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信是在实践中获得的

 神棍糊的小海滩 2023-08-02 发布于加拿大
这篇文章写给觉得自己不够自信的人们。
自信是行动中习得的,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在脑子里想出来的。得自己去不断的试,不被失败打败,再不断的站起来,自信才会长出来。他人的鼓励很重要,自己对自己的鼓励也很重要。
我之前写过关于自信的问题(《自卑与施虐》,《每天都有需要被重新定义的词(普信,一见钟情,身体,游戏人生)》)。我自己曾经是个没有很多自信的人,一直很胆小很自卑,很害怕别人的嫌弃,遇到了经常感觉比我还不自信的某人后让我开始探索自信这件事。自信这个东西需要慢慢在实践中获得,这是我和已经长大的不够自信的人说的。但自信的反面自卑或者自大我感觉都是因为人在小时候没有得到过足够的正向鼓励所造成的。喜欢惩罚教育,严苛教育或者包办教育的家长们,更别说那些喜欢棍棒伺候的,我想告诉你们,小孩子的心很柔软,这颗心需要被给予自主性让它独立生长的同时也需要被温柔呵护。强大的人不是被否定打压刺激出来的,茁壮的苗苗不是靠风吹雨打锤炼出来的。小孩子有强韧性和可塑性没错,他们没娇嫩到踩一脚就死了的地步,可是苗苗也需要阳光泥土和空气,持续性的狂风骤雨外加几乎没有任何营养成分的凛冽寒冬怎么让苗苗长大长高呢?苦难有它的意义是马后炮般的分析,不是什么需要主动给予小孩让小孩成长的方法。
我小时候有段时间跟着妈妈过,她那时候对我的自信培养一点帮助都没有。老是嫌弃我笨,嫌弃我慢,到了学校老师也嫌弃我笨,嫌弃我慢,嫌弃我和别的积极踊跃脑子灵光的孩子不一样,造成我现在潜意识里都老是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自己不够好,或者是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获得他人的允许。但我不是彻底自卑的,我的自信除了来自于长大后一点一点去尝试去证明自己的过程也有很多来自于爷爷对我的肯定。我的爷爷是完完全全实行鼓励教育的老师。他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会他人的老师。有时候我感觉自己成绩慢慢好了起来不是因为他教会了我什么具体的东西,而是他给我的鼓励让我建立起了自信。他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很笨的什么都做不好的人,只有等待着被发掘的有无限潜能的人
爷爷很受所谓差生的欢迎,他们大概都和我有一样的体会吧,觉得终于有人肯定自己了,自己只要努力了就一定能做到。而且爷爷从来不会去威胁吓唬别人,什么你考不好就要怎么怎么样,他每次都说没关系尽力就好了,考不好爷爷给你兜底。我初中时还写过一篇作文,叫做《我和风筝的故事》,就写的我和爷爷,那是我第一篇感到很骄傲的被老师表扬的文章。爷爷带我放风筝的时候一直告诉我想让风筝飞的更高更远就要给它加上一个小尾巴。物理上的原因我没有深究过,但我想小尾巴抽象意义上就是那份来自于他人温暖的肯定和鼓励,那个所谓的兜底,那个让容易被狂风打乱的轻盈有了重量所以会稳稳的飞的更高的东西。
人和人的正向链接是很重要的。我希望人与人之间能不断鼓励对方,告诉对方你可以的,这次做不好也没关系,我们还有很多机会。告诉对方不管怎么搞砸了我都在这里给你我能可以给到的支持。但这很显然有时候无法实现。我们不一定都那么好的朋友,家长,老师,伴侣,我们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那这个时候只能靠自己给自己鼓励,自信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获得的,我要教会大家的是自救。
