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六有”方法

 课程教学研究 2023-08-01 发布于浙江

在整理自己以前的学习笔记时,重读了一个多年前听袁振国教授关于面向未来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报告中袁振国教授讲了四个问题。

一是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他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从三方面加强,即知识专业化、制度专业化、态度专业化。他特别强调了态度专业化问题,认为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专门化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最重要的特征,教师对学生最大的影响在于人格影响。

二是关于教师知识专业化的要求。袁教授提出,教师要有专业的知识结构,要具备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的能力,要有能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方法,要掌握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德性的方法。

三是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他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幸福的需要。

四是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袁教授认为科研是教师不断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适合教师的科研应当是行动研究。他提出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要做到“七有”,即有心、有意、有法、有行动、有交流、有规范、有反馈。

对于袁振国教授在报告中提出的教师科研方法,给我们的启发很大,引发了我们的深入思考。教师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向专家型、科研型教师发展的基本的途径,学校管理中,教师培训中我们也非常重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也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操作方法。袁教授的观点则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结合袁教授的观点,根据我们自己的实践,我们觉得比较适合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程序或方法可以概括为六个环节或是“六个有”。具体如下:

第一有意愿:教师有不断改进自己工作、实践的迫切的愿望。有了这个愿望才会的进行研究的欲望,才会有进步的动力。

第二有意识:在工作中能有意识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审视自己的实践,在理论指导下有意识地去探究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为此,适当的教育理论的学习是必要的,学会用理论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实践是重要的。

第三有反思: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有系统的思考,多问问为什么?能改进吗?改进的方法如何?发现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教师是不可能发展,不可能进步的。

第四有行动:针对发现的问题,根据系统思考的结果,在理论指导下,尝试在工作中去改进实践。

第五有总结:对行动和实践要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记下来,并能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整理。

第六有提升:在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思考,或取得专家的指导,进一步挖掘实践背后的东西,提炼出共性的对今后工作有启发的东西,提升到理论层面上来,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

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适合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模式,只要依此而行,任何一位教师都能比较顺利地结合自己的实践开展教育科研,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意义是重大的。在这个实用的教师教育科研模式中,关键的是理论学习、研究意识、反思习惯、行动落实。有了这六者,每个教师都能够成为教育的研究者,成为研究型的、学者型的教师。

袁教授的报告给了我们许多的灵感,许多的启发,让我们找到了今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方向,找到了正确地指导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可行的方法。这个高水平的学术报告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交流思想,我们思想上的收获是双倍的”境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