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大清和印度,压根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政治环境。 今天的印度时指的整个南亚次大陆的这个国家,但是在古代,印度只是一个地名。即使在最强大的孔雀王朝、笈多王朝、戒日王朝、德里苏丹、莫卧儿帝国时期,印度地区也没有得到统一。 ![]() 的确,在奥朗则布苏丹去世后,莫卧儿帝国开始走向分裂,1748年,阿富汗人侵入莫卧儿北部,几度进占德里。1761年,阿富汗游牧军与马拉塔人10万大军在巴尼帕特会战,马拉塔人又遭惨败。马拉塔人是莫卧儿一支抵抗西方侵略者的强大力量,但经过这次会战,受到严重削弱。 ![]() 与此同时英国人在击败法国之后,急需要扩张海外的殖民地作为原料产地,从哪个方面来看,印度都是一个不二的选择。所以1757年1月,英国殖民侵略军在孟加拉省登陆,打败孟加拉军,开始了吞并印度的计划。 ![]() 由于国内的大贵族和苏丹之间离心离德,因此英国人只需要采用类似于“远交近攻”的手段,将他们一个一个的征服就好,最后英国人在印度的势力越来越大,大到莫卧儿帝国根本无力对抗,于是1857年,章西女王抗英失败之后,英国人罢黜了莫卧儿帝国末代皇帝巴哈杜尔,印度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 整个印度被殖民的过程,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大莫卧儿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权力被马拉塔人打倒,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他们全部征服了。” 再看大清,和印度有着截然不同的环境。首先大清帝国是一个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的帝国,国家的中心就是皇帝,这和印度的封建制度是截然不同的。各地官员被分权制衡,地方无力撼动国家,就是发生大乱,也是因为统治腐败民不聊生然后爆发农民起义。如此一来,西方殖民势力想要渗透进来就势必登天。这也是为什么从明中后期一直到鸦片战争300年来,西方都很难在中国谋取一席之地的原因。 ![]() 再者,中国距离欧洲殖民国家地缘距离较远。东海岸隔着太平洋和美洲,南海海域又隔着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如此漫长的距离,中途是需要大量的补给点的。 ![]() 此外,印度人被英国人殖民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国民信仰不统一,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还有锡克教经常大打出手。相比之下,中国人大多不信宗教,文人崇尚的儒学那是哲学系统,没文化的老百姓信仰的也只是自己的家庭。没有信仰的纠纷,想挑事就很困难。 ![]() 还有一点就是欧洲人开始对中国入侵战争的时候,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近乎结束的时候,此时发达国家的殖民地已经进入了阶段性饱和,没必要再去开发新的殖民地,对他们而言,中国的价值在于白银和人口,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商品倾销市场。所以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除了俄国人的行为是殖民入侵,其他国家的入侵战争应该定性为贸易战争,目的在于关税最优和商品倾销。。 ![]() 等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列强们开始需要新的殖民地,于是纷纷把目光移向中国,但是由于大家一起下手,谁都不想让另一家做大,所以谁也不能说是把中国彻底吞并。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正在一点一点的觉醒,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二次革命,五四运动,北伐,中原混战,最后到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彻底觉醒,那种独立自强的欲望,就决定了这个国家和民族除非亡国灭种,不然就再也不会被外界征服。 ![]() 中国和印度是两种社会,中国不会像印度一样被侵略者变成殖民地。 原因有两点: ![]() 印度和中国的国情不同 对于侵略者来说,印度简直是世界上最理想的殖民地。 为什么呢? 因为在英国人之前,“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在历史上,印度从未统一过,南亚次大陆上从未有任何一个政权统一过印度,直到英国人的出现。 在英国人到来之前,“印度”和“五代十国”一样,是若干个小国的几个。什么孟加拉、旁遮普、吉拉特,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小土邦,在印度的土地上犬牙交错,互相没有统属关系,也不认为对方跟自己是一个国家。 ![]() 从17世纪英国势力进入印度开始,英国人用了超过两百年,才统一了南亚次大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将“印度”首次作为一个统一的概念带到了历史舞台上。 而英国人的殖民政策也非常高明,英国人并非鲸吞,而是步步蚕食。而且,英国人也没有一味依靠武力,而是通过拉拢印度的上层阶级又打又拉。从整体上看,英国征服印度的过程中,没有爆发什么波澜壮阔的战争,始终处于一个温水煮青蛙的状态,这和印度的分裂状态是息息相关的。 而且印度人对英国人也并不反感,因为对于印度人来说,殖民者真是太多了。 ![]() 印度在历史上始终处于一个被动挨打的地位。从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什么雅利安人、莫卧儿人、大月氏人、塞人、波斯人、蒙古人等等等等,基本处于谁见谁打的状态,对于中亚和西亚的势力,要是没打过几次印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亚洲强国。 而英国人相比于其他殖民者来说,已经算是文明多了,至少大规模屠杀比较少。而且英国人为了让印度的资源外运,还下血本给印度建立了基本官僚体系和铁路系统,所以很多印度人对英国人真的是感恩戴德。 而中国,跟印度是完全不同的。 ![]() 从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中国人就接受了大一统的基本观念,统一,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由于统一,让中国拥有了统一的政府,无论这个政府有多么孱弱,多么腐败,他终究有一个底线——维护自己的统治。 清政府哪怕再腐败,如果列强要彻底推翻他,他也一定会和列强拼命的。 所以,当列强进入中国时,他们面对的不是一盘散沙的小土邦,而是一个统一的封建大帝国,这就意味着步步蚕食占领中国是不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远比印度人更富有反抗精神。印度人受种姓制度控制,只要控制了印度的高种姓,就等于控制了印度。而中国人从来就富有反抗精神。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义和团,中国人对于强权和压迫的反抗从未停歇。 ![]() 尤其是义和团,义和团虽然战斗力很差,却让列强深深的看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知道了靠武力政府这个大国是不可能的,八国联军的首领,德国的瓦德西元帅就曾经跟各国公使说——“先生们,除了现在的中国政府之外,欧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统治这样一个四万万人的国家”。 中国和印度的外部环境不同 中国之所以没被征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这只羊,面对的狼太多了。 还真别笑,殖民者太多,也是一种优势。 ![]() 英国人入侵印度时,世界上的殖民国家屈指可数,踏入印度的只有英国一个。英国人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没有人阻拦,没有人掣肘。 而鸦片战争之后,盯上中国这块肥肉的国家太多,谁也不允许对方多吃一块。 仅仅一个东北,就有俄罗斯、日本两个大玩家,英国、法国两个小玩家。日本想占领辽东半岛,还要被英、俄、法三国干涉,强行让日本退出。 想要在中国身上割块肉,需要其他几个玩家的统一,而分赃不均是世界上所有的犯罪团伙都要面临的问题。 李鸿章就是靠着八国联军内部的矛盾,才能让《辛丑条约》只赔款不割地的,中国在列强的鸡蛋上跳舞,才能一直坚持到二战。如果当时中国身边只有一个侵略者(比如日本)的话,恐怕中国很难挺过那场殖民大潮的。 |
|
来自: 激扬文字 > 《晚清:同治/光绪/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