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训的无能

 我的教育人生 2023-08-02 发布于北京

培训的无能

作者:李广生

教育理论的局限性——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既不明显也不直接——造成即便相互矛盾的教育理论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也能并行不悖且相安无事,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教师甚至不知道也不关心自己遵循的是哪一种理论。教育理论这一自身的特点让培训和培训者无奈。承担理论培训任务的专家虽然使出浑身解数让培训喜闻乐见生动有趣,但也只能带来暂时的“心动”而已。而那些捍卫理论的严肃性不肯做出让步的专家,不得不忍受培训现场的死气沉沉和昏昏欲睡。但这并不意味着指向实践的培训就能得到教师的欢迎。教育教学的实用技术和实践技能的培训虽然与教师的需求相契合不像理论培训那样虚,但参加培训的教师很快便意识到那些技术和技能并不实用和适用。在理论方面培训表现出无奈,在实践方面培训则表现出无能。
1.技术改变世界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技术的重大革新,也可以说正是技术的进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工业革命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工业革命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英国开始,然后扩展到全世界。这个时期的技术进步,如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得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同时也带动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信息技术的革命发生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再次证明技术的强大力量。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我们购物的方式,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我们与他人交流的方式。
更真切的感受来自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治疗许多以前无法治疗的疾病。例如,抗生素的发现使得我们能够有效地对抗许多感染性疾病,疫苗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预防许多传染病,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则为治疗遗传性疾病提供了可能。
2.技术难以撼动学校
虽然技术能够并且已经和正在改变世界,但面对小小的校园,伟大的技术常常表现出束手无策。
爱迪生的预言:托马斯·爱迪生是电影技术的早期开发者之一,他在1913年曾经预言,电影将会取代传统的书本,成为主要的教育工具。他认为,电影可以更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然而,尽管电影和视频在教育中的确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它们并没有像爱迪生预期的那样取代书本。
乔布斯之问。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他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期间,曾经对为什么信息技术改变了世界各行各业但唯独无法改变学校表达过困惑。他认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有巨大的潜力来改变教育,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技术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改变。乔布斯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学校的教育模式和体制本身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技术的有效应用。
技术能够改变世界但难以改变学校,在我看来主要原因在教育而非技术。

教育的复杂性和教育体制的惯性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它还包括人的社会化、情感培养、批判性思维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可能难以通过技术来实现。教育体制本身可能存在一种惯性,这种惯性使得教育难以接受新的改变。例如,学校可能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尝试新的技术。
技术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技术的不平等和接受程度。教育的不平等日益表现在技术的不平等上,先进的技术包括先进的教学方式贫困地区和处于不利地位的师生无缘接触,从而进一步加剧教育的不平等。教师和学生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度可能会影响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如果他们对新技术持怀疑态度,或者不愿意学习和使用新技术,那么技术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教师知识的特点
如果说硬件方面的技术难以改变教育的话,那推动教育变革必须也只能仰仗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了。教师的技能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关于教师知识中外专家有较为系统的研究,概言之将教师知识分为两类,一为教学内容的知识,即教什么的知识,二为教学方法的知识,即怎么教的知识。这两类知识尤其后者均有三大特点:
. 一是实践性。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它主要包括教学策略、课堂管理技巧、学生评估方法等。例如,教师可能会通过实践发现,某种教学策略在特定的情境下特别有效,或者某种课堂管理技巧可以有效地维持课堂秩序。这种知识通常是通过经验积累和反思得到的,而不是通过书本学习的。实践性知识强调实际操作和经验积累,有助于教师灵活应对课堂中的各种情况。
二是情境化。情境化知识强调知识与特定情境的联系,它包括对学生的背景、学校的文化、地区的特点等的理解。例如,教师需要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习习惯,以便更有效地与他们互动和教学。同样,教师也需要理解学校的文化和规定,以便在这个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教学。情境化知识有助于教师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教学情境,以便更有效地与学生互动和促进学生学习。
三是个人化。个人知识涉及教师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教师的教学选择和决策。例如,教师的教育理念会影响他们对教学目标和方法的选择,他们的价值观会影响他们对学生的期待和评价。个人知识与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育理念紧密相关,影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教学效果。
这三大特点综合在一起共同说明了一点: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很难通过语言传递、很难在不同个体间形成有效迁移。培训之无能概源于此。这个教师成功的经验换成另一个教师可能就是失败的教训,这个地区教师的有效办法换到另一个地区可能就会无效。在机械、建筑、医疗等领域新技术和新方法都能采用复制的办法推广,教育领域则绝行不通。一项新的医疗技术,医生经过培训很快就能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使医疗水平大大提升。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即便经过系统的培训也很难直接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更不要说迅速见到效果了。教育实践自身的特点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因为教育实践的对象是人,人的成长发展的自身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让教无定法成为重要的基本原则。
综上,新技术撼动不了学校,新方法改变不了教师。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一样因为自身的特点导致指向实践的培训也摆脱不了止步于“心动”的窘境。这便使培训显得软弱无力和无能为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