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 汕 工 夫 茶(301)—— 择 水

 隐遁B 2023-08-0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柏     岩     县     淮     水     源

    西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称:“淮水出南阳平氏桐柏大复山(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古称)东南入海。”  资料显示 :淮河发源于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全长1000公里,总落差200米。

   桐柏山,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西起南阳盆地东缘,东南接大别山,山之北侧,是淮河发源地。桐柏山脉最高峰太白顶,陡崖垂直,怪石耸立。太白顶上,有新修寺院名云台禅寺。禅寺山门旁,有一灰石亭,飞檐翘角,亭下有一开名“小淮井”。据当地专家介绍:“惟长惟高为源,整个桐柏山,找不到比小淮井更高的出水口,此处海拔1140米,小淮井,潜行地下三十里,抵达山下淮祠(又称淮渎庙)内的淮池,冒出水面。”  

    《尚书 ·  禹贡》记载:“(禹)导淮于桐柏。”  指出桐柏淮井是淮河源。此记载指出桐柏淮井是淮河之源。清康熙年间所立的“淮源碑”也印证了此事。清乾隆年间,黄河占据淮河水道,导致淮河连年泛滥。乾隆为疏通导淮,曾两次命人重新勘定淮河源头。当时河南巡抚毕沅,从山下淮祠探寻上山,在太白顶发现这个泉眼,最终将它认定为淮河正源。乾隆皇帝认可这个勘测结果。后来,云台禅寺僧人建井护泉,并将其命名为“小淮井”。

   历史上,众多品泉名家对淮水源评价各异,对淮水源水质影响最大的因素,据专家们结论,应该是黄河。黄河过郑州进入平原后,泥沙沉积成了“地上河”,决溢泛滥,寻找新的入海通道。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的一千七百余年里,黄河侵袭海河水系流入大海。南宋建炎二年至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侵袭淮河水系流入大海。清咸丰五年,黄河夺济水入海,“回渎”之一的济水被黄河所夺,成为黄河下游。黄河北侵海河,灾难相对较小,黄河夺淮七百年,改变了淮河流域的自然境与水系结构,形成淮水源淮尾地区高、中间地区低的畸形状态,造成了洪泽湖水满为患,导致全淮河流域水体全面变佳为劣。

    陆羽将桐柏县淮水源位列“天下第九佳泉”;苏东坡当年过淮水时写下《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游》诗曰:“好在长淮水,十年三往来······过淮山渐好,松桧亦苍然。蔼蔼藏孤寺,泠泠出细泉 ······何时桐柏水,一洗庾公尘 ······”  此诗写于公元1084年,诗中描写的淮水景色既壮阔雄浑,又有清新之泉,按历史推算,当时对淮水源的评判,也是公允的。

    🌴🌴(谢谢关注,明日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