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诗坛性灵派代表,张问陶十首诗,充满真性情,又彰显高尚品格

 自然田野 2023-07-30 发布于云南
原创2023-07-30 08:18·小文读书日记

清朝诗坛,他能与袁枚、赵翼平起平坐,三人合称“性灵派三大家”,他便是诗人张问陶。他一生写诗5000余首,首首佳作背后充满诗人的真性情,在乾嘉时期影响甚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位清朝著名诗人、书画家张问陶十首诗,体会其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意境,相信你一定会喜欢。(号外: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产生了共鸣,并希望与我一起深入探讨读书与写作,您可以私信加好友沟通,期待与您共同探索知识的奇妙世界!

张问陶出生在四川的一个世代书香门第之家,他的祖籍是四川,但生于山东,这是因为他的父亲在山东为官。例数张家五代,可谓满门生辉。其高祖便中进士,并成为开国首辅,曾祖、祖父、父亲均是朝廷官员,到了他这一代也不例外。不过,虽然张家显赫,但张问陶童年时期生活很贫苦,因为父亲不能携家属去滇地为官,一家人只能在湖北生活八年,因而生活上较为艰苦。

生活上的窘迫,让幼年张问陶明白,必须像父亲一样走仕途之路,施展抱负和才华,才能让家人摆脱艰苦现状。后来,张问陶参加科考,两度名落孙山,最终实现为官之梦。但在尔虞我诈的官场,内心干净的张问陶特别憎恨官场黑暗,最终辞官归乡,靠友人接济和卖画维持生计,最终在贫病交加之中,客死苏州,足下无子,由友人料理其后事,实属惨淡。

来聊聊张问陶的思想和性格,先说他的性格。首先,他耿介,不满现实,又不愿意与世沉浮,追求士大夫阶级闲情逸致的生活。他又关注百姓生活,体恤民情,对社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他又狂放不羁,藐视礼法,追求人格独立,灵性派诗人的放浪不羁与玩世不恭,深具性格个性解放的烙印。

再说他的思想。张问陶几十年官宦生涯,自始至终保持一颗平民之心。他将百姓看成家人,讴歌农人的人格与品格,充满民本思想与平等意识。他对女性的看法也不同流合污,他的诗中对女性充满理解与尊重,同时诉说人人平等理念,这在封建社会下,思想极具超前性。

对于诗歌创作方面,对于内涵追求,张问陶以写真情、反模拟、求创新,最终达到诗中有我的地步。另外,他吸收袁、赵性灵说精髓,同时融入现实与生活,以上都是其诗歌特色。必须强调的是,张问陶诗中浓烈的真情让人沉醉,反对矫揉造作,将诗人际遇心酸、生活阅历,仕宦沉浮、世道艰辛等等融合,可见其睿智眼光与精辟见解。

笔者认为,张问陶的诗歌有一点是特别令人着迷的,也就是其诗中宣扬个人个性。比如,张问陶在创作理念上,他很反对一味地规唐模宋,强调遵循自己内心创作诗歌,因此彰显个人特性,又不失诗歌艺术传统魅力。所以,最终让诗中产生作者的影子,在突破之余坚守诗歌艺术传统,又让诗与人的品格、性格、精神等融为一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艺术创作。

在强调真性情之外,张问陶创作诗歌还注重“气”,真情与真气并举。我们可以说,真情是诗歌血肉,那么真气则是诗歌筋骨,还可以说真气是诗歌的精神力量。因此,张问陶诗中的真气,具有劲健风骨与壮美气势,而真气又直接反映到诗人品格、气质与修养上。

不得不佩服张问陶,他不仅是诗写的好,更重要的是他有着高尚人格与品格。他的诗中具备真性情,彰显其诗歌创作理念;他的诗又具有真气,凸显诗人气质与修养;他的诗关注底层百姓生活,将百姓视为一家,这样的诗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今天,我们来欣赏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之一、清代“蜀中诗人之冠”、“清代蜀中三才子”的张问陶十首诗,体会其文字的魅力,相信你会对他顶礼膜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