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雨中佛光寺,意外发现唐、五代题记和唐代壁画!他们如何做到的?

 浮生偷闲 2023-08-01 发布于安徽
Image

Image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山西,

五台山佛光寺一寺之中,

寥寥几座殿塔,

几乎全是国内建筑的孤例。

佛殿建筑物本身已经是一座唐构,

更在殿内蕴藏着唐代原有塑像、绘画和墨迹,

四种艺术萃聚在一起,

在实物遗迹中诚然是件奇珍。

佛光寺东大殿中残留的壁画,

是我国寺观木构殿堂中独一无二的唐代遗存。

1964年,

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

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孟繁兴,

一起前往佛光寺,

适被雨阻于寺内数日,

得以对东大殿作了细致观察。

这场意料之外的甘霖,

却给佛光寺的研究带来了重要的新发现。

在这次考察中,

罗哲文先生在板门背后发现了大量题记:

这些题记中以唐咸通七年(867)为最早,

仅为大殿始建之后九年,

所以推断东大殿现存的板门,

是唐代始建时的原物。

同时在明间释迦牟尼佛须弥座后侧束腰处

发现了一组壁画。

此次调查结果,

发表于《文物》杂志1965年第4期。

Image

敦煌壁画中的佛光寺

Image

大佛光寺全景,1922年。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发现唐、五代的题记和唐代壁画

文 / 罗哲文

一九六四年七月间,有机会再到五台佛光寺,适被雨阻于寺内数日,对寺内的唐代木构大殿又进行了比较仔细的观察。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孟繁兴同志一起,发现了唐、五代、金、以及明清题记多处,并且还发现了一幅唐代的壁画,可为这座唐代大殿补充一些新的资料。

题记与壁画介绍

题记

题记的位置在大殿大门的背后和大门门颊(即门框立枋)之上,均系墨笔题写的。由于字迹不整齐,加之千余年来的灰尘蒙盖,,很难识别。和孟繁兴同志借手电筒和马灯的光线寻找,经过三天的功夫,终于找出了唐咸通七年、咸通八年、乾符五年各一处,五代天祐十八年二处,同光三年一处,金天德五年、泰和四年各一处,未题年月的唐、五代、金以及明、清题记数十处。今将题记录后:

Image
Image

1、咸通七年题记

咸通七年

咸通为唐懿宗年号,七年为公元866年。题记位于大殿前檐右二次间右侧门颊 (即门框立枋)背后,高度与人眼相等。一行四字,通高12厘米,每字字径3厘米。在字的上方和左侧均有小题记,但字体、风格均不同。题此四字的意义不明。

Image

2、咸通八年题字

齒州□,黑□□/南□□头尾三□□/咸通八年四月二日记

此题记在大殿前檐左二次间左门背面,题记地位,高与人眼相等。共二十四字,三行,题字总高19厘米,字径约3厘米。从题记内容看,好像是到此游览的人所题。齒州是否即是幽州之误写,尚待查考。

Image

3、乾符五年题记

江西道弟子散将柳诚因本道差部送振武将士/乾符五年春冬衣时为谨游五台毛集却反

至代州/此时发心待到五台山寺顶拜报还愿一□一百僧/故记有愿二年内求使再到此一【行】□【政】【夫】

乾符为唐僖宗年号,五年为公元875年。题记在大殿前檐左二次间左门门颊背面,位置距地约2米。共三行,七十五字,字径约2厘米。全段题字的字迹比较清楚,仅数字不能辨识。题记的内容是一位唐代武官“散将”从南方的江西道解送振武将士前往代州,转道到五台来游览的。

Image

4、五代天祐十八年题记(甲)

故前代州刺使韩司徒/夫人天祐十八年五月廿三/日设供自到此寺巡礼

此题记在大殿前檐左次间右门门颊之上,距地1.5米左右。共三行、二十九字。行高19厘米,字径2厘米左右。查天祐年号,共有唐昭宗、哀帝、金乞奴、南诏段正明、元张士诚等朝代,但均不到十年。仅后唐李存勖沿用哀帝天祐年号,共二十年之久。因此,,这个天祐十八年(公元921年)应是五代后唐李存勖的年号。

Image

5、天祐十八年题记(乙)

