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短篇小说十佳

 置身于宁静 2023-07-31 发布于浙江
看到微博上史航老师发的话题,“王朔、莫言、苏童、余华,都曾经受邀编选一本《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
图片
借这个由头,我也写一下自己印象深刻的十则短篇,凑一凑,也并不那么严格,有的是短篇集的形式,因为各篇之间联系紧密,如石黑一雄;有的作者则选取他的哪一篇都可以,因为风格近似,选取其他篇目则有忽视这则篇目的风险,所以都略略举了出来,如村上春树。以下:

1、双雪涛 《跷跷板》
形式、语言与风格,参见那篇同名书评;出自《飞行家》。简单总结几个方面:
首先引人注意的是他的语言风格,以双雪涛为代表的新一代青年作家一转之前青春文学多用的自由间接引语,而改为大量的直接引语的使用。这一转变,使得小说叙述不再进入人物的内心,不再探索心理,而严格限定在内聚焦的视角。如《跷跷板》一文,主角是我和刘一朵。对话通篇由,“我说”,“刘一朵说”,“我说”,“刘一朵说”……构成。再如班宇的《双河》,小说第二节第一段,“我”与刘菲在菜市场相遇,同样地,一段对话都异常简练地由“我说”,“刘菲说”彼此交相构成。(黄平,“新东北作家群”论纲)
不加过多的修饰性定语,不进入人物内心。冷峻、简练,一刀刀剔除文字多余的肉。看采访说,双雪涛会时不时在小说刊载前赶到出版社,如海明威一般,站着,临时划掉增删小说的文字。
第二点是由第一点的语言风格引申出的,当这一代作家严格遵循福楼拜的、海明威的、卡佛的语言形式,那必然也产生相应的文字风格。全知叙述者的引退,直接引语对视点的严格限定,作者不再进入人物内心,语言的简练,这些都带来文字的留白以及共同形塑出文体的召唤结构。
第三点是现在常为人论及的地域和主题,新东北作家群的诞生。因为其共有的语言风格、主题指向、地域景观,又因这些作家都出身东北,所以加此命名。除了形式的类似之外,还有共同的主题指向:90年代的时代记忆,包括下岗、经济凋敝、大盗犯罪、严打,东北特有的地域景观,冰冻的雪渣下,由此共同衍生出的故事,因为通常又关乎犯罪故事,所以又是类型与纯文学的结合。在电影上的类比就像是刁亦男的《白日焰火》,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的《亡命驾驶》。
 
2、奥康纳 《好人难寻》
真正的杰作,梦一样的穆赫兰道感;
第一次看并没有看懂,要结合奥康纳的宗教背景其隐喻才多少得以理解。尤其是在小说里众人死的时候,那一瞬间的领悟,与宗教上的 Moment of Grace是一致的。奥康纳说,“暴力之所以能使我笔下的人物重新面对现实,因为正是暴力让他们准备好接受恩典时刻(Moment of Grace)的到来。
后来想到的是《穆赫兰道》的“梦感”,两个女主在坐出租离开后,老奶奶一直微笑着,让人感到极度怪异,这就是那种做梦的感觉,梦里面的人是一直很和蔼的笑着的,但又莫名让人感到weird,不真实。《好人难寻》里的老奶奶,给人的也是那种感觉。
 
3、科塔萨尔 《南方高速》
寻找现实与虚构之间的罅隙;出自《万火归一》。
何者是现实,何者又可为小说?小说的代名词是虚构,亦即非现实性。所以问题是:什么是现实,而什么是非现实。比如《百年孤独》里的那场大雨,下了一百八十多天,这个算不算非现实性;比如村上春树的《眠》,里面的女主人公好端端地,但是就是一直渴睡,一天天睡过去,而《天黑以后》则是一睡不醒;比如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一个小孩跳上了树枝,在树木之间生活,解决生理问题的方法也都非常现实,可以想到,甚至直到最后都没下下来,临死前奋力一跳,被带上了天;
之前写过一篇比较马尔克斯、村上和卡尔维诺的文章,比较他们的非现实性。
科塔萨尔也许是他们之间最为贴近大地的,寻找的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构思点是最为精微的,尤其以《南方高速》为代表。
科塔萨尔的几则短篇都是如此,寻找现实与非现实性直接的罅隙,小说的构思空间也由此开展。
 
