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甄士隐真的悟了吗?

 地瓜5gbq29yd5l 2023-08-01 发布于江苏

图片

作者:樵髯   来源:红楼梦赏析(ID:hlm364)


1

甄士隐身上有一种又令人羡慕又令人不安的放纵气质。这种放纵气质,不是贾珍那种霸占袅娜温柔的儿媳的不顾人伦,也不是薛蟠那种你冯渊算什么东西的张狂蛮横,而是这世间所有东西都可以放下的无欲无求,或者说,他好像忽略或忘记了自己生活在什么时代,纵容自己剪掉羽翼,一心停留在一片窄窄的湖光山色间,“观花修竹”“酌酒吟诗”,闲暇时刻逗逗女儿。

但是贾雨村在智通寺见到的那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才是芸芸众生的画像。有了还想更多,多了还想更有。甄士隐则自觉摒弃了这些东西,他把什么都看得很淡。

主流社会讲究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亲密关系,他放弃了培植。当然,当地有一个严老爷还与他交往,京城里貌似也有几个能说上话的老朋友,但事实证明,这些关系,并不是真正的亲密关系。落难之后,甄士隐宁愿到动荡的田庄上仓皇栖身,到吝啬贪婪的粗鄙丈人那里寄人篱下,发现都不行后,也没想起严老爷以及京城的那些老朋友是不是可以给自己提供庇身之所。

种族绵延的俗世观念,他也不甚在意。半生只有一个女儿,身边又有娇杏这样姿色动人的丫鬟,但他从未动过为子嗣娶妾的念头。并不是说有这种念头就是对的,而是说他真的不看重这些俗世观念。他还早早放弃了打拼,提前过上了多少现代人梦寐力求的优哉游哉的退休生活。

图片

2

我们不妨先看看《金瓶梅》中,和甄士隐差不多同龄,也是只有一女,一开始经济条件大约类似的西门庆,是怎样经营人际关系网的。西门庆不仅每年或派家人或亲自带队上京拜会高官的管家;又扩建宅院,在家中接待四方官员;还不看低底层,和混子们热热的结成了十兄弟。

他后来树倒猢狲散,是自己掏空了自己,死于贪而不知足,而不是外界的天灾人祸对他的牵连和影响。当然,他也曾上过官家“黑名单”,但触角似的四处攀爬的关系让他避免了被追捕。

也不是赞扬西门庆善于网络关系,而是说,尘世中人内心深处都有一股紧紧抓住点什么的力量,西门庆是被这股力量抓到极致的人,很少有人能彻底放下这股力量,或者说,放下戒备姿态。向上攀爬时的殷勤,自己都觉得卑微;迎来送往,脸上的笑都是假的。西门庆觉得这是生存下去必然要具备的技能和心态,但对于一个满足已有财富的甄士隐来说,就会觉得这太折磨人。他想要的是松开之自由。比如交友自由。很显然,他喜欢贾雨村这样贫窘又饱学的读书人,因为和这样的人交往,不至于太紧张不至于太乏味,真正能够呈现出他悠然的风度。

中秋谈笑,赠送贾雨村冬衣银两之后,又周到提出,八月十九日是个黄道吉日,但对方第二天五鼓就启程了,听到这个消息,“也只得罢了”,他体会不到贾雨村拿到盘缠后的狂喜与迫切。

元宵节,或许又邀了别个朋友谈笑,以致忽略了,热闹夜里,鱼龙混杂,大量的人贩子也会涌入其中,怎么能让一个下人带着女儿看花灯,半生只此一女,无论如何都不该如此疏忽大意。

世事不明,对人对社会都非常隔膜,不要说叫他像西门庆一样去培植关系网,就是眼前的人是个什么心情,社会到底多乱多污秽,他都不能体察清楚。他如一条海鱼,多年来,看上去是状态很自由地游来游去,却不知一直生活在一个透明水族馆里,依赖的是饲养员手里的饵料。

图片

3

田庄上“鼠盗蜂起”“鼠窃狗偷”,他从未想着下去视察一下;岳丈是个什么人,平时懒与来往,所以一点也不了解其为人。饲养员手里的饵料就是他祖辈的财产。祖辈打拼的财产越来越少,祖辈经营的关系越来越弱,但甄士隐又犹如一只鸟儿,躲在一片薄薄的树叶里自得其乐。

