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肝:面色暗黄,心烦气躁,长斑长痘,都是肝火过旺?三个穴位,快速清肝排毒

 冯名雨艾灸 2023-08-02 发布于河南
 

▼

每晚9点与你聊艾灸| 与你说晚


网友提问:

冯名雨老师,我上周做了你说的穴位,尤其是在脚的大拇指的脚趾缝刮痧,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每次刮痧后,都会放屁,放屁后感觉全身舒坦。

但我平时我放屁很少,这次刺激穴位后放屁增加,是我把身体搞坏了,还是什么情况?

我认为这是少事儿,人的身体里面有三种毒素,分别是:浊气,浊水和宿便。

湿气,就是浊水的一种;大便会把食物的糟粕,和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这是宿便。

而浊气就是通过放屁排出去的。

前些日子,微信群里有一个学员,感觉自己的胸口总有一股子气下不去,除非用手心按揉3-5分钟胸口,才能缓解。

这也是浊气的一种。

「肝主疏泄」,疏泄就是「疏通+排泄」,气需要疏通,把气通开了,自然还得排出去,这就是肝的主要功能之一。

肝作为最大的排毒解毒脏器,一旦毒素在肝脏里面没有彻底的转化和外排,留存的毒素堆积在面部会导致长斑和长痘;毒素淤堵在乳腺部位,会导致女性出现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甚至乳腺纤维瘤;包括,一些朋友的指甲总是留不长,稍微长一些,就断裂了,也是肝的问题。

想要排出肝毒,还自己一个好脾气,好脸面,好睡眠,推荐三个穴位,分别是:

阴包穴,行间穴,太冲穴。

(戳上图,可进店)

1


浅析

■.行间穴和太冲穴,距离很近,都在脚的第一个脚趾缝上。

留言的这个朋友,就是在脚趾缝涂抹蓝色艾草精油,刮痧后,出现了频繁的放屁问题。

这说明「肝主疏泄」的疏通排泄功能,在恢复正常。

更直白点说就是「身体通气了」,气顺畅了,自然感觉就舒服多了。

行间穴,太冲穴,和太溪穴搭配使用,调节面色,舒缓情绪,避免心烦气躁的效果很好。

■.前年我遇到过一个自闭症的小孩,年龄都四岁多了,啥也不会叫,连爸爸妈妈也不会说。

因为孩子的奶奶是我微信群的一个学员,就把孙子的问题和我讲了,说孩子1.2岁时,还是会叫奶奶,或者爸爸妈妈的。

只是在孩子2岁半时,爸爸妈妈开的公司因为疫情倒闭了,还欠了不少供货商的钱。一次,脾气特别臭。

父母俩是不是就掐架,甚至对着孩子吵吵,随后,孩子就出现了回避目光、不会沟通、重复机械行为、踮脚走路等情况。

一直到现在连爸爸妈妈都不会叫了,确诊为自闭症后,前后在各大医院有花费了十来万,中西医,心理辅导都做了,还是不咋见效。

孩子的奶奶之前是脑鸣,脑袋晚上会嗡嗡的响,后来用头部耳朵艾灸罐,搭配关元穴,足三里穴,绝骨穴,太溪穴,灸了四个多月脑鸣就消失了。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想艾灸下,孩子小,就在脚的第一个脚趾缝刮痧,随后手持1.8cm的石磨艾条,艾灸30-40分钟。

远端穴位,搭配百会穴,风池穴,神门穴,太溪穴。

艾灸了小半年,孩子的情况有所好转,遇到人不那么害怕了,也愿意开后说话,但距离完全康复还有段距离。

「行间穴」:坐位,在足背部第1、第2两趾之间连接处的缝纹头处即是。

「太冲穴」:足背,沿第1、第2 趾间横纹向足背上推,可感有一凹陷处即是。

■.肝经淤堵,大多数在太冲穴和行间穴所在的脚趾缝。

如何判断是不是淤堵在这儿?

用手点按太冲穴和行间穴,点按时觉得很疼,疼的地方就是淤堵的位置。

但有不少朋友按揉后,这俩穴位一点都不疼,但是脾气不好,长斑长痘,很明显就是肝经淤堵。

那么,肝经下端没有淤堵,淤堵位置肯定靠上。大概率就在:阴包穴附近。

有一个女性是乳腺小叶增生,我让她找肝经的淤堵点,脚趾缝没反应,一按阴包穴还没有用力,就疼的大叫。

说明她的肝经就淤堵在了这里,随后,每天按揉阴包穴300-500次,在阴包穴大腿附近绑了一个大号的滤烟艾灸罐

石磨艾柱每天艾灸时间不低于30-40分钟,过了俩月。

她说:冯老师,阴包穴用力点按后,没有之前那么疼了。

我说:你的乳腺问题可能缓解了,有时间做个检查看看。

一周后,检查结果出来,之前的4*3cm,现在缩小到了3*2cm左右。

「阴包穴」:大腿内侧,膝盖内侧上端,直上4寸处即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