4、海明威 《白象似的群山》
小说一男以女,通篇由对话组成,但究竟两人探讨的是什么,做什么手术,到结尾也没交代。这是海明威冰山理论的代表作之一。
严格限定的内聚焦视角,与现实等同的含混性与暧昧性,足够的留白显影出小说本体的召唤结构;
我看到过一张地铁上的街拍,也是一男一女,女生脸色苍白,眼睛看望别处,男生手按在她的肚子,神态表示关心。这张照片很有故事性,几乎是即刻就想到了海明威的这一篇小说。这是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图像隐喻。照片它不叙述,但是照片里主要人物的神态、动作、眼神,却都一并要表现出什么,照片的空白,留待观者自己的情感和经验投入。
 
5、张大春 《如果林秀雄》
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
我对这类主题永远着迷,《无姓之人》的导演之所以要拍摄这么一部多重生命和时间主题的电影,是因为他在出生时差点出现意外。于是开始思考“如果……怎样”的问题。青年时期大概都会作此想象,张大春用小说的方式予以呈现。这篇选自他的《四喜忧国》,此外一并推荐其中的《将军碑》《悬荡》,以及开篇题序《偶然之必要》,这篇题序可与《如果林秀雄》对读。
 
6、博尔赫斯 《南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南方,或真或幻的双重结局,是在疗养院的病床上安息抑或走向南方的车马途中接受挑战。
 
7、村上春树
记忆所及,提名多篇:《眠》《星期天下午最后的草坪》《背带短裤》《游泳池畔》《烧仓房》《托尼瀑谷》《哈纳莱伊湾》……
村上小说的最重要特点及让人难以释怀的地方在于,他的细节描摹,对现代都市人甚至自己都无从掌握的难以言喻的、漂浮的、不确定的、玄秘心理的精微描摹。借用李敬泽的说法,“他不是靠强劲宽阔的叙事,他只是富于想象力地表达人们心中飘浮着的难以言喻的情绪。他的修辞和隐喻,丰富和拓展了无数人的自我意识。”
 
8、石黑一雄 《小夜曲》
昆德拉引述布洛赫的《梦游人》作为复调长篇,那么石黑的《小夜曲》则是真正的复调集短篇。各篇可独立成篇,是绝佳的小故事,也可以结合起来,其中有若有若无的线索勾连。
 
9、麦克尤恩 《立体几何》
将你折叠起来,然后消失空中。
应该算是,凑数用的?但是总体来讲还不错,选自麦克尤恩的短篇集也是处女作《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之后的创作则不太尽如人意了。
有的作家是出道即巅峰,是人生经验性质的作家,将之前积蓄的才情、经验全部倾注在第一部小说中,之后则每况愈下,不尽如人意;
有的作家是成长型概念型的,第一部小说尚显笨拙和青涩,之后则勇猛精进,越写越出色,如金庸,从《书剑恩仇录》到《射雕英雄传》到《天龙八部》《鹿鼎记》,不仅是自己作为作家的个人的成长,也一道写尽了武侠小说作为类型的,从开始到发展到高潮到落幕,这四个阶段。
 
10、阿乙 《意外杀人事件》
多重视角叙述的最后合拢一处的杀人事件。阿乙要是能把他的小镇叙述也多发展一下就好了。
犹记得几年前的印象,躺在床上无精打采地看,看着看着突然坐直了起来,这是小说本身带给的紧张和精神刺激。当然,数激动还是双雪涛那篇,看完到半夜翻来覆去一直睡不着,脑海里被无数的字句充斥,立马就想坐起来写他一篇长书评。最后终于抽出时间写了8000字。

文内提及文章:
  1.  评双雪涛小说《跷跷板》:语言、形式与风格
  2. 拓展阅读 | 罗萨:河的第三条岸(看到余华有推荐,这篇我在公众号开办之初的2015年第一期居然就有过推荐,因为同样印象深刻。如果有兴趣可以翻看到最早的一条记录。)
  3. 卡尔维诺、马尔克斯与村上春树(接上篇)(也是第一期,当时做的第一期有三条推文,这是第二条,罗萨的短篇是第三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