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钟书论《闲情赋》(初编)

 栎阳钓晚 2023-08-01 发布于贵州

钱钟书论闲情赋

陶潜《闲情赋》:“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

按《艺文类聚》卷一八《美妇人》门引蔡邕赋题作《检逸赋》,复引陈琳、阮瑀各有《止欲赋》、王粲《闭邪赋》、应瑒《正情赋》、曹植《静思赋》等,而独不取陶潜此赋,亦窥初唐于潜之词章尚未重视也。

合观诸赋命题及此赋结处“坦万虑以存诚”,“闲情”之 “闲”即“防闲”之“闲”,显是《易》“闲邪存诚”之“闲”,絶 非《大学》“闲居爲不善”之“闲”;薛士龙《浪语集》卷二有 《坊情赋》亦此体,“坊”如《礼记·坊记》之“坊”,即“防闲” 之“防”也。

《全梁文》卷二〇昭明太子《陶渊明集序》:“白璧微瑕,惟有《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何足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

北宋而还,推崇陶潜为屈原后杜甫前一人,苏轼《东坡志林》、王观国《学林》、俞文豹《吹剑録》等遂集矢于昭明,诃为齐梁小儿不解事,勿识潜之赋“妇人”以喻“君子贤人”;明袁宏道《游记》之《兰亭记》、清舒梦兰《古南余话》卷五亦因而目昭明为“文人之腐者”、“笨伯”。

阎若璩《潜邱札记》卷五《与戴唐器书》之一三:“惟认作'闲情’,自有'白璧微瑕’之刺;使知'终归闲止’、曲终奏雅之旨,东坡譬以《国风》,赞以屈、宋,正合矣。”能诠题而未可以论文也。

昭明何尝不识赋题之意?唯识题意,故言作者之宗旨非即作品之成效(参观《史记》卷论《货殖列传》、《左传》卷论昭公十九年)。其谓“卒无“讽谏'”,正对陶潜自称 “有助讽谏”而发;其引扬雄语,正谓题之意为“闲情”,而赋之 用不免于“闲情”,旨欲“讽”而效反“劝”耳。流宕之词,穷态极妍,澹泊之宗,形绌气短,诤谏不敌摇惑;以此检逸归正,如朽索之驭六马,弥年疾疢而销以一丸也。

司空图《白菊》第一首:“不疑陶令是狂生,作赋其如有《定情》!”;囿于平仄,易“闲”为“定”,是知宗旨也,以有此赋而无奈“狂生”之“疑”,是言成效也,分疏殊明。事愿相违,志功相背,潜斯作有焉;亦犹阎氏意在为潜申雪,而不意适足示潜之悬羊头而卖马脯尔。

玩世多可如王闓运,《湘绮楼日记》宣统二年十二月五日云:“《闲情赋》十愿,有伤大雅,不止'微瑕’。”故昭明语当分别观之:劝多于讽,品评甚允;瑕抑为瑜,不妨异见。李治《敬斋古今黈》卷七:“东坡以昭明为强解事,予以东坡为强生事”;虽未道何故,而言外似亦不以昭明为非也。

《闲情赋》:“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

按《大招》只 云:“嫮目宜笑”,此则进而谓“流眄”之时,口无语而目有 “言”,唇未嘻而目已“笑”,且虚涵浑一,不同“载笑载言”之 可“分”;“含”者,如道学家说《中庸》所谓“未发”境界也。

陶潜以前,未见有此刻划。后世或复增眉于目,如刘孝威《在郄县遇见人织、寄妇》:“云栋共徘徊,纱窗相向开;窗疏眉语度,纱轻眼笑来”;程嘉燧《青楼曲》:“当炉少妇知留客,不动朱唇动翠眉”;《聊斋志异》卷四《青梅》:“梅亦善候伺,能以目听,以眉语”;《緑野仙踪》第六〇回写齐蕙娘:“亦且甚是聪明,眼里都会说话”;《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忽见旁边儿又过来了个年轻的小媳妇子,······不必开口,两条眉毛活动的就像要说话,不必侧耳,两只眼睛积伶的就像会听话”(参观《楚辞》卷论《招魂》、《太平广记》卷论卷二三八《大安寺》)。

【增订三】《夷坚志补》卷八《吴约知县》:“酒酣以往,笑狎谑浪,目成云雨,忘形无间。”第三句乃“眼语”、“目成”之增华;英诗人名篇言两人四目相交,瞳中映象如産生婴儿,则充类以至于尽矣。

然眉目终不及口舌之意宣词达,作者又因而起波生节,如晁元礼《洞仙歌》:“眼来眼去,未肯分明道”;董以宁《蓉渡词》:《凤凰阁·阁中》:“纵是愁难细说,说来防错,抵多少眼酬眉酢”;洪亮吉《更生斋诗余》卷一《减字木兰花》:“与我周旋,莫鬭眉梢眼角禅!”

