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算无遗策、自比张良诸葛亮的崔浩,死的确实即可惜又窝囊!

 where5 2023-08-02 发布于四川
北魏历史上有一个神仙段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崔浩,他用的谋略几乎没有一个错的,前三任君王听他的就胜利,反之则失败,甚至真的把捧成了宝贝疙瘩(捧在手心里怕摔,含在口子怕化的那种)

Image
崔浩出身显贵,是北魏重臣清河崔氏家族中崔宏的儿子。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因他工于书法,就常让其伴随左右。拓跋珪晚年对待很多官员非常苛刻,往往因很小的过失就会被拿捏治罪,大家都是遇事能躲则躲,不求有功甚至可以不作为,但绝对不能“犯错”,只有崔浩兢兢业业,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加班一整天都不回家。拓跋珪知道后,就派人给他送去饭菜,暗自佩服这位年轻人有勇有才。

明元帝期间,崔浩经常为其讲授经书,并且非常受人尊重。在关键的迁都问题上,崔浩力排众议反对盲目迁都,使贫苦百姓得以安稳,国家得以安定。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水路夹击消灭后秦姚弘政权之时,崔浩又忠告明元帝隔岸观火便宜行事,结果元帝没有听从而自讨苦吃以至于狼狈不堪损兵折将,料事如神的崔浩在招致嫉妒和赞赏的同时,皇帝对他是言听计从了

在灭亡胡夏的战争中,拓跋焘对崔浩则更为信任,加官进爵、红极一时,成为炙手可热的一号人物。草原政权的官僚集团们实在是有些“看不惯”这个汉人的所作所为了。拓跋焘更是当着众人及降敌高车部落酋长们豪言:“别看此人纤弱,手无缚鸡之力,但他胸中所怀,远胜甲兵。我征战犹豫不决之时,都是他出谋划策,使我下定决心,而且总能大获全胜。”他还召集众尚书下令道:“日后凡属军国大计,你们不能决定的,都应先征询崔浩的意见,然后再实施。”

公元439年,崔浩被诰命续修国史。尽管拓跋焘事先定下了“务从实录”的基调,但当崔浩秉笔直书将《国史》刻在石碑上后,其中所涉及的一些拓跋氏早先的历史成为了朝野上下攻击崔浩的口实。

崔浩既是北魏政权制约草原部落的工具,又是拓跋氏防范和压制的对象,要时刻保持这杆天平平衡的同时,还要长袖弄舞于庙阶之上,时间长久了,是谁都很难保不住不出事。

果然,在拓跋焘被裹挟的盛怒之下,一纸圣谕将整个《国史》修纂团队全部逮捕。令人想不明白,皇帝让他编撰北魏史,并且要求他“务从实录”,必须实话实说,历史写完,但给他的罪名居然是“暴扬国恶”,暴露国家的罪恶,而审理查明这些都不是崔浩实际撰写的后,赦免了实际的撰写人,但是名义上的一把手崔浩却被灭了九族。

Image

数次护北魏周全,建不世之功,号称北魏第一谋略家,可谓是算无遗策、自比张良诸葛亮的崔浩,死的确实可惜窝囊!

历史往往透着诡异,人性嫉妒之恶, 时局之变,帝王之道,让人细思极恐、极恐......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