帐”,尾联被解读为:“把红色的纱帐粗略地卷上,一边阅读经史典籍,一边等待夏夜的凉风吹过。”

这个解读似有不妥。

本人试解读如下:

1

这是一首写大暑节气的诗歌。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气温最高的节气,高温酷热,雷暴频繁,雨量充沛,万物狂长。大暑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基本都是围绕节气的物候特征来写作的,其创作意图也是为了推广二十四节气在农业上的应用。因此,阅读理解本诗,就不能简单地局限在诗歌文本的字面意义上,更加不能脱离了大暑三候即大暑节气的物候特征描写。

2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首联点明大暑节气的时序特点,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暑就是立秋,所以诗人说“三秋近”。“林钟”代指农历六月,大暑节气前后,夏季由仲夏变为季夏,所以说“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颈联中,诗人着力刻画了大暑三候之一的腐草为萤”。夜半子夜时分,月光朗照;萤火虫的微光不时在天空闪烁。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颈联实际上写的是大暑三候之“土润溽暑”以及“大雨时行”;读书讲学之地的洗笔池(墨池)中长满了菰和蒲,那些菰米似乎是在邀请儒生们回来。此外,菰蒲长墨池”,还暗示了墨池是由于很久没有使用而废弛,因为“大雨时行”而积满了池水,在大暑天的“土润溽暑”下长满了菰和蒲。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尾联巧用了马融的典故,马融是汉代著名的经学家,《后汉书》记载,马融讲学时“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后来就以“绛纱”代指讲学之地,也是对师门、讲席的敬称。因此,“浑卷绛纱”的意思是说由于天气太热了,大暑时节不再讲学;而“风吹经史”则表明自己在大暑时节暂时丢开了书本,也期待立秋“凉风至”之后,可以恢复讲学。因此,尾句的“待风吹”实际上又与首句的“三秋近”相呼应,形成了完整的诗歌结构与意义表达。

3

综上,诗歌的颈联是倒装结构,“邀儒客”是拟人的手法,“菰蒲长墨池”写的大暑三候的“大雨时行”以及“土润溽暑”;颈联与尾联,在意思上也是倒装结构,因为太热而暂停讲学,才导致“墨池”长满了菰蒲;“绛纱”,不是一个具象,而是借用典故形成的隐喻。


作者:小方的诗

时间:2023729


感谢阅读!

原创文字,谢绝未经允许采用。

图片来自网络,联系必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