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行3 南京仪凤门

 yanping420 2023-08-03 发布于天津

        南京明城墙有内城门十三座,外城门十八座,仪凤门是十三座内城门之一。

        据史料记载,仪凤门始建于明代洪武初年,位于南京城西北角,两侧城墙皆依山顺势而建,北侧包狮子山,南侧围绣球山,仪凤喻有凤来仪之意。但仪凤门建成后约200年被封堵荒废,因为明朝的南京在初建都城时,城北为军屯区,荒僻无比,百姓多居住在城南商市区。直到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仪凤门才得以重建重启。清朝的仪凤门为单孔城门,上设两层箭楼,是南京城北通往长江岸边的唯一要道。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时任两江总督的张之洞,主持建造了以总督衙门为中心,向北从仪凤门出城至下关的江宁马路,这是南京第一条近代马路。1921年,为缓解仪凤门的交通运输繁忙,国民政府建造了挹江门,为下关出入城另辟了一条通道。1928年,仪凤门改名为兴中门,意为振兴中华。1971年,由于建宁路的修建,兴中门被拆除。2005年,南京市政府在原地重新建造城门,并恢复旧称仪凤门。

▲网上老照片,仪凤门。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家住地距离仪凤门不远,但那时候仪凤门称作兴中门。小时候去下关江边码头车站、热河路上的商店、绣球公园,铁路会堂,穿过兴中门是必经之路,因而对兴中门印象最深。

       六十年代的兴中门很清静,少有车辆,出门进门都是上下坡。城门是一个单孔拱门,可能是年纪小的缘故,觉得城门洞很深,青灰色的城砖墙阴森森的,进门就想赶紧跑出去。城门上没有城楼,也没见过垛口,杂草丛生。每经过城门口,脚步不由自主地会加快,生怕城墙上掉下什么东西来。记得小时候逢年过节买鱼买牛羊肉是凭计划要票的,而且是要到热河路的下关大菜场去买。我家都是妈妈在清晨去,因为要排队,去晚了肯定是买不到的。大约在我10岁多的时候妈妈带我去过一次。冬天的早晨,兴中门更是清冷灰暗,妈妈一手领着我,一手拎着菜篮子,我紧紧地跟着妈妈,快步走过城门洞。出了兴中门,妈妈带着我左拐进入绣球公园,抄近道走巷子去到下关大菜场。

       七十年代初期,由于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临近大桥南路的兴中门被拆除,修建了建宁路。此后,虽然不见了兴中门,但原来城门两侧的老城墙未动,坡道似乎还有,走到那里依然会觉得城门犹在。七十年代后期,我离开南京北上学习工作,每次回家往返南京西站,建宁路仍是必经之路。八十年代,当女儿还在襁褓之中,我就推着婴儿车带她从两侧城墙之间走过,去绣球公园晒太阳。九十年代也曾领着女儿和侄女们从这里进入绣球公园玩耍游戏。

     2006年再回南京,当我看到新建的仪凤门耸然矗立在兴中门原址上,甚是惊喜。尽管此门已完全没有了单孔城门的历史原貌,但从城外看城门,边沿有垛口,上面有望孔和箭孔,与两侧的明城墙连为一体,给人以威严厚重,古朴大气的感觉。

     2014年,退休后的我和先生又一次回到南京,绕南京明城墙走了很多地段,仪凤门是我们登上的第一个南京城门楼。那次我们从阅江楼风景区的南门登上仪凤门城楼。上面有两层楼,一层可进入,有“阅江楼民间民俗展”,中间陈列着一门锈迹斑斑的大炮,旁边的牌子上有介绍,“振远将军炮”发现于2009年11月8日,与狮子山炮台内摆放的道光二十五年的振武将军炮同属于平夷靖寇将军炮系列。炮身铸有“振远将军”几字,落款是“道光二十三年三月三日”。在仪凤门城楼上,从垛口望出去,宽阔的建宁路,壮观的阅江楼、凝重的静海寺、静谧的天妃宫,尽收眼底。仪凤门北侧的城墙,宽度虽不及台城和中华门城墙,但因有狮子山的依托,更显得坚实稳固。

        几十年过去了,仪凤门留给我的是童年的故事,年轻时的记忆和退休之年的眷念。仪凤门,承载着南京城的历史沧桑和变迁。

▲图1.从城门外看仪凤门。

▲图2.从城门内看仪凤门。

▲图3.阅江楼景区南门上看仪凤门里。

▲图4.仪凤门城楼北侧。

▲图5.仪凤门城楼里陈列的“振远将军炮”。

▲图6.仪凤门北侧的城墙上,左侧依靠的是狮子山。

▲图7.从仪凤门上垛口看建宁路、阅江楼、静海寺和天妃宫。

          (写于2016年8月18日)

点击下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