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林.格雷的画像》,你敢直面自己的心吗?

 新用户5832uSSh 2023-08-01 发布于江苏

就像悲伤的画像,
有脸,无心。

                                 ——《哈姆雷特》

初识王尔德,是因为他那些俏皮诙谐却又耐人品味的金句:

“有两种人实在迷人:一种是无所不知的人,另一种是一无所知的人。”

“美貌是个圈套。所有明智的人都盼望掉进这个圈套。”

“爱自己是浪漫终身的开始。”

“除了诱惑,我什么都能抗拒。”

再识王尔德,源于他的戏剧《莎乐美》:犹太公主莎乐美爱上了先知约翰而遭拒绝,于是她巧设计谋利用国王杀约翰,只为了吻到他的嘴唇。她得逞了,吻着约翰的嘴唇,喃喃自语:“哈!我吻过你了,约翰,我亲过你的嘴了。
我的嘴唇苦苦的。这是血的味道吗?……不,这也可能是爱的味道……他们说,爱是苦涩的……”最后,绝美的莎乐美也被国王杀死,故事戛然而止。

看王尔德的童话,心更是碎了一地。

在《夜莺与玫瑰》中,​夜莺为了男孩的红玫瑰被荆棘刺穿心脏,用血浇灌的红玫瑰被男孩无情地扔在阴沟,任马车无情践踏。

在《快乐王子》中,本来要南飞的​燕子为了陪伴快乐王子、为了帮助穷人,在冬天冻死了。快乐王子因为卸下了用以保护自己的盔甲,也轰然倒塌。快乐王子破碎的心和燕子的尸体被世人嫌弃。却被上帝带回了天堂,他对天使说:“把这个镇子上最珍贵的两样宝物带给我。”

​所谓悲剧,就是摧毁一切美好。王尔德的文字,充满了悲剧,读罢让人颤栗,心痛不已。

然而:越是悲剧的作品,越让人念念不忘;越是神秘的东西,越充满诱惑。

在王尔德的诸多作品中,我被《道林.格雷的画像》封皮吸引了:这幅蒙着帷幕的画像,它的背后是什么?要讲述一段怎样的故事?

​于是我撇开这几天正在看的正义凛然的苏轼传记,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充满魔与魅的王尔德之中。

《道林.格雷的画像》讲述的是关于一幅肖像的故事:画家巴兹尔为俊美的道林画了一幅肖像。这幅肖像惟妙惟肖地彰显了青春之美,道林看到自己的画像也不觉红了脸,他像蒙赐天启似的,恍然意识到了自己的美。同时他刚刚被亨利灌输了青春易逝的观点,一想到将来的自己会变老变丑就痛苦万分,他祈祷:“如果永远年轻的是我,而变老的是画,那该多好啊!为了这个……为了这个,我愿献出一切!对,我愿献出这世上我拥有的一切!我愿以我的灵魂交换!”一语成谶,自此,悲剧的列车一往直前,明净的月光在道林的眼里,亦成了黄色的骷髅……

道林抛弃了无趣的画家那珍贵的良知,围绕在哈利那梅菲斯特魔鬼般享乐的诱惑中。在他越来越滑向堕落的路途中,他外貌始终如青春少年般纯真,可这幅画像却承载了他的一切罪恶,背负着惩罚的十字架,发生了五次变化:

第一次变化,是嘴角露出了一丝残忍。他爱上了底层演员西比尔,因为舞台上的她就像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充满悲剧美的女主人公的化身。西比尔当然也无可救药地爱上他,认清了舞台和现实的差别,想回归现实,想与迷人王子演绎幸福地真实生活。可是褪去舞台的光环,也就失去了她的魅力。道林抛弃了她,她自杀了。道林只难受了一天,就又开始声色犬马地去享乐。

第二次变化,表情更加残酷。画家巴兹尔去找他,想看他的画像,他拒绝在画家面前展示自己的堕落,也拒绝了画家的规劝,继续投身于纸醉金迷中。

第三次变化,画像手上沾满了血迹。画家要去巴黎的前一晚,想去挽救这位曾经纯真的朋友。这次,道林带巴兹尔去看了他的肖像,面对肖像的变化,巴兹尔大惊失色,顿时明白了道林陷在地狱有多深。道林恨画家,因为他把这一切不安和自责都归咎于这幅画:是它让他发现了青春之美,是它让他良心难安。他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他不敢接受道德的审判,他把画家杀了。