【增订四】《醉翁谈録》甲集卷二《张氏夜奔吕星哥》:“从此眼嫁眉婚,神交气合”;“眼嫁眉婚”即《夷坚志补》之“目成云雨”,与《蓉渡词》之“眼酬眉酢”均善铸词。

西方词章中惯道:目睑即唇吻,盼睐亦语言,默默无声而喁喁不止;双目含情,悄无言而工词令,瘖无声而具辩才。所覩警策莫过莎士比亚剧中称女角云:“咄咄!若人眼中、颊上、唇 边莫不有话言,即其足亦解语”;又十七世纪一诗人云:“诸女郎美目呢喃,作谜语待人猜度”,更酷似洪亮吉所咏“眉梢眼角禅”矣。“眉语”亦屡见古罗马情诗中。

《闲情赋》:“愿在衣而为领,······悲罗襟之宵离”云云。

按姚宽《西溪丛语》、钟惺、谭元春《古诗归》皆谓机杼本之张衡《同声歌》:“思为菀篛席,在下蔽匡牀;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实则观前人此题仅存之断句,如张衡《定情赋》:“思在面为铅华兮,患离麈而无光”,蔡邕《静情赋》:“思在口而为簧,鸣哀声独不敢聆”,王粲《闲邪赋》:“愿为环以约腕”,即知题中应有,无俟旁求矣。

“愿接膝以交言”,此愿万一尚得见诸实事;“愿在衣而为领”至“愿在木而为桐”,诸愿之至竟仅可托于虚想。实事不遂,发无聊之极思,而虚想生焉,然即虚想果遂,仍难长好常圆,世界终归阙陷,十“愿”适成十“悲”;更透一层,禅家所谓“下转语”也。

张、蔡之作,仅具端倪,潜乃笔墨酣饱矣。祖构或冥契者不少,如六朝乐府《折杨柳》:“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环郎臂,蹀座郎膝边”;刘希夷《公子行》:“愿作轻罗着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裴诚《新添声杨柳枝词》之一:“愿作琵琶槽那畔,得他长抱在胸前”;和凝《河满子》:“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黄损《望江南》:“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佳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李邴《玉楼春》:“暂时得近玉纤纤,翻羡镂金红象管”;刘弇《安平乐慢》:“自恨不如兰灯,通宵犹照伊眠”;《留松阁新词合刻》中董俞《玉凫词》卷上《山花子》:“愿作翠堤芳草软,衬鞋弓”,王士禄评:“仆有诗云:'愿化芳磁供茗饮,将身一印口边脂’”;毛奇龄《西河合集·七言古诗》卷七《杨将军美人试马请赋》:“将军似妬九华鞯”(参观韩偓《马上见》:“自怜输厩吏,余暖在香鞯”);曹尔堪《南溪词·风入松》:“恨杀轻罗胜我,时时贴细腰边”;朱彝尊《临江仙》:“爱他金小小,曾近玉纤纤”;邵无恙《镜西阁诗选》卷三《赠吴生》之二:“香唇吹彻梅花曲,我愿身为碧玉箫。”段成式《嘲飞卿》之二:“知君欲作《闲情赋》,应愿将身作锦鞋”;则明言本潜此赋之“愿在丝而为履”。明人《乐府吴调·挂真儿·变好》:“变一只绣鞋儿,在你金莲上套;变一领汗衫儿,与你贴肉相交;变一个竹夫人,在你怀儿里抱;变一个主腰儿,拘束着你;变一管玉箫儿,在你指上调;再变上一块的香茶,也不离你樱桃小”;叠出逞多。顾无论少只一愿或多至六变,要皆未下转语,尚不足为陶潜继响也。

西方诗歌亦每咏此,并见之小说,如希腊书中一角色愿为意中人口边之笛,西班牙书中一角色显为意中人腰间之带。况而愈下,甚且愿亲肌肤,甘为蚤虱或溷器者!亦均未尝下转语,视此节犹逊一筹焉。

【增订四】《情感教育》中男主角见意中人以巾掩目,遂愿此身成爲此眼泪湿透之小帕。斯亦“在口为簧”、“在腰爲带”之拟议变化也。

《闲情赋》:“愿在书而为影”云云,按参观《全三国文》论陈王植《上责躬应诏诗表》。“托行云以送怀”云云,按参观《楚辞》卷论《九章·思美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