想想自己擅长的东西,那也是很多别人不擅长的,自己拥有的已经很多了。不擅长的东西多加练习也是可以掌握的。我们在长处里建立自信,在不断练习短处的过程中稳固自信,自信就慢慢起来了呀。如果是因为不自信,然后就不去做,结果因为不去做就更坚信自己不行,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擅长的不擅长的都因为不自信变成了不擅长。大家一定要明白不是自信导致了我们去做一件事,而是做了一件事才慢慢有了自信,有了这个自信再去做很多其他事。自信这个东西是一点点汇聚起来的。
我拿自己举例子。我从小就语言天赋比较高但肢体运动方面是个脑残,学说话学的早,学走路学的很晚。后者对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让我觉得自己无法长大,无法社会化,无法是个正常人,觉得自己是他人的累赘。我老是不停的摔跤,拿什么掉什么,小时候因为吃饭吃着吃着碗就扣地上了或者走着走着就摔倒了没少被我妈骂。一出门就迷路,完全没有方向感,学自行车学了整整两个月还是会在感知到他人动静的时候飞出去,或者撞在墙上。一上体育课就心跳加快拉肚子,总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看自己的笑话。学开车也学的很晚,并且在我爸不断的斥责中还形成了对车更强烈的恐惧,觉得自己和妈妈一样,一辈子都学不会开车。我曾经认为自己注定这样了,人要扬长避短,不要去接触不擅长的东西,要掩盖起来。没有想过这个过程慢慢长了以后我开始对自己其他方面也不自信了起来,我不想写东西,也不想表达,觉得自己是个废物。
人生中好几次有人跟我说如果我彻底不会还好一点,很多时候明明是可以的还是认为自己不行才是最糟糕的状态。高中毕业时我想学吉他,我爸找他的朋友教我。第一节课下来老师就布置了作业,给了我几个和弦让我回去练习。我小小心心的在家练习,因为手很痛(手足多汗症)就觉得自己因为痛肯定学不好。第二节课的时候老师问我你练习了吗,我很怕给老师希望又让老师失望,就说自己没有练习。老师自然就很不高兴,教育了我一通,在课堂结束前让我还是弹一下,要看看我到底差在哪里。结果我忍着痛弹完了老师都震惊了,他说你这已经比很多我的老学生都弹的好了为什么要说自己不会?我也震惊了这原来叫做好吗?他说人家都是不会说自己会,你非要反过来,我宁愿你真的不会啊。这种情况在我后来的成长过程中还发生过很多次,每次老师都说了一模一样的话。我好害怕别人对我抱有期望,我不想让他人失望,后来听完武志红老师的一个视频我才明白自卑是我的自我保护。
大学体育考试要考篮球,说一分钟投进五个就满分。这个对于他人很简单的事情对于我来说简直难到了天上,因为我连球都拍不起来。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让球从地上弹起来的,我的球一拍就越弹越低最后就咕噜咕噜滚走了,更别提投篮。然后我的好朋友(真的好喜欢我的好朋友呜呜呜)就在每天晚自习的最后一个小时把我拉去操场上练习。我刚开始好抗拒,我真的好抗拒一切运动,她不答应,还叫了其他朋友陪我一起练习。结果没有一个月的时间我的球拍起来了不说还在最后的考试中投进去三个!及格了!到今天我都很为自己这件很小的事情感到骄傲,毕竟和我一样有小脑残疾的妈妈一个球都投不进去呢。我的英语在高中刚开始时也不好,我读不懂很长的句子,经常读着读着就忘记句子的主干在哪里了。但那时候就是因为想证明自己可以就每天中午抽出一小时的时间看课外读物,逼着自己去分解,过了几个月再也没有什么长难句能难倒我了(虽然还是很不喜欢读)。
研究生的时候去医院实习,离开的时候老师和我说,你看你的进步,你刚来时吓的要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现在不也做的很好了吗?我才反应过来原来我在不断的练习中已经熟能生巧了。我刚开始因为社恐不敢去问诊,觉得自己手残不敢上手操作,老觉得自己要谋害病人,别人在集中练习时我都躲的远远的,怕别人发现我是个骗子。结果在被逼上梁山以后没有几个月我就能连着问诊五个病人并且在一中午写好五份病例,还处理很多危重病人,这些我都在《那些医院的往事》里写过。这些经历对我的珍贵之处就在于我证明了我自己可以,我没有我想的那么不行,很多困难完全就是脑子里想象出来的