第四次变化,眼睛里多了一分狡诈之色,嘴角上添了几条伪善的皱纹,手上的血滴更加鲜亮,脚上也有了血。这时他想重新生活,他以为一切可以重新开始,可是画像抹不去曾经的痕迹了。他再也忍受不了画像那审判的眼光,挥刀向画像砍去。

最后,画像回到了最初:光彩夺目,神奇地保持着极致的青春和美丽。肉体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惩罚洗清了曾经的罪恶。画像纯洁的如一道圣光,藐视着倒在血泊里的道林.格雷。

故事结束了,又是一场悲剧。道林临死前常想起《哈姆雷特》那首诗:

就像悲伤的画像,
有脸,无心。

                                      道林.格雷剧照

王尔德在给崇拜者的信中写到:“巴兹尔是我心目中自己的形象,道林·格雷是我期望中自己的形象,亨利勋爵是世人眼中我的形象。”呃,道林.格雷,他的英俊外貌,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的化身。

王尔德,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他的父亲威廉姆·王尔德爵士是一个外科医生,他的母亲是一位诗人与作家。因为他母亲想要一个女儿,所以他一生都被母亲影响注重穿衣打扮。他有写作的天赋,17岁就获得都柏林三一学院奖学金,24岁就出版第一本诗集。可是这位英年才俊,花钱向来大手大脚,而且还狂傲,原本如日中天的事业,却被公诉,在监狱待了两年。出狱后,他贫困潦倒,三年后因脑膜炎在旅馆去世,年仅46岁,一位伟大的文学之星就此陨落。他生活的本身,就是一场华美的悲剧。

孙宜学教授将王尔德比喻成烈焰中炫羽的孔雀,华美、热烈而悲情。

                                     奥斯卡.王尔德

读完书,我陷入沉思:假如我们都有一幅自己的肖像,假如肖像也会承载我们生活的所有,也会由我们的心境而变化,那么,你敢直视自己的肖像,直视自己的心吗?

生活的底色就是平淡和悲苦:不停地经受各种诱惑,不停地做出选择,不停地接受命运地摆弄,不停地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不由自主地被时代裹挟着。现代科技增加了我们生活的资源,也因此使每个人的生活都比过去优越、舒服。可与此同时,人们也为这种生活付出了代价:人失去了方向,也失去了归属。

“现代文明正在进入一个非常紧张的转变关头,甚至可以说到了一个危急存亡的时刻。西方文明主宰世界,已经有三百年之久。由于西方文明本身排他的特色,这一个长时段内,西方文明已经削薄甚至毁损了许多其他文明。于是,我们必须要寻找新的因素,重觅新生。此时,环顾全世界,能够对西方文明提出针砭的文化系统,只有中国这一处了!”

在这不安顿的时代,大师们在寻找现代文明的新落脚点,我也在思索灵魂到底该怎么安放。

最近读王尔德,他让我着迷又让我惋惜。我想到了中国的苏轼:同样是天才作家,他一生也命运多舛。王尔德从监狱出来后潦倒无斗志,苏轼乌台诗案后反而变得宽广豁达: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他就在哪里就地生花。同样是面对屈辱,司马迁则发奋完成《史记》,李一冰则读苏轼开解自己……真正的勇者,是在苦难后凤凰涅槃。

西方文明宣扬的个人主义弊端尽显,而中国的儒释道精神可成为时代的一剂猛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是处世立身原则,道家的“与自然和谐,无为而治”教人豁达开阔,释家的“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航登彼岸。”又修心明性。有这作为灵魂的根基,就不会如道林.格雷般丢掉了心,背负沉重的道德十字架,演绎一场生命的悲剧。

即使青春美貌不再,即使肖像布满了皱纹,只要我们找到了灵魂的栖息地,那么,肖像上那双明亮干净的眼睛,就是生命智慧和无悔的见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