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三万里》的人间惊鸿客:人生有三渡,渡人亦渡己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3-08-02 发布于江苏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文:慕玺 公众号:唐诗宋词古诗词

《长安三万里》中有这么一个惊鸿一瞥的身影,他的出现惊艳了在场所有嘉宾,更是牢牢抓住玉真公主的眼球。清冷少年白衣飘飘,安静地低头抚琴,像一朵纤尘不染的小白花。

无论在哪里,他都像是置身事外的天外来客,和喧嚣热闹格格不入,他是王维,人称“诗佛”。

佛,并不是生来就躺平,也不是生来就看透一切。所谓的看透,所谓的放下,一定是曾经拼搏过,曾经追求过,曾经拿起过,才能放下。

谁没有过年少轻狂?想当时他也曾初生牛犊不怕虎,在藏龙卧虎的长安,崭露头角,锋芒毕露。他也曾想乘着才气的东风,在仕途名垂青史。

只是现实常常总在你做着春秋大梦时,无情用冷水把你泼醒。仕途坎坷,诸多受挫,而立之年痛失爱妻……这些痛狠狠地刻入了他的心底。

没有风起云涌,哪来风轻云淡。

然而,他没有像很多人那样陷入伤的不得自拔的漩涡。王维一盏青灯绕余生,哪怕一番抱负无处施展,哪怕茕茕孑立孤独一生,他都只是淡然一笑。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他自我救赎的同时,也用诗词渡了一个又一个身体和灵魂……
   
高处时渡人

唐玄宗的哥哥宁王李宪极度富有、权势滔天。府中宠妓无数,却仍不满足。一日他将目光落在了一个名叫柳儿的卖饼者的妻子身上。

柳儿模样俊俏,李宪一见倾心。为了得到她,给卖饼的送去了丰厚的礼物,将柳儿带回宁王府,对她宠爱有加。

柳儿在宁王府中,拥有荣华富贵,享受无尽宠爱。

一年后,李宪问柳儿:“你还记得你的丈夫吗?”女子默不作声。于是,李宪将卖饼者召来与其妻子见面。两人四目相对,柳儿立时簌簌泪下,垂落双颊。在座的文士无不被这凄恻的情意所感染。

李宪请文人们为此情景作诗,柳儿的无语凝噎,触动了王维,他提笔写下这首诗:

《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能忘昔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息夫人是谁?她又有怎样的故事?

据《列女传》记载,息夫人本是春秋时期息国君主的妻子,又叫息妫。拥有美丽动人的样貌,人称“桃花夫人”。

无与伦比的美丽却给自己和国家带来祸患。公元前680年,楚文王攻打息国,想要霸占美丽的息夫人。

为了保住息侯的性命,不使社稷和国人一再受难,息夫人只得委身于楚文王。

作为楚王的妃子,她生下了两个孩子:熊艰和熊恽。然而,面对富贵荣华和良辰美景,息夫人却始终保持沉默,从未与楚王交谈一句。

楚王对息夫人的沉默感到困惑,他问她为什么不说话。息夫人回答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不能死,其又奚言!”

古代女子人微言轻,无法左右自己的身世和命运。她只能用沉默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守护着她对国对家的忠诚。

若不是精神极度痛苦,又怎会有看花满眼泪的女子。国破与家亡,爱情被践踏,千百倍的恩宠,有时也是千百倍的侮辱,蓄积在心底的怨愤和仇恨与日俱增。

可区区一个弱女子又有何出路?昔日夫君如今受尽屈辱,被迫称为守城小卒,息夫人寻找机会与息侯相见,之后便触墙而亡。

楚宫慵扫眉黛新,只自无言对暮春。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今生说不尽的绵绵情话,只等来世再讲。


王维的诗解开了宁王一直以来内心的疑惑,自己明明已将世间最美的花朵和珠宝献给了柳儿,她却为何始终郁郁寡欢。

今时今日的宠爱,不能让柳儿忘记旧日夫妇的恩义,宁王府的姹紫嫣红也都仿佛在为她垂泪。柳儿宁取旧时恩,也不要今时宠,物质与精神在她心中天平的较量一目了然。

王维以史借喻,黏合眼前和千年之前的两个女子,满座的高朋都被深深感动,宁王也顿时自省,顺遂了柳儿的心意,让她回到了饼师的身边。

王维的短短四句诗,却拯救了一个家庭,千年前的息夫人若是遇到王维,也许命不会绝。

共情能力强的人,是善良的、温柔的也是痛苦的。王维懂得:安慰一个哭泣的人,最好的方式不是说:不要哭。而是说:如果我是你,我也会哭。

他会站在弱者的角度想象处于那个情形下的不公和悲苦,他理解身边的人,温暖需要安慰的人,一举一动都让人如沐春风,以慈悲之心化悲剧为喜剧。

佛说:“人的一生皆在渡,渡人、渡心、渡自己。”

低处善待自己,高处善待别人。渡己是能力,渡人是格局,渡人如渡己,渡己亦在渡人。
低谷时渡心

故事开始于一个寒冷的秋日,在宫殿的空室里,王维静静地坐着,思绪万千。他眺望着窗外,只见万户烽烟四起,不禁感到无尽的忧伤。

那些平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如今已被战火所蹂躏,人们流离失所,家园化为废墟。

百僚们也曾是他的知己和朋友,一同品味人间的美好。然而,现在他们都被逼迫成为了安禄山的臣子,背叛了自己的初衷。

王维心中涌起对曾经友情的思念,他不禁问自己:“何时才能重聚,看到他们再次朝天呢?”

