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蹬跨步的地面反作用力差异

 运动机能形态学 2023-08-01 发布于北京

羽毛球运动中,精准高效的脚下动作,能够使得运动员的整体身体位置更敏捷多变,帮助运动员迅速移动到进攻或防守的最佳位置[1]

当运动员在比赛中进行蹬跨步时,对面来球后,下肢步法是第一时间随球变化的,而上肢的动作框架变化相对滞后

根据不同的来球节奏,和运动员在场上的位置,运动员会使用不同的蹬跨步法:并步、后交叉步和前交叉步。不同风格的运动员也会使用不同的蹬跨步落地方式:Kick式、Step-in式和Hop式[2](如下图)

图1 不同的蹬跨步方式

三种不同蹬跨步的区别主要在于Ⅱ阶段(优势侧腿落地支撑,制动身体)和Ⅲ阶段(击球后的回位,如下图)。制动结束后,不同的下肢姿势状态,也对回动(用蹬跨步打完球后,运动员立即快速的回到场地中间,等待下一球)产生巨大的影响,水平越高的运动员间,这种差异造成的影响就会愈发显著。

蹬跨步在比赛中的使用非常频繁,多次大负荷的蹬跨步累积起来就可能造成运动损伤[3],因此研究不同蹬跨步减速缓冲模式或许可以帮助运动员改善训练计划和技术动作,减少运动损伤。

图2 蹬跨步的阶段划分

一、

典型研究

Kuntze, G等[2]对9名当地校队男子球员(年龄20±2.12岁;身高1.79±0.06m;体重70.58±7.39kg)进行了调查,每名受试者都具有6年以上的训练经验,和洲级以上比赛成绩。

受试者从开始位置准备,非优势侧脚踏在蹬跨步开始线位置,开始做蹬跨步,优势侧脚落在测力台上,击球后回到开始位置(如下图)实验过程中,采集受试者的落地地面反作用力(Kistler测力台)

图3 实验设计图
每名受试者每种蹬跨步采集3次成功数据。一次成功的蹬跨步包括:正确踏在弓步开始线、支撑侧腿踏在测力台中间、打到球、尽快回到起始位置。

二、

不同蹬跨步地面反作用力差异

1. 采集到的地面反作用力(Ground Reaction Force,GRF如下图所示。

图4 三种不同蹬跨步的垂直(Fz)、左右(Fx)和前后(Fy)方向的GRF
有研究者将蹬跨步的地面反作用力曲线分为5个阶段:a)-初始冲击峰值;b)第二冲击峰值;c)冲击过渡;d)承重;和 f)撤离回动阶段。
图5 三种不同蹬跨步的垂直(Fz)和水平(Fx)方向的5个阶段GRF,大括号表示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2. 不同阶段GRF差异,主要体现在d、f阶段;d阶段的GRF大小排列为:Hop式>Kick式>Step-in式,而f撤离回动阶段也是如此。

三、

运动实践应用思考

1. 相较于其他两种跨步方式,Hop式蹬跨步可能会对下肢造成更大的负荷。这很可能与Hop式蹬跨步的动作特点有关,落地后向前跳动一小步,再完全制动,跳动的这一步虽然能很大程度缓冲向前的速度惯性,但腾空后的落地制动,又产生了新的垂直冲击,可能会加大下肢的损伤风险

2. 前后方向的GRF大小排列,也和垂直方向一致,Step-in式蹬跨步的前后方向,GRF最小,可能与制动后非优势侧脚随前有关。非优势脚随前(做完步伐之后,非优势侧脚随着优势侧脚往前,跟随一段距离),会使得重心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向前的速度和惯性,则会由下肢肌肉的离心收缩缓冲。

3. 最后,该研究每名受试者练习或比赛中,所习惯的蹬跨步方式不同,在进行自己不熟悉的蹬跨步时,会受到熟练度、技术习惯的影响。所幸Hop式蹬跨步,对于所有受试者都是不熟练的蹬跨步技术,所以降低了熟练度差异的干扰。

参考文献

[1] Lin, H., et al. (2007). Specific inspiratory muscle warm-up enhances badminton footwork performance. Applied Physiology,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32, 1082–1088.

[2] Kuntze, G., et al. (2010). A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common lunge tasks in badminton.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8, 183–191.

[3] Mei Q, et al. A biomechanical investigation of right-forward lunging step among badminton players[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17, 35(5): 457-46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