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井坊交出3年来最差半年报?

 银箭财观 2023-07-31 发布于甘肃

水井坊的2023年半年报,没有惊喜。

经历了年初总经理辞任、外籍高管空降的管理层动荡,又在618期间被曝出较为严重的价格倒挂现象,季末结算未必能达成预期。内外交困之下,水井坊上半年业绩表现本就难以支撑太高的预期。

7月28日公布的半年报也将这份预期落到了实处,营收同比下滑26.38%、净利润同比下滑45.15%,双线下滑的业绩,可谓是凉了不少投资者的心。

不过由于2022年二季度的糟糕表现,2023年二季度营收出现2.22%的增长,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了约509%。今年6月中旬股东大会上,预估二季度业绩将重返增长的水井坊,总算是没有自食其言。

只是这可能并不意味着水井坊走出低谷,进入上行窗口期。

一、存货高企回款能力恶化,水井坊交出3年来最糟糕答卷?

对比来看,水井坊今年二季度的业绩增长,含金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根据财报披露数据,2023年二季度水井坊营收6.73亿元,净利润0.44亿元。而2022年二季度的营收为6.59亿元,净利润更是只有0.07亿元,很难忽视低基数因素导致的同比增量虚高。

横向对比5年内水井坊的二季度业绩表现,现阶段仍未完全摆脱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管理层动荡、价格倒挂等情况,水井坊也没能有效利用2023上半年消费市场复苏势能。

因此可以认为,2023年二季度水井坊业绩并没有太过优异的表现,只能算是刚刚恢复正常。而且由于今年一季度水井坊业绩不佳,导致上半年整体基数较低,在银箭财观看来,随后两个季度的增长想象力依旧有限。

毕竟水井坊2023上半年营收利润下降幅度过高,已然成为近三年来表现最差的一年。

想要实现水井坊在半年报中预估的,从Q3开始“恢复双位数增长”,以及2023预期营收利润“同比2022年保持增长”,可能远比想象中更加艰难。

如此判断的主要原因,是水井坊存货高企的境况仍旧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从2019年至2023年上半年,水井坊存货体量一路走高,尽管整体增速从2021年开始逐渐下滑,但目前已经突破25亿元关口。2023年上半年的存货周转率更是降低21.43%,仅剩0.11。

运营能力持续削弱的同时,随着存货持续走高,水井坊资金压力也会不断增加。半年报中,水井坊货币资金12.48亿元,同比下滑5.54%,而且由于大量流动资金被库存占用,同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6.59亿元,同比下滑15.88%。

资金链承压的基础上,水井坊2023上半年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6.09亿元,同比下降20.63%,销售回款能力持续恶化。

除了存货高压和动销缓慢带来的经营压力外,水井坊2023年上半年间对销售渠道的拓展,也存在一定的失衡风险。

在总代模式基础上新引入的,高端产品运营模式和新兴渠道运营模式,虽然上半年销量和营业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营收贡献只有2.02亿元。而占据营收核心的批发代理渠道,营业收入下降31.82%的情况下,依旧贡献了13.13亿元的营收。

如此情况下,想要实现下半年的双位数增长,除了寻找新的增量空间,水井坊似乎并没有太多选择。

二、国内外同时“水土不服”,水井坊打烂一手好牌?

面对高集中度、高存量压力的白酒市场,各大白酒企业早已将目光瞄准了出海。

今年7月以来,茅台、五粮液、仰韶、洋河、舍得等企业相继于海外落子布局。和以往头部酒企扎堆出海不同的是,许多区域龙头品牌和中腰部上市酒企也加入了其中。

白酒扎堆出海的大势所趋之下,背靠帝亚吉欧全球最大的经销商渠道,又有外籍高管把握运营方向,水井坊占据着极为优厚的海外资源,理应走在所有竞争对手的前面。

但是纵观水井坊近些年的海外拓展,不仅将一手好牌全部打烂,十几年来,海外市场也越做越小。

根据财报信息,水井坊海外市场营收在2012年到达最高峰,约为7351万元,占总营收的4.49%。然而到了2023年上半年,水井坊海外市场营收2011万元,占比只有1.33%。

尽管海外占比自2021年起有所回升,但十几年来营业收入始终都没能突破1亿元关口。相比2023年上半年接近15亿元的国内市场营收,0.02亿元的海外市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营收同比下滑25.77%,海外市场同比下滑34.14%。银箭财观认为,如果下半年没有决定性事件出现,2023年预期海外市场对总营收的贡献,很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在海外市场已经脱离“布局”概念,即将对酒企营收水平起到更多影响作用的当下,水井坊浪费资源优势导致的后果,也在存量竞争环境下越发明显起来。

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在银箭财观看来可以归结于以下两个方面:

1.管理层频繁变动,导致水井坊经营策略难以保持稳定。

2.水井坊高端化转型始终“慢人一步”。

管理层的动荡,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彼时,帝亚吉欧任命了首位外籍总经理柯明思,同时为了推动水井坊的国际化布局,砍掉了中低端产品线,希望以高端定位打开海外市场。

因为这项决策,水井坊付出了总营收从18.1亿元跌至4.8亿元的代价。

而后2013年第二任外籍总经理大米上位,整体延续了柯明思的经营策略,导致两年内累计亏损5.57亿元,一度濒临退市。2015年中国籍总经理范祥福接任后,将经营重心转向国内,靠着国内白酒市场复苏扭亏为盈。

到了2019年第四任总经理危永标、2020年第五任总经理朱镇豪时期,“快速国际化”的论调之下,水井坊业绩表现也如过山车般经历了大起大落。好不容易坚持到2023年疫情结束,朱镇豪又在今年2月宣布辞职,天眼查显示,管理层再次由外籍高管掌舵。

如果说管理层频繁变动,导致水井坊海外拓展战略“摇摆不定”,那么高端转型的缺失,则决定了水井坊始终难以打开海外消费者的心智。

高端品牌建设近20年,却卖不上高价,又卖不出数量的水井坊,为何撑不起高端白酒的门面?答案可能会很“扎心”,因为水井坊的高端白酒,正在面临无人承接的风险。

2023年半年报中,以水井坊品牌系列为主的高档产品,同比营收下降27.95%。反而是定位于中档的天号陈系列酒,同比上升40.67%。

根据水井坊价格倒挂期间的销量表现,以高端白酒身份自居的水井坊,是被列为“中档”的臻酿八号。400元至800元价格带的次高端产品,或许才是水井坊的护城河所在。

如若放任价格倒挂现象泛滥,水井坊“次高端”的形象也会受到侵蚀,进一步加剧渠道价格失控,构成业绩持续下滑的死循环。

而海外白酒消费者,主要还是华人群体。对高端白酒消费而言,高端白酒的品质固然重要,但该群体更关注的是酒水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等,人文价值带来的产品溢价和形象定位。

水井坊虽然占着“第一坊”的名望,但多年以来对历史底蕴的发掘相对浅薄,导致其始终不及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同时代酒企。而且帝亚吉欧控股下,“外资白酒”的品牌形象,对于水井坊品牌打造而言也是一种拖累。

对于水井坊而言,想要Q3开始达成双位数增长,如何找准自身在海外市场的定位,重新讲好故事切入高端市场,才是最应该思考的问题吧。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

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