安史之乱,安禄山在凝碧池大摆宴会,逼使梨园弟子为他奏乐,众乐人思念玄宗欷嘘泣下。其中有个叫雷海清的人,掷弃乐器、面向西方失声大恸。

安禄山当即下令,残酷无比地将雷海清肢解于试马殿上。凝碧池是洛阳禁宫中的皇家名池,如今洛阳惨遭荼毒,连昔日的歌姬舞师都不能幸免。


王维听闻,不禁悲从中来,一时难以自持,做了下面这首诗,也就是这首诗后来在唐肃宗刀下救了自己的性命: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秋槐叶纷纷落下,满地黄叶凋零。曾经的空宫里如今充满了荒凉的气息,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凝碧池头,那是他经常沉浸在音乐中的地方。然而,现在他站在那里,手握管弦,却感到无力和迷茫。他的音乐无法改变战乱的局势,无法让人们忘记痛苦和悲伤。他的内心充满了挣扎和无奈。

他希望能够重聚友人,恢复往日的美好。他看着被战火摧毁的家园,感叹着万户烽烟;他站在凝碧池头,演奏着悲壮的音乐,却无法改变现实。

随着安禄山的势力范围扩大后,他将目光盯上了王维。让王维在伪政权当差,王维装病婉拒,先是被软禁,后被打入大牢。

王维被困,在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在伪政权当差苟且地活着,另一条是保住名节,但失去希望甚至生命,而他是断然不会做伪官。

在狱中的日子,简直生不如死,地上的茅草,聊胜于无,半夜他常被冻醒。送来的饭菜是馊的,他看了一眼就呕吐不止,最后索性绝食物,一次次昏迷在狱中。

朦胧中,他似乎看到长安城的昔日的车水马龙,看到辋川的小河流水。

他梦中的场景还能再现吗?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权谋,只要有权力的地方,就有你死我活的斗争。安禄山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死在自己的儿子安庆绪和重臣严庄的刀下。

太子李亨率领的大唐军队捷报频传,不日即将登基成为唐肃宗。自此,王维重获自由,他满心欢喜的期待光复之日到来。

可是,他的翘首以盼竟再一次化作铁链,锁住了久违的自由。阳光微醺的晌午,王维在桌前煮茶,曾经的白衣少年,如今头发花白,挺拔的身躯已渐渐老去。

突然大门被撞开,一群粗鲁的士兵气势汹汹地闯进来,给王维戴上枷锁,推搡着走出去。

原来,安禄山的“皇榜”曾给王维任命为给事中,虽然王维并未接受,但软禁期间却领了安禄山的俸禄。王维吃尽苦头,此时却百口莫辩。

被囚禁一段时间后,发生了一件事让王维看到一丝希望。宰相崔圆一直欣赏王维的诗画,派人来狱中邀请王维前去,并已上下打点妥当。


王维的画技不是盖的,笔墨浓淡浅深,层次分明,落墨收笔,一幅灵动的辋川闲居图跃然纸上。宰相崔圆赞不绝口,在听闻王维的经历后,他当场许诺,定帮他洗清冤屈。

唐肃宗颇好诗词,一日早朝过后,只剩下崔圆和唐肃宗二人,崔圆见机说道:“皇上近日劳烦,臣听到一首好诗,能否念于皇上听?”

见肃宗应允,崔圆立马念出:“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肃宗听了连连点头道:“难得这作诗之人一片衷心了。”崔圆立马跪下谢罪道:“臣有罪,此诗是罪臣王维所作,因不愿接受安禄山伪职,被软禁在普济寺内所作。”

肃宗李亨正色道:“既然他未接受伪职,为何安禄山的记录上有他的名字?此事再议。”李亨贵为皇上,不可能相信任何人的一面之词。

后来,时任刑部侍郎的王维的弟弟王缙,以自己的官位为兄赎罪。

王缙为肃宗夺取皇位立下了汗马功劳,肃宗看在他的面子上,又想到之前宰相崔圆所念之诗,表露出对大唐王朝的衷心,肃宗这次真的动容了,赦免了王维。


盛唐繁华虽然不在,可如今经过战火的洗礼,人们更加懂得珍惜。乾元元年(758)唐肃宗李亨在大明宫举行隆重的登基典礼。

王维魂牵梦绕的大唐重现,他心潮澎湃写下了著名的: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朝阳刚刚升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烟,如同被龙衮所包围。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朝廷的尊严和神圣。三分啸成剑气,七分酿成月光,这才是开元诗人的气质!

