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片面、偏执、激进、狂热,这些都是二手知识的副作用

 任公子成事派 2023-08-02 发布于河南

今天是日更的第36/1000天

大家好,我是任公子,今天来分享一些关于“二手知识”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什么是二手知识呢?

如果说“一手知识”是原创知识,是原著书籍的话,那么二手知识就是经过二次、三次(对二手知识的再解读)甚至多次加工而形成的主张、观点、看法和话语等,这些内容与原始的内容在意思上非常相似,如果不加以区别,我们甚至会以为自己所看到的就是一手的观点和主张,因此称这样的知识是“二手知识”。

严格意义上讲,我们对所有接触到的知识追根溯源,发现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根源,而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是非常非常少的。

二手知识的好处是,我们在前人的影响下,继承他们的观点和看法,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或许另辟蹊径,或许创新发展,因此也就呈现出了这么多学科的竞相发展。

每个人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每个人都去读原著,去接触一手的知识,既浪费大量的时间,又没有必要,况且不一定能够读得懂。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能够将一手的知识转化成二手的知识,让我们能接触得到,能够读的懂,对于极大多数“非专业”人士来说,这些入门基础级的知识是有必要并且非常实用的。

因此,“二手知识”的存在,让大众有了更多窥探专业领域的机会,也正是有了这个机会,才有很多人在机缘巧合下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浓郁的兴趣,进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逐渐实现登堂入室,渐入佳境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二手知识对于知识的推广和科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二手知识的存在,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1.效率低下

太多非专业的人去解读“一手知识“,会出现市面上有非常多的版本和说法,这些版本和说法之间是有矛盾和问题的,甚至有些地方是错误的。因此,一旦有部分人接触了这部分知识后,就会先入为主,后期要在纠正第一印象带来的偏差,就要花费不少的精力。这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精力。

2.误人子弟

对一手知识的解读或者是对二手三手知识的再解读,不少人是主观臆断的,既缺少尊重事实的理性,又缺少对常识的判断,还没有足够“原汁'的知识储备。

因此在网络“眼球经济”的趋势下,有人为了吸引更多的注意力,故意夸大、嫁接拼凑、断章取义……所说的内容不提适用条件,不设置约束边界,故意的歪曲,甚至灌毒鸡汤……这些都是“二手知识”的副作用。

对于这些知识,如果没有鉴别能力,一个人很容易片面、偏激、执拗,甚至产生宗教般的狂热,用只言片语当做终身奉行的法则。

3.支离破碎

一个人所学的“二手知识”很难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由二手知识的负面特点所决定的。

只讲结果,不见原因;

只讲局部,不管整体;

只看眼前,不看长远;

只讲情绪,不讲事实;

只看个人,不看团队;

只看句子,不看篇章;

只看行动,不看环境;

只看此处,不看他方;

二手知识的负面特点,决定了我们的知识体系是不完整的,我们的思考是有漏洞的,我们的思维是不连贯的。

那么,我们面对大量的“一手知识”和“二手知识”该怎么做呢?

01.多读“原汁”的内容

在知识水平允许的情况下,比如我们有能够读得懂古文,外语的能力,就尽量地去读原创的作品,经典的作品,找到这个领域集大成的人所写的原著。这样的作品一般具有非常大的能量,它们能够起到以一敌十,甚至以一挡百的作用。我们阅读这样的书籍,不要怕慢,不要怕难,要扎扎实实地读懂读透。它所带来的效率和收获,往往是畅销书籍无法比拟的。

02.有效利用二手知识

二手知识是经过再加工的知识,往往没有了一手知识的难度和生僻。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二手知识的这个特点来扩展个人的知识面,通过了解这些知识进而对这个领域产生兴趣,再决定要不要深入进去研究。这样既可以填补作为非职业选手的入门知识空白,又可以为进入专业赛道提供铺垫。

03.要对比分析参验

我们在面对二手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这些知识的适用边界,也就是要注意它存在的场合和养成的条件。没有使用边界,没有存在条件的二手知识都是非常值得考量的,千万不要照搬进脑海。

一方面要对比有没有类似的像说法,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什么地方。不同点产生差异,能看出主张者的意图;另一方面,要追溯这个说法的源头在哪,它所表达的意思和二手知识的作者是否相同,如果不一样,那么二手知识的作者想要做什么?

通过不同的版本,不同的作者,不同时期的说法之间的对比和参验,我们就能够分析出来“一手知识”存在的条件和适用边界。

04.多思考多动脑多质疑

前因是什么?后果是什么?它的源头是什么?用批判的态度去看待,用代入的方法去验证,用多维度的对比来透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