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胞死亡

 和元李记 2023-08-03 发布于上海

1、细胞坏死

细胞坏死(necrosis)指的是因意外受损造成的被动死亡,如物理因素(高温、辐射等)、化学因素(强酸、强碱、有毒物质等)、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病理性刺激时引发的细胞死亡。坏死细胞的膜通透性增高,致使细胞肿胀,细胞器变形或肿大,最后细胞破裂。细胞裂解释放出的内容物,常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在愈合过程中常伴随组织器官的纤维化,形成瘢痕。细胞坏死时染色质不发生凝集,不产生200bp的DNA降解片段,而是随机降解,没有凋亡小体的形成。

2、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细胞以优雅老死的方式来定格生命消逝时的最后瞬间。说到细胞凋亡,它溯源的历史相当长久。

196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结扎鼠门静脉后,电镜观察到肝实质组织中有一些散在的死亡细胞,这些细胞的溶酶体并未被破坏,显然不同于细胞坏死。这些细胞体积收缩、染色质凝集,从其周围的组织中脱落并被吞噬,机体无炎症反应。

1972年Kerr等三位科学家首次提出了细胞凋亡的概念,宣告了对细胞凋亡的真正探索的开始,在此之前,关于胚胎发育生物学、免疫系统的研究,肝细胞死亡的研究都为这一概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凋亡是多基因严格控制的过程。这些基因在种属之间非常保守,如Bcl-2家族、caspase家族、癌基因如C-myc、抑癌基因P53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多种细胞凋亡的过程有了相当的认识,但是迄今为止凋亡过程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凋亡过程的紊乱可能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能够诱发细胞凋亡的因素很多,如射线、药物等。细胞一旦进入凋亡的生命学进程大致会分为一下几个阶段,接受凋亡信号→凋亡调控分子间开始相互作用→调节Caspase的活性→进入连续反应过程。
通过启动阶段的不同,凋亡的经典途径主要有三条,即线粒体通路、内质网通路、死亡受体通路。

1)线粒体通路Cyt C途径:线粒体是细胞凋亡的调控中心,Cyt C作为关键性分子,是胞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其释放介导的凋亡途径与Bcl-2家族成员的调节控制有关。受到凋亡刺激后(如:DNA的损伤、生长因子缺乏等),引起Bax/Bak形成低聚物复合体,插入到线粒体外膜孔隙,导致线粒体渗透压改变,跨膜电位丢失,促使Cyt 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并与细胞凋亡激活因子1(Apaf-1)结合形成凋亡复合体,活化Caspase-9前体,进而激活Caspase-3和Caspase-7,引发Caspase级联反应,从而诱发细胞凋亡。
PTP通道: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PTP)镶嵌在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之间,介导形成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可以无选择性地允许≤1.5 kD分子通过,当线粒体基质内处于高渗透压时,通道开放引起凋亡。

2)内质网通路内质网在细胞中负责蛋白的合成、加工和修饰。在病毒感染、钙稳态失调等的情况下,致使非折叠蛋白的累积和聚集,导致严重的内质网应激反应(ER stress)。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持续的ER stress大多来源于非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状态的改变。当细胞中出现长时间或高强度的UPR时,三种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PERK、IREI、ATF6在发挥修复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同时启动由ERS介导的三种细胞凋亡途径。

3)死亡受体途径死亡受体(DR)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共同拥有富含Cys的胞外结构域和胞内死亡结构域DD)。当死亡受体与特定的死亡配体结合后,其接收胞外的死亡信号,激活细胞内的凋亡机制,诱导细胞凋亡。目前所知的死亡受体—配体主要有Fas(APO-1、CD95)—FasL(CD95L),TNFR1(DR1)—TNF,TRAILR1 ( DR4 ) —TRAIL ( APO-2L ), TRAILR2 ( DR5 ) —TRAIL ( APO-2L ), DR3 ( APO-3 、 TRAMP ) —TL1A 等。目前凋亡的死亡受体信号通路主要有 3 条:Fas 、 TNFR1 、 TRAIL 

3、细胞焦亡

细胞焦亡(Pyroptosis)又称细胞炎性坏死,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表现为细胞不断胀大直至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胞内容物的释放进而激活强烈的炎症反应。细胞焦亡是机体一种重要的天然免疫反应,在抗击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焦亡是由gasdermin介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并证实的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特征为依赖于炎性半胱天冬酶(主要是caspase-1,4,5,11),并伴有大量促炎症因子的释放。细胞焦亡的形态学特征、发生及调控机制等均不同于凋亡、坏死等其他细胞死亡方式。

光镜下焦亡细胞表现为细胞肿胀膨大,并且有许多气泡状突出物。相对坏死细胞而言,细胞焦亡的肿胀程度更低。电镜下,可以清楚看到在细胞质膜破裂前,焦亡的细胞形成大量小泡,即焦亡小体。之后细胞膜上会形成孔隙,细胞膜破裂,内容物流出。 细胞焦亡的生化特征主要标志有炎症小体的形成,caspasegasdermin的激活以及大量促炎症因子的释放。

4、细胞自噬

自噬(autophagy=self-eating)是真核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 related gene,Atg)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细胞质蛋白和受损细胞器的过程。自噬是一个受到严密调控的通路,具有重要的基本代谢功能调节作用,可使细胞通过分解代谢和再循环清除受损或有害成分,维持营养和能量的动态平衡。自噬也是一种主要的保护机制,可使细胞在多种应力条件下存活,如营养物或生长因子剥夺、缺氧、活性氧 (ROS)、DNA 损伤或胞内病原体。细胞自噬与细胞凋亡、细胞衰老一样,是十分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参与生物的发育、生长等多种过程。细胞自噬的异常导致癌细胞的出现。自噬的发生既能保护也能杀伤应激细胞。

细胞自噬主要有三种形式:微自噬microautophagy)、巨自噬macroautophagy)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 (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CMA)。

微自噬:通过溶酶体或液泡表面的形变直接吞没特定的细胞器。

巨自噬:通过形成具有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autophagosome)包裹胞内物质,最终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一般情况下所说的自噬是指巨自噬。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具有KEFRQ样基序的蛋白在HSP70伴侣的帮助下,通过LAMP-2A转运体转运到溶酶体。

5、铁死亡

铁死亡(Ferroptosis )是铁超载和活性氧(ROS)依赖的脂质过氧化物累积引起的,区别于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的新型的 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铁死亡的主要机制是,在二价铁或酯氧合酶的作用下,催化细胞膜上高表达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从而诱导细胞死亡;此外,还表现为抗氧化体系(谷胱甘肽系统)的调控核心酶GPX4的降低。

铁死亡的的本质是谷胱甘肽的耗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4)活性下降,脂质氧化物不能通过GPX4催化的谷胱甘肽还原酶反应代谢,之后二价的铁离子氧化脂质产生活性氧,从而促使铁死亡的发生。

6、可调节的细胞死亡:凋亡、焦亡、自噬、铁死亡的比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