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常养生知识——对抗湿疹,拍击两个“窝”

 驿站hi0688 2023-08-02 发布于广西

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治疗起来难度很大。

湿疹具有以下三种病变特点。
第一,瘙痒,见于身体的各个部位,比如耳周、阴部、肛周及皮肤的表面,呈对称性分布。
第二,这个病会见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以儿童为主,老年人中年人,男性,女性均可能发生。
第三,这个病与患者周围的环境、生活的状态以及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有很大的关联性。此病发病与人体对外界各种因素的过敏有关,而且周围环境因素、压力因素也会对这个病产生影响。
所以说,湿疹影响因素多且非常广泛,很难找到明确的原因,因此治疗时难度很大。从中医角度看,往往认为这个疾病是身体当中内环境改变,身体代谢机能变化,最终引起代谢产物无法正常排出体外,而透发于肌表的结果。

那该如何干预、解决这种问题呢

我们需要以调节人体的代谢水平为主,把人体代谢之后的垃圾或者代谢不掉的东西排出体外,哪怕它原本是营养精微物质,虽然对人体很好,但是储藏时间长了就变质成了对人体不利的东西。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现代人为什么那么注重利湿、祛湿。虽然我们说的是湿疹,但是也可以把这个方法推而广之,用在利湿、祛湿的范畴。
湿是指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失司产生的代谢产物,而脾的转运,可以帮助身体当中的营养精微物质很好地加以消化吸收利用,同时也可以把代谢产物和用不了的东西、对人体有害的东西排出体外。
图片
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运化水谷,指消化吸收;一个是运化水湿,指代谢产物排出。当运化水湿的功能开始下降的时候,这些代谢产物会开始在身体当中堆积,形成一些液态的东西,慢慢地在身体当中流动,虽还没有聚湿生痰,但会变成一种黏质的代谢产物。这种东西可以通过人体运动和自身代谢机能的提高而被代谢出去,这个过程称为祛湿。

祛湿虽然是脾的事,但是离不开心肺的功能。

当心肺功能非常旺盛的时候,代谢产物可以通过皮肤以及二便排出体外,这是正当的途径。如果这个正当的途径比较通畅,代谢产物都能够正常排出,就不会发作在体表了。
这就是祛湿治疗过程的中医思维方式如果要让代谢回归于正常,不要透发于肌表,那就要让它走正常的通路,也就是出汗、二便。一定量的运动不仅能够调动心肺功能,而且还有助于调节代谢的重要通道,所以运动是特别好的祛湿的方法。

在湿疹还没有发作的时候,就要用一些养生保健方法来祛湿。

通过祛湿并且带有清热作用的方法,能够对湿疹的轻症或者预防起到作用,以避免湿疹严重的情况出现。
在我们的身上,祛湿效果最好的部位是两个“窝”,一个是肘窝,一个是腘窝。肘窝在肘关节屈曲内侧;腘窝在膝关节的背侧,大腿和小腿相接的中间凹陷区。这两个窝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为上肢、下肢供血的血管都穿行于此,并且血管的位置比较表浅。
肘窝是平时验血时用来抽血的位置,因为这个位置的血管稍微拍击一下就会比较怒张,可以被看到、摸到。肘窝之内的穴位还是手三阴经的合穴。阴经都与五脏相连,与手三阴经相连的心、心包还有肺都位于膈以上胸腔之内,所以肘窝之内的这个范围和膈以上的脏腑功能是密切相关的。
图片
腘窝之内是为下肢供血的主要动脉和回血的静脉穿行的部位,血管的位置也非常表浅。在腘窝处有三个穴位,一个是足少阴肾经的阴谷,另外两个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和委中。阴谷、委中是合穴,委阳是下合穴。合穴是五输穴之一,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的部位;下合穴为六腑下合于足三阳的特殊穴位,专门治疗内腑的疾病。因此,遇到胃肠功能异常等内腑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刺激腘窝处的穴位来进行调节。
图片
腘窝处的委中穴,古人又把它 叫作“血郄”。“郄有孔隙义,气血深藏聚”,“郄”指深深的缝,是狭窄的地方,气血在这里汇聚。因为调整气血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调节人体的代谢机能。而且“血郄”跟其他的郄穴还不一样,它是血深深汇聚的地方,所以强调和血管关系异常密切。

两个“窝”中的穴位对人体内脏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能够提高代谢水平。

在这两个部位可以采用一种特殊的手法--拍击法。拍击法是一种简单的推拿手法,借助手上的力量拍击穴位其及周围,特别是这些位置又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拍击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痧,也就是造成血管壁轻微扩张、损伤,在皮下轻微渗血。
通过这样的一个方法,可以提高人体的代谢水平,使更多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人体的内环境自然就变得良性了,也就不需要通过人的体表来透发出这些代谢不掉的东西。

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四指并拢,在肘窝处用力拍击,大约拍20下,肘窝就已经泛红。如果皮肤比较薄,拍击次数可以略少;如果皮肤比较厚,拍击次数可以略微增加,大约在50-100下之间。拍击的部位会微微出痧,出现很多细小的红点。一侧做完了再做另外一侧,拍击完肘窝以后,再在腘窝处进行拍击。如果自己操作不便,可以让家人或朋友帮助拍击腘窝,也是微微出痧的程度。
图片
注意,在这两个“窝”进行拍击时,不需要出痧非常多。除非身体处于代谢非常紊乱的情况,才会用一些比较重的手法。一般来讲,只需要用一些比较轻的手法就能够起到作用。当然,刮痧法同样也适用涂一点润肤乳或者是刮痧油,然后再用一个刮痧板进行刮拭,微微出痧即可。

这样的方法正是利用了“合治内腑”的特性。

在一个特殊的关键部位,通过适当的刺激来提高人体的代谢水平,促进人体代谢产物的排出。无论是用于治疗湿疹,还是用于祛湿清热,这都是一个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

用于祛湿清热时,这种方法可以一周做一到两次。如果身体正处于湿疹的发作期内,建议一天做一次,微微出痧,这样可以减轻湿疹发作的程度。

知识链接——中医对湿疹的认识是什么

湿疹指以瘙痒、对称性分布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为多种原因刺激于体质过敏者所引起。中医的“奶癣”“旋耳疮”“肾襄风”“四弯风”等均属本病范畴,与风湿热邪侵袭肌肤有关急性多责于湿热;慢性多责于血虚。本病可发于皮肤任何部位。急性或亚急性时,皮疹呈弥漫性,对称分布,先后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脱屑等现象。转为慢性后,皮疹呈局限性,皮肤增厚、苔藓样变,瘙痒难忍,易反复急性发作。
中医的湿疮相当于西医的湿疹。中医古代文献无湿疮之名,一般依据其发病部位、皮损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若浸淫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者,称血风疮或栗疮;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发于乳头者,称乳头风;发于手部者,称痼疮;发于脐部者,称脐疮;发于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发于四肢弯曲部者,称四弯风;发于婴儿者,称奶癣或胎症疮。
知识链接——中医对心包的认识是什么?
心包为心脏外围的组织器官,又称心包络或膻中。它是心脏的外膜,包裹着心脏,附有络脉,以通行气血。心包具有保卫心脏并能反映心脏某些功能的作用,“喜乐”的情绪虽然发自心中,但却是通过心包反映出来的,即所谓“代心行令”。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心脏是五脏六
腑的主宰,不能受到邪气的伤害,如果受伤则病情危重,当邪气侵犯时,首先由心包承受,以避免或减轻心脏受到损伤,因此说心包能“代心受邪”。即《灵枢·邪客》篇所谓“心者……邪弗能容也,容之则伤心,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