展春幽张音□□□□/天祐十八年五月廾三日休娘院

此题记亦在左次间右门门颊背面。共两行,二十三字。与前一题记年月日一致,可能同时所题。

Image

6、同光三年题记

同光三年□□□□□□/僧鉴真朗真□□来

此题记亦在左次间右门门颊背面,共约十八字。查同光为五代后唐庄宗年号,同光三年为公元925年。

Image

7、天徳五年题字

天德五年/五月一日

此题字在大殿前檐左次间右门背面。字径10厘米许,是这些题字中最大的。天德为金海陵王年号,五年为公元1153年。

Image

8、泰和四年题记

上京兴国寺僧觉昉游五台/佛光寺泰和四年五月廾九日

此题记亦在大殿前檐左次间右门背面,字甚大,直径6厘米左右。泰和为金章宗年号,四年为公元1204年。

Image

此外,尚有金大定(无年月)、明永乐、弘治、正德、嘉靖及清康熙、乾隆等题记题字数十处。因年代较晚,对大殿早期建筑的历史考证作用不大,不一一俱录。

Image

壁画

这块壁画的位置在大殿正中一个佛座的须弥座东腰上。这殿的佛像、佛座已经重装油彩过许多次,最后一次是三十多年前油彩的。为什么这一块壁画没有被重新油彩呢?

正是由手它所处的位置而决定的。佛座的背后紧靠扇面墙,中间距离甚狭,人只能侧身而进,这里面光线又暗,不为人所注意,因此多次重装都没有触及这块壁画。它的色彩,也是因处于佛座与扇面墙的夹缝之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佛座背后两侧还砌了土墙封闭起来,使这块壁画处在一个密闭情况之下,不通空气、不见阳光。因此,不惟至今保存完好,而且还是色彩如新。

Image
Image

壁画共高三十厘米许,长约八十厘米。从画面上看,可分为左、中、右三部分。这三部分虽然是分离的,但彼此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左端画的是一个手持宝剑的天王,天王的旁边有一女立像,头带花冠,,右手掌心托一花朵,,左手托一香盂,盂中还燃着香。

Image

正中画的是一个身穿翻领花甲胄的力士,手擒一个类似猿猴的动物,,好像在作驯服之状。

Image
Image
Image

右端画的是一个手持长杆的力士,向左边追赶,右上角还残存着三爪的龙腿和龙尾一段。壁画题材的内容尚待进一步的考证。

Image
Image

现存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送子天王图》

根据传唐吴道子画的天王送子图的内容和构图比较,与此画有相近之处,该图上的一段有天王女立像,两个力士和龙等等,正与这一段残存的壁画相似。可惜这幅壁画的其余部分已毁,不能全部对照,但也可作为研究这个题材的参考。由于我对这方面的知识很少,不能作深入的分析比较,只提供有关专家们的研究参考。

壁画的年代问题,我认为是与大殿建筑同时的,理由是:第一,从壁画残破处的画地、灰皮、泥层等结构看,都是未经重装重绘过的。第二,从画的用色,笔法等风格看也与唐代相同。

Image

“沙门玄翥咸通七禩”,禩即祀,与年同义

题记和壁画的历史价值

1、唐、五代、金、明、清、各代题记对这座唐代木构建筑的历史年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座大殿的年代在三十多年前梁思成先生初步勘查研究时,只是从殿内梁下题名的人的名字与殿前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经幢上题名人的名字而断定的。在建筑物上并未发现年代。现在发现的唐咸通七年题字距大中十一年仅九年,为大殿建筑的历史年代,进一步作了证明。唐、五代、金、明、清各代的题记,也证明了这座大殿历代都没有改变原状重建过,还是唐代遗物。

Image

佛光寺东大殿

图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众号

2、唐、五代的题字为大殿布局的情况提供了证明资料。这座大殿的平面布局情况曾经有过争论, 不久前一些研究建筑史的专家们曾经提出过原来大殿的平面布局是前檐廊或周围廊,现在大门是明代推出后重做的说法。这次发现的唐、五代、金各代题字有的在板门上,有的在门颊上,分布很匀,从西到东都有。再结合柱子和其他部分的情况推断,现在大殿平面布局仍然是唐代原状未改,大门还是原物。查我国古代木建筑的大门,一般总是容易损坏经常更换的。辽宋建筑原来的大门已很难得,像佛光寺大殿这几道唐代大门更是少见。

Image

佛光寺大殿的板门

图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众号

3、题记中还反映了唐代的一要政治军事情况。乾符五年的题记中记载的江西道散将柳诚送振武(军)将士到代州的情况,可以作为唐代中期以后在代州一带军事布署的佐证。也可以得知当时由江南西道调集将士到北方的情形。

Image

檐角的龙头

图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众号

4、壁画的价值在于它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中罕见的早期实物。除本殿原有的一部分之外,国内尚无第二处。尤其是颜色如新更是难得。就连敦煌石窟中的唐代壁画已有部分颜料变色(如朱红变黑等),而此壁画因为特殊的条件保存,没有变色。壁画的题材,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附记:

去年(1964年)年初李竹君同志谈及佛光寺有一处五代题记,对此次发现有启示作用。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佛光寺彩塑

Image

佛光寺东大殿斗拱

图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众号

Image

BY|方待夜半听君语

文|罗哲文

图|方待夜半听君语 罗哲文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