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进化的三个浪潮分别是什么

 小播读书 2023-08-01 发布于广东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首次提出了男女平等,他也被誉为是“女性主义运动的先声”,那柏拉图是如何提出并且论证自己思想的呢?

我们继续分享柏拉图的《理想国》,人的灵魂有三种品质理性、激情和欲望,它们分别对应着三种德性:智慧、勇敢和节制,也对应城邦中的三种人:统治者、护卫者和劳动者。

城邦的正义就是让三种类型的人各就其位,各司其职,让城邦和谐有序;而一个正义的人,就是让灵魂中的三种品质各司其职,而为了让它们能各司其职,每个人就需要正义的德性来保证灵魂的有序和健康。

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说,即便没有得到正义的名声带来的任何好处,正义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它让我们的生命之源处于健康的状态之中。

由此,苏格拉底兜了一个大圈,从正义的城邦到正义的人,从城邦的德性,到灵魂的德性,找了正义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这其实也回答了柏拉图的两位哥哥:克劳孔和阿德曼图斯关于“正义”疑惑。

之前他们认为正义只是强者和弱者的一种契约,正义只是为了实现利益的手段,而正义本身并没有其他价值,也并不值得追求,但是苏格拉底拉开了个人视角,从城邦的视角来看,正义并不是强者和弱者的一种契约,正义是城邦和个人最重要的德性,因为它保障了城邦和个人的健康有序,这是正义的分量,失去了正义,城邦和个人的一切利益都没有了价值。

这也是政治哲学家罗尔斯说:正义是一个社会制度首要的价值。

在苏格拉底和格劳孔构建了理想中的城邦之后,旁边有人提出了另外一个质疑,如何看待妇女和儿童公有的问题,以及护卫者的生活方式。

因为,之前苏格拉底在论证护卫者勇敢品质的时候,曾提出护卫者需要培养对自己人温和,对敌人凶狠的品质。

而为了避免护卫者有私心而产生内斗,他们所有生存资源都是城邦提供的,他们也不允许有任何私有财产,因为在苏格拉底看来,私有财产或者私有制的产生必然会带来内部的分裂和对抗,这不利于护卫者保卫城邦的安全。

那如何论证这种安排的合理性呢?

为了说明清楚这个问题,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提出了理想国进化的三个浪潮,这三个浪潮分别是:男女平等阶段,取消私有制阶段,哲学王阶段。

这里苏格拉底又一次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

首先第一个浪潮是男女平等阶段,苏格拉底说,我们之前讨论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天然适合的工作,而男人和女人在天性和禀赋上并没有根本的差异,虽然总的来说,女子在力量上要弱一些,但他们完全可以承担保卫城邦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工作是只能男人做,或者只能女子做。

为了让他们同样成为护卫者,就需要给予他们同样的教育,平等对待。值得一提的是,《理想国》或许是西方最早明确提出男女平等的著作,这在当时来说可以说相当大胆的,这也是当代很多女性主义者喜欢《理想国》的原因之一,柏拉图也被誉为“女性主义运动”的先声。

柏拉图虽然认为不同的人都有特殊的天赋,在但是在男女问题上,他认为男女在天赋分配上是公平的,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同时,柏拉图也提出,男女除了在接受教育上是平等的,在训练的时候也要一视同仁,作为护卫者的女人,同样需要向男人一样赤膊训练和参加战斗。

一开始格劳孔还有点吃惊,因为男女在一起赤身裸体训练,还是很难接受的,但苏格拉底说,过去克里特人和斯巴达人的男人在赤膊训练的时候,也被一些人嘲笑,但后来也慢慢接受了。

苏格拉底提醒我们,在眼睛看来很可笑的事物,在理性中最高的善的面前,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我们应该以心灵的“善”为最高标准去看待事物,而不应该用眼睛的视觉标准去评价事物的好坏。

听了苏格拉底的解释,克劳孔也勉强接受了。

在讨论了第一个浪潮之后,苏格拉底继续讨论第二个浪潮:彻底取消私有制,也就是我们说的:“共产、共妻、共子”。

这个浪潮显然更加激进,护卫者不能有自己的任何私有财产,也不能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苏格拉底提出,在护卫者中,女人是所有男人共有的,反过来也是,所有儿童也是所有人共有的,子女都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男女需要同吃同住,一起训练,不仅如此,苏格拉底还提出了“优生优育”的政策,最好的男人必须与最好的女人尽可能多结合,这样能够将优良的血统延续下去。

最好的下一代要重点培养,而最差的下一代则不予养育。

为了不让护卫者内部产生分歧和争吵,苏格拉底再次借用了“高贵的谎言”,他说,这些信息除了统治者之外,不应该被别人知道。苏格拉底还规定,女人和男人超出最佳的生育年龄,如果生下小孩,就会被认为是不正义的。

总之,苏格拉底提出了在今天看来非常匪夷所思的很多理念,不得不说,柏拉图对理想国的设想是非常大胆,甚至是违背常理的,格劳孔也迫不及待要苏格拉底论证其合理性。

那苏格拉底是如何说明的呢?

苏格拉底再次回到了城邦的正义,城邦的正义是让所有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维护城邦的秩序,苏格拉底认为这才是一个正义的城邦应该追求方向。

如果秩序意味着最大的善,那么最大的恶就是城邦被分裂,秩序被打乱。

所以,苏格拉底认为,如果在城邦内,尤其是在护卫者阶层内,出现了“私有财产”,区分了“你的,我的”,那么城邦内部的天然纽带就会被破坏,苏格拉底借用了人体的隐喻,一个人是一个有机体,一个人的手指受伤了,我们整个身体都能感觉到疼痛。

一个国家也像一个人一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如果在一个城邦内,同样的遭遇,有的人的情感却不一样,那么整个城邦的团结的纽带就被中断了。

总之,苏格拉底认为,私有制的产生会让人们产生争斗和分歧,会让城邦失去团结的力量,从而从内部瓦解城邦秩序,这是万万不能的。

后来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提出了类似的思想,卢梭认为私有制的产生正是人类不平等的开始,私有制让人与人之间的财富产生了不平等,打破了人类在自然状态下的平等,所以,他说:人生而平等,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私有财产的产生,正是人类不平等的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