包括后来做实验也是。我大学时候觉得自己手残很排斥上手,实验课我都很少做,更别说抓老鼠。我觉得自己抓不住那么灵活的还会咬人的老鼠,一直就在小组里负责写报告,生理课考试的时候我满桌子追着老鼠跑。后来开始搞科研没有办法我就逼着自己练习,没人知道我刚开始做胶要做十遍,就半夜在空荡荡的实验室里琢磨,在记录本上记下每次失败的原因。没人知道我因为害怕老鼠就悄悄在动物房里专门练习抓老鼠。经过几年的练习我的实验当然就做的很好了,喜不喜欢是一回事,但是我完全不再害怕任何实验,做过没做过的我都有自信可以很快弄懂上手。现在回想起来我才发现自信这个东西原来也是可以在不同的事情间融会贯通的。
我想学游泳(太喜欢水了)又害怕教练骂我就自己在游泳池里琢磨,别人用一个小时就学会的东西我用笨蛋方法学了好几年,但最终也学会了。莫名其妙游起来的那一天我别提有多开心了,就好像突然找到某个埋的很深的开关。开车也是。去年此时我只能开十码,根本不敢踩油门,觉得十码都是在飙车。在夜深人静的停车场里不停的转圈,还必须把窗子全打开,因为我要求自己必须要听到周围的任何微小动静。我坚信自己不可能分清油门和刹车,坚信自己不可能分清左灯和右灯,坚信自己反应不过来所有的突发情况,坚信自己弄不懂交通规则。我根本不相信有肌肉记忆这种事情,我以为什么都是大脑在独立奋斗。但我在朋友的陪伴和鼓励下(我总是有很好的朋友!)一路从停车场的十码到了昨天终于拿到驾照还被考官表扬,开心的我直接跳了起来转圈圈。这中途经历过好多次失败,沮丧过哭泣过,第一次从九十码的路上下来我心跳加快头晕想吐了好几个小时,但我都没有想过要放弃。反而有时候还被激发出了一种斗志,就觉得越不让我开越是说我不行我就越要证明自己可以。我是不擅长,是很笨,但我如果用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就总会赶上别人的。
他人的鼓励很重要,要学会去放大他人的鼓励,不要去多想他人的怀疑和否定。多和温柔的让自己开心的人在一起!《生无可恋的奥托/A Man Called Otto》老爷子教女孩子开车那里把我直接看哭了,我就想到了好多他人对我坚定的鼓励,在我坚信自己不行的时候他人说我一定可以。没人鼓励自己的时候就自己鼓励自己。多想想自己成功的经历,每个人不都是从什么都不会成长到很厉害的吗?去勇敢的开始一件事比什么都重要,不要让想象中的困难把自己打倒。觉得自己动手能力很差的我这几年也组装了不少家具,还学会了用很多工具。可能是做的不怎么完美,比不上专业人士,比不上很擅长动手的人,可是我也比我妈妈厉害了啊。比的时候要往下比,要和昨天的更不厉害的自己比,不要往上比!我和妈妈都是在同样的他人说自己小脑不行的环境中和他人对自己的保护中长大的,可是我因为不断的突破在习得性无助这方面就比她好一些。
最后,我想说一些关于回避型依恋的事。我看情感专区大家最关心回避型依恋,其实回避型依恋的核心就在于自卑。因为没有被好好的爱护过,鼓励过,没有过源源不断的正向回馈,所以才那么恐惧他人的爱,所以才那么悲观觉得一切都是要结束的,别人一定会离开自己,自己不配得到爱。这一切的根源当然都可以追溯到童年,但已经长大的你得明白昨天的自己是个无助的小孩,今天的自己已经不再受制于当年无法给予爱的父母了。主动权和选择权都在自己手中,去打开自己的潜意识,事后分析看看自己在害怕什么。去表达,去勇敢的展示自己的脆弱和需要,不是每个人都是那个会否定拒绝打压忽视自己的父母。与其去期望他人坚定不移的选择和不离不弃的爱,不如自己给自己这份最坚定不移的选择和最不离不弃的爱。
让我们大家都一起来做普信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