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刘克庄《贺新郎·端午》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3-07-30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端午
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注]①刘克庄:南宋词人。一生关心国事,志在收复失地,却仕途坎坷,屡遭挫折。②结束:妆束、打扮。③灵均:屈原名平,字灵均。④纫兰佩、怀椒醑:佩秋兰于身、持香酒礼神。⑤角黍:粽子。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十分巧妙,用石榴花、钗符艾虎等物点明节令、照应“端午”。
B.“儿女”等句写青年们争夸装束、兴高采烈,游人观渡、热闹非凡。
C.“慵”与“争”形成对比,表现词人对“年少争旗鼓”的羡慕之情。
D.“溪雨急,浪花舞”一句,描绘了赛龙舟的争渡场面,极富动态美。
16.有人评价此词“以历史为镜,抒写悲愤之心”,请结合下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5. C    16. (1)以历史为镜:用屈原投江的典故,影射现实(或讽刺、揭露、批判统治者)。
2)抒写悲愤之心:①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②对南宋当权者的不思进取、偏安一隅的悲愤;③对奸佞小人的愤懑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表现词人对'年少争旗鼓’的羡慕之情”错误。没有羡慕之情,从“逢场慵作戏”可以看出词人是懒得参与。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以历史为镜:“灵均标致高如许”是对屈原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使作者对屈原的崇敬跃然纸上 。“忆平生”二句回想以前自己以屈原为楷模,但却生不逢时。“纫兰佩”、“怀椒醑”则是引用《离骚》中的诗句,展现出屈原生前的高风亮节。写对屈原的怀念及歌颂,对投粽民俗表示不认同的态度,颇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用屈原投江的典故,影射现实(或讽刺、揭露、批判统治者);
抒写悲愤之心:自己的“束衣纨扇”与儿女们的“新样钗符艾虎”对比鲜明,以儿女们的欢乐反衬出自己的无聊及年华已逝的落寞心绪。而“钗符艾虎”四字再次写实景点节令,切题之“端午”。“老大”与少年”、“慵”与“争”相对比、“作戏”与“旗鼓”相呼应,生动地刻画出词人旁观者的姿态。“溪雨急,浪花舞”本是自然景色,这里借自然景色的变化描绘年轻人争渡的场面,极富动态之美。在这生龙活虎的“少年”的衬照下,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那种年华已晚,身遭废弃的抑郁不平之情,隐然可感,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这几句忧愤尤深,意谓屈原若在今世,还会忧愤满腔再度投江的。与其清醒而苦恼,还不如“醉死差无苦”。这既是说屈原,也是说自己。如今当政者苟且偷安,不思振作,自己又能做什么呢?只有长歌当哭而已。“聊一笑”,实是苦中作笑,含泪的笑,足见词人对当权者极度的失望乃至绝望之情,对南宋当权者的不思进取、偏安一隅的悲愤。
“谁信”三句,词人认为投粽入江祭屈原的风俗属无稽之谈。“谁信”是反诘,意即不信。词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往水里投几个粽子无济于事,那些神话传说荒诞不经,倒不如学一学屈原精忠为国、高洁不污的品格,比搞这些表面文章强多了。“蛟馋龙怒”暗指嫉贤谗能的阴暗小人,此处词人实质上是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愤懑,对奸佞小人的愤懑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