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大叔爱上中华画,精心整理了160幅,第一幅就“惊艳”了世人

 墨品书法网 2023-07-31 发布于北京

随着文化的交融与流传,“中国风”在全球刮起了一场热潮,尤其是富有生命力的国画,受到西方人的追捧,于是一位热爱中国画的捷克大叔——伊瑞。

来到中国定居多年,并联合艺术史专家覃琨瑛,精心整理了1600年来,富有代表性的160幅国画,做成一本“巨著”《最美中国画》。

其中包括顾恺之、范宽、张择端等106位的大师名作,重现了流转千年的“中华之美”,例如在唐代之前的绘画,基本都以“实用性”为主。

大多聚焦在人物以及宗教传说上较多,技法上采用勾线填色,就像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神女宓妃就是神话人物,对于宓妃飘动的衣物。

顾恺之巧妙运用“高古游丝描”,增强了衣衫的飘动之感,赋予画面浪漫唯美的意境,但是到了绘画高峰时期的宋代,就盛行起“写实派”画风。

在宋代流传的花鸟、山水画中,一片花瓣的纹路,一个鸟的羽毛都有着纤毫不让的精细感,展现格物致知的艺术态度,例如在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中。

河边鹅卵石的数量以及纹理都清晰可见,而宋徽宗赵佶《瑞鹤图》的仙鹤也刻画的栩栩如生,好像在湛蓝的天空中,不断盘旋环绕,富有生命力。

到了元代“写实风”又得到更改,变为了文人雅士的雅逸闲适之风,受到朝代更迭的影响,当时的文人大多隐居,因此对于绘画的意境追求更多。

大多用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境,表达自己超脱世俗的理念,就像吴镇的《渔父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都富有“意韵”之美。

实际上这也是中国古画与西方画的差别,国画大多展现出画家内心的思想感受,蕴含鲜活的灵魂,追求物质本身的“真实性”,直击人们的心灵。

而《最美中国画》集合了“意境美”的精髓,涉及了山水、人物与花鸟画,让我们了解不同画种之间的差异,对绘画风格区分更加清晰。

同时古画是历史的见证,像《清明上河图》、《芙蓉锦鸡图》等作品,就再现了古代市井街巷的样貌,以及王公贵族的华贵生活,帮助我们研究历史的真实性。

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提升自我艺术品味与思想,创作出更美的现代中国画,并且书中每一件画作旁边还带有讲解,全书共计20万字。

从而辅助我们理解此画的情感表达、绘画风格和使用技法,而且此书包含的160部中国画,如同把博物馆搬到家中,第一幅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就惊艳了世人。

往后更是越看越过瘾,可以说把这本书看明白,中国绘画基本上就了如指掌了,此书装帧与排版极为考究,采用定制真维纳斯艺术裱布印刷以及专色烫金字体。

书壳内衬选用高品级1800g高硬进口灰板材质,封面设计与用材,全部透着古画高雅含蓄的气质,绘画作品的图片也极为高清,调色十分明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