绛色的帽子,穿着华丽的翠云裘,当官员们进入大明宫时,九天的阊阖门打开,宫殿显得庄严肃穆。

来自各国的官员们身着华丽的衣冠,行冕服礼拜。这是一幅盛大壮观的场景,彰显了皇权的威严和荣耀,王维梦中的大唐又回来了!

都说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便是重生,可王维的等梦醒等得太久,身心俱疲的他走过唐代的辉煌与荒芜,也走出了内心的枷锁与藩篱。

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心灵的宽度,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而是你包容了多少人。

做人如山,望万物,而容万物,做人似水,能进退,而知进退。在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中,在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下,王维体验着人生的起落,进则以儒家思想砥砺气概,退则在佛学世界中寻找精神的栖身之所。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他渡人也渡己,半隐半仕为后代文人找到的一个别样的精神归宿。

迷茫时渡己

安史之乱后,王维无论从创作热情还是活力上都不复从前,沉痛屈辱的受冤体验,暮年已至的身心俱疲。

一日三更,他梦到曾经院中的红豆花开,他睁开双眼,苍老的目光中透露出一抹光亮。想到长安城中曾经一众鲜衣怒马的少年,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他嘴角微微上扬。

当年少年王维初入长安,卓越的才华引人注目,受到王公贵族们的青睐,成为人人竞相邀约的才子。

歧王李范最为欣赏他,对,就是那位“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久堂前几度闻”的歧王。

歧王爱好音律,曾任太常卿,主管宫廷中的礼乐。他的团队中,有一位音乐人歌声美妙,还擅长弹琴和打鼓。

被世人广为传唱的千古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谱曲和演唱者正是被人称为“乐圣”的李龟年。

“乐圣”和“诗佛”在歧王宅里一见如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王维是贵族公子,他不仅擅长诗词,弹琴的水平也是首屈一指。碰到李龟年后,两大才子灵感激情碰撞,诗词唱作总能够轻而易举的触动人心。

无论外表如何,灵魂认得灵魂。岁月在此时,仿佛忘了时间,惺惺相惜,无关风月,遇见知己的日子,简单而美好。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失去了昔日的烟花柳巷和歌舞盛景,靠街头卖艺为生,倍感失望和痛苦。

又到红豆花开的季节,这天,李龟年收到王维寄来的信件,四行小诗沾湿了他的眼眶,乱世中的李龟年感受到知己的相思,让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传说汉代一位女子,日日坐在树旁苦等边疆出征的丈夫,眼泪哭干而亡,双眼流出鲜血,一滴滴鲜血浸入树根。来年春天,这棵树竟然结出红色的豆子。因此被人们称为“相思豆”。

王维的《相思》,千百年来都被用于传递男情女爱之间的相思,可其实“诗佛”王维在爱妻病逝后,再没有写过一首爱情诗。

知音之情并不亚于夫妻间的相思之情,王维几经辗转,回到长安,李龟年一路漂泊去江南,从此二人再也未能相见,《相思》成为了诀别曲。

在公元770年的一个春天,“诗圣”杜甫漂泊在江南一带,已经白发苍苍。

有一天,他走在路上,突然听到一阵熟悉的歌声。他循着声音走过去,看到一个衣衫褴褛、两鬓斑白的老人正在弹唱王维的《相思》。

这个老人正是当初大唐盛世时期的音乐圣手,王维的知音好友李龟年。

然而,此时离王维去世已经整整九年了。虽然《相思》依然传唱,但故人却不再存在。战乱已经结束,天下太平,但曾经的辉煌时代无法再次复兴,离去的人也永远无法回来。

当大唐的“诗圣”和“乐圣”相逢时,却再无“诗佛”相伴,千言万语只能化作沉默。杜甫感慨万分,写下了“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三万里虽远,不妨借长安一片月,照我不惮前行。李龟年的余生,在梦里夜夜都念着那句“红豆生南国……”

一片诗心,绘成画境,一片画境,酿出禅意。王维的一生,人如其名,维摩诘之经。他的后半生,没有妻儿,有的只是诗文和朋友。

他以平常心看事,慈悲心待人,清净心生活。不慕荣华,只求心灵安宁,他虽官复原职,但对于“安史之乱”后的王维来说,官职只是一个又一个的名字罢了。

你以为他是从“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的潇洒,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迈,再到“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的凄凉。

可其实,他早已从“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空灵唯美,到“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清风明月,再到“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的远离烦扰。

他渡人渡己,一眼看开,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恰似人间惊鸿客,墨染星辰水云间……

-作者-

慕玺,本名栗莎,中国电力作家协会成员,从事新闻写作多年。作品见于中央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及陕西省级媒体《华商报》《陕西日报》《脊梁》《北方文学》《月寒书社》等杂志。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时间披露真相,文字最抚人心。

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新朋友点击下方“关注”按钮后,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