他先是失去了女儿,后家里被烧成瓦砾场。到田庄上生活,不安全;到丈人家生活,结果丈人贪婪,骗了他的钱还倒打一耙说他不会过日子。此时,甄士隐“知道投人不着,未免悔恨,加之上年惊唬,急忿怨痛”“贫病交加,竟渐渐露出那下世光景来”。他悔、他怨、他痛,他甚至要放弃自己了。但他从未想过生活急剧下坠,自己该承担些什么。这或许是永恒的人性。

当失去了物质的庇佑,心灵也无助起来,而所谓的悔、怨、痛,并不能帮他找回曾经的舒服日子。李碧华《霸王别姬》里有个倪老公,这人品格上不能和甄士隐比,有一点却令人敬佩,那就是他落魄了,当别人认出在街上佝偻着要饭的就是他时,他选择“前尘不记,旧人不认”,他没有浮在梦里出不来,而是到哪个山头唱哪首歌,而甄士隐显然做不到这样心平气和。

图片

4

跛足道人适时出现了,一首《好了歌》让甄士隐“顿悟”。他做了解注,跛足道人听后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也就是说,甄士隐的解注,得到了跛足道人也就是仙界官方的认证。

然而,这里仍然要打一个问号,甄士隐真的“悟”了吗?

首先,甄士隐本就不太在意跛足道人口中的“功名”“钱财”“儿孙”。在意功名,就会如西门庆那样汲汲以求了;在意钱财,就会积极打理田庄,投资开铺子了;在意儿孙,甄士隐应该从没想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事;那就只剩下跛足道人口中的一条了,“姣妻”,封氏虽然“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和甄士隐的感情平日也不错,但当此落魄潦倒之时,甄士隐已不在意这个老妻了,说不定因为恨她父亲哄骗捎带着也恨上了她。因此,如果这些东西统统都没有在意,那又何来的“悟”呢?

其次,让人产生怀疑的还有甄士隐的一个动作,“将道人肩上的褡裢了过来背着”,为什么要抢?怕道士不让跟着走?显示自己积极主动?或者是以晚辈自居,表示接过师父的衣钵从今后替师父鞍前马后?或者兼而有之。但我以为,最根本原因是,他在旧有的世界里待得太委屈了,现在他迫不及待地想跨入一个新的世界。这种迫不及待是真“悟”了的人该有的表现?

甄士隐的“抢”,还是落入了俗世框架。正如芳官以为脱离了干娘的盘剥,但其实落入了更凶狠的主持之手。甄士隐进入了空的世界,在这空的世界,他不再为衣食担忧,但他会发现,所谓空即是色,仙界有仙界的烦恼,比如跛足道人要有业绩,而不是像他想象的那样云游四方,了无牵挂,自己最多算是一个编外,不积极工作就永远进入不了仙班,仙界很无聊,很多神仙在天上呆久了,也会“凡心偶炽”,不像他在人间,倚着门就能听到街上的大小新闻。

图片

5

当然,曹雪芹是把甄士隐跟着跛足道人走,看成是甄士隐人生的最后归宿,一如童话中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生活,算是个完美的结局。至于结局之后的路怎样走,我们可以借着曹雪芹描绘的仙界推测一二,但是,这好像又是不被允许的。或者允许之后,我们就真的再也找不到一个地方容下一个想要平和的灵魂了。我们不能破坏这无尽的慈悲。这是作者给出的选择。

但我们很清楚,现实生活中的甄士隐不会遇到一个唱着歌的能给他的人生兜底的跛足道士,甄士隐的所有愤恨怨痛只能自我消化,消化不了就自我扭曲、厌弃,甚至抑郁,到“竟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的阶段,甄士隐的故事就真正结束了。

人生就是这么残酷,哪还有什么“悟”?时间不会给他“悟”的可能,社会不会给他“悟”的机会,他本人也不会给他“悟”的资质。

我们还可以看看“真人版甄士隐”曹雪芹的故事,人到中年,黄叶村里,“举家食粥酒常赊”。四十年光阴再怎么不甘,再怎么不舍,再午夜梦回任悔恨的潮水冲上堤岸,也是无力回天。

明白了这些,我们才会看懂隐约散落在全书中的“悟”,秦可卿托梦、秦钟遗言、宁荣二公深夜叹息,都像路标一样清晰,左不过是那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人生最难的,不是放纵自己,抛下一切去寻找极乐世界,而是担起肩上的责任,坚韧的把该走的路走下去,如一株苹果树,不怕烈日灼烧,努力弯下的枝上缀着累累的果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