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自书诗《七律•到韶山》,国与家的思念,笔与墨的交融

 优优的爸 2023-08-02 发布于河南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首《七律·到韶山》,是毛主席于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离别故乡三十二年后,首次回到家乡韶山有感而作的。在这首诗的前面,毛主席还曾写下两行题记:“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年了”。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了实践心中的理想,一去三十二年,问又有谁能做到!离别故乡几十年,再次踏上家乡的土地,想必毛主席心中定有百转衷情,万千思绪。

作这首诗时,毛主席还留下了珍贵的诗词手迹,我们来看一看毛主席当时的亲笔书法墨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毛主席这首亲笔书作,写得并不那么精致,也没那么多运笔技巧,不讲究那么多书法上的规矩章法,而是随心所欲,随手挥洒。来到故乡嘛,就是放松心情,放下戒备,尤如游子在母亲的怀抱,一任感情统统释放,就是伟人,也不例外,故乡就是如此的轻松,故乡就是如此的放纵。

这篇书法,看似不甚讲究笔法,但笔墨之间,饱含深情,以中锋行笔为主,尽情挥刷,让心绪随墨飞扬,直到一笔墨尽,字枯笔滞,才重新蘸墨再写。整幅字形大小错落,如“川”、“园”、“前”、“霸”、“天”、“遍”、“夕烟”等字词特别硕大,其间穿插点缀小字,形成强烈的对比。

书写过程中,为保持感情的延续,忽略笔法的约束与字形的规范,强调行笔的连贯和感情的释放,故通篇字体写得特别放松,有一种朴素率真的意趣,无意于佳乃佳,达到了文辞与墨韵的相融合。

图片

            毛主席和家乡干部群众亲切交谈

这首著名的诗篇,虚实结合,动静分明,远近相错,既有登高极目的景致,又有胸怀天下的豪情,再现了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大无畏气概以及为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而艰苦奋斗的勇气,体现了作者高远豪迈的思想境界。全诗气势磅礴,激昂向上,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