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有这样一个人,他平时在家里面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但这样的人最终却喜欢干犯尊长,这样的人是很少的;如果他不喜欢干犯尊长,却喜欢忤逆作乱,这样的人和事那是从来不曾发生过的。一个君子,要首先将自己的精力致力于根本处,因为根本立了,道才能由此而生。孝悌的话,应该就是一个人这一生行'仁’的根本了吧!” 1、从“穿越帝”王莽说起 而今坊间多有传闻,说王莽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不然成立新朝后,何以其所行之政事以至颁行之制度跟现今社会模式如此相近呢? 实则,在人类发展历程中,偶有一两个惊才绝艳的人物,其思维、思想、思辨超越其所处之时代,实在并不足为奇。比如老子、佛陀、孔子、耶稣、穆圣皆是横贯人类古今历史、即至今日依然站在人类智慧、心性之巅的人物,难不成也都是穿越过去的?何况,其智慧与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比之王莽之流又不知要高出多少个能量级了。 所以,穿越之说,但当一笑料闲谈可也。何况我们人生于世,或许多关注当下现实切近之事物,要比空谈玄远飘渺之物要有益的多。 不过王莽这个人还是很有意思的,因为他人生前后两个时期的反差实在太大。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把他一生中这种反差描写的淋漓尽致又耐人寻味——“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引用的是历史上在人生经历的前后不同时期,反差极为明显的两个人物。 周公,是大圣人,其一生之行谊,的确无愧“圣人”之尊号。不过在刚开始辅佐自己侄子成王的时候,因权力太大,还是受到当时不少人猜疑的,都认为他终将篡权自立。但事实证明,这种猜疑是多虑的,人家周公老人家不仅对自己的侄子那份赤胆忠心在千年历史中都难寻其匹,而且他更是为一个民族奠定了足以传续千年的礼乐大观!反倒是当时猜忌之人,现在看来显得有些小人之心了。 可到了王莽同学这里,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位同学那是刚好相反,在人生前期的时候,他的表现可说是相当的良好,不仅能力出众,还孝悌恭谦具足,非常符合儒家向来所标榜的“君子”形象,那简直就是世间难得一见的正人君子啊!《汉书》中说他是“爵位愈尊,节操愈谦”。瞧瞧,人家都谦虚到什么份儿上了,权位越高,就越谦虚,生怕权位这种世俗之物玷污了自己的美好德行似的。可到了最后大家才终于发现:哦!原来这个家伙,这个平日里孝悌恭谦具足像是士林之楷模的家伙,那才是真正包藏祸心、隐藏在最阴暗处真正负有狼子野心的大恶之人啊! 不得不说,现今王莽同学被猜测成是“穿越帝”,那都是委屈他了,这简直就是名副其实的千古第一影帝啊! 论表演,千古以来,又有谁能比的上王莽同学呢? 2、修心之事,得失寸心知 不过他的表演虽然很精彩、很成功,甚至堪称是教科书级别的,在当时也的确迷惑了几乎全天下人、全天下几乎所有的地方。但是,有一个地方,是他始终都无法迷惑的。 那就是他自己的内心和心里的良知。 我们实在无法知道王莽同学在伪装的那几十年里每一日是怎么度过的,想来,应该是每日都活得很累罢! 事实上,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人比我们自己更能了解自己的内心,因为它始终都是和我们如影随形的,想抛都挥之不去。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的确是一个切实重大的问题,处理不好的话,终其一生,可能都要活在各种负面情绪的阴影里。 3、吾心本光明 如何让内心活的更光明与自在一些呢? 平日里多让自己的心趋向于光明的一面、沉浸于正能量里面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从降生那一刻起,虽然会啼哭,但大多数人心里面是充满着对世界满满的爱意来到这个世界的。这种爱,对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效!记得以前看过一张图片,很感人,一位白人小孩在妈妈的怀抱里,开心的去牵一位黑人大叔的手。他是孩子,所以他没有成人世界里那种对肤色、人种的高贵低贱之分,他心中只有爱、光明的爱、平等的爱。 不过随着我们慢慢长大,经历了愈发多的人世沧桑、波谲诡诈,我们初生时候所固有的那份爱和善意似乎就慢慢消失掉了,再没有了。 但是,实则不然,它并没有消失掉!只是被慢慢“遮蔽”掉了。孟子老先生曾举例说:你看,即使再恶的一个人,当他看到一个孩子要掉到井里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都会是去救。这说明他虽然是一个大恶之人,但他心里的善念依然是存在的,当看到“可怜”之事物时,他心中的善意依然会迸发出来!这正说明人心中之善,它从来都只是会被遮蔽掉的,而从来都不会被消亡。 这种永远都不会被消亡的“善”,便是儒家所谓的赤子之心! 那么儒家育人之意义,也正在这里。他正是要通过一系列日常的生活行为,将学人心中的这份“赤子之爱”一直保有下去,并经过不断的熏养让其愈发光明、广大,以至将来它可以扩充到全天下,扩充为对全天下人的大爱!能够去兼爱天下所有的人,去为他们想其所想、急其所急。 能够做到这样的人,我们将其称之为——“圣贤”。 而很明显的,能心怀对全天下大爱的人,他们的内心,必然是始终充满着光明、喜悦和平和的,而这样的人及其心,也必然是富有巨大能量的! 4、从“孝”与“悌”开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起点,而如果这个起点刚好又是对当前来说最合适、最切近、最恰当的,那就再好不过了。对于为了最终能够让自己的内心达到仁境的人来说,“孝”与“悌”,无疑就是这样一种最合适而恰当的方式。 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首先接触最多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兄弟,而且一般而言,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他们都为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与爱。而所谓“仁爱”,无非就是人与人或一个人对一件物之间,存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如果连与自己如此切近、为自己付出如此之多心血的血脉相连的父母兄弟尚且不能升起温情,又何谈对其他人或物呢? 心中无温情,也便更无仁爱可言。因为仁爱本就是光明,而温情,亦是光明与温暖。 所以“孝”与“悌”,实在是人生中的大事,这是一个起点。但这个起点并非是强硬的说教,而是一种路径,一种类似于修行上的路径。 ——在人生的这场修行中,首先通过最切近的“孝”与“悌”,来修炼此心,来感悟、触摸到“仁爱”之真义! (平渊) 17.12.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