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提醒:炎炎夏季 谨防“情绪中暑”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3-08-03 发布于黑龙江

进入三伏天后,天气持续高温,不少市民直呼“吃不消”。医务人员提醒,炎炎夏日不仅要时刻警惕中暑、热射病等身体中暑的情况,在心理和精神上恐怕也要注意“情绪中暑”的来袭。那么什么是“情绪中暑”,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调理呢?

医务人员介绍,通常意义上说的高温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代谢、消化、神经等系统会出现功能性变化。当超过可承受范围时,就会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中暑,进而出现头晕头痛、周身乏力、心慌胸闷等情况,甚至会晕倒,这些症状就是通常意义上说的高温中暑的情况。而“情绪中暑”与通常意义上的身体中暑并不是“一回事”,“情绪中暑”被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症,人体会有明显的精神和心理上的情绪表现。

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 李美红:当人体在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且湿度高于80%的环境下,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会明显增强,导致人容易情绪失控,容易频繁发生情绪摩擦或争执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情绪中暑”。这会导致人出现身体的不适,尤其是精神、情绪容易产生波动,有一些负面的情绪出现,比如烦躁,容易发怒,记忆力下降等。

医生表示,要预防和避免“情绪中暑”,学会自我调节很关键,做到位了还能同时预防“高温中暑”。

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 李美红:在高温室外的工作环境下,不要在户外工作太长时间。 天气太热了可以及时换到温度舒适的环境,这样情绪也容易冷静下来。遇到负面情绪,首先要学会“冷处理”,给自己的心理降温。不顺心的时候也要进行适当的情绪转移,想象一些比较愉快的(事情)。饮食上要注意少吃辛辣、油腻的一些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如果是年轻人的话可以适当吃一些凉性的食物降降火。尽量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中午可以适当午休,保持充足睡眠。

医生提醒,如果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仍不能有效缓解不良情绪,要及时通过求助专业医生帮助自己纾解。

文字:聂林晴

摄像:陈佳阳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