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5种“心脏病”,不必过度惊慌

 内科王医生 2023-08-03 发布于河北

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保证重要脏器的供血和供氧。

心脏由心肌构成,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心肌表面有血管,为心肌提供血液和营养物质,心脏又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只有心脏正常的运行,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能够加速心跳,迷走神经对应正好相反。所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心脏会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人就会感觉不舒服,但有一些心脏的问题,和心脏病有一些区别。


以下5种“心脏病”,不必过度紧张:

1、窦性心律不齐

很多人体检,会发现心电图报告单上写着“窦性心律不齐”,就开始害怕,是不是自己心脏出现了问题?

正常情况下,心脏按照每分钟60~100次的频率,有规律的跳动,当心脏的节律变得不规律或者不协调,就会导致心律不齐的出现。

对大多数人来说,窦性心律不齐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代表有什么心脏问题,而且,窦性心律不齐没有症状。

所以,如果一个人没有心脏结构问题,没有心脏血管的问题,没有高血压导致的心脏负荷加重的问题,偶尔出现单纯的窦性心律不齐是正常的现象,不必要进行干预。

2、偶发早搏

在诊室经常会有患者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感觉自己的心跳多跳了一下或者少跳了一下?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发生了心脏早搏,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是指异位起搏点抢在窦房结之前发出冲动引起的心脏跳动,也是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

根据早搏,起源的位置不同,分为窦性,早搏,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其中常见的有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

正常人也会发生早搏,比如,在情绪激动时,过度疲劳,饮酒,喝浓茶,咖啡,可能会引起早搏的发作,

但有一些基础疾病的人群,或者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或者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时候,更容易出现早搏。

在临床上,诊断早搏的检查方法,常用的是24小时动态心电图,能够了解早搏发生的类型、频率,从而对病情评估作为参考。

如果没有基础疾病,也没有临床症状,偶发的早搏一般不需要治疗,仅需要消除诱因。

比如,戒烟戒酒,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如果有明显的症状,或者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3、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功能可能会逐渐衰退,就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心脏供血功能,这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不必过度担心,也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需要定期的观察。

如果是本身患有高血压或者是心肌缺血的人群,要注意控制原发疾病,控制好血压,改善心肌供血,定期的观察心脏的各项指标,收缩功能一旦下降,就出现了心衰,这是必须要重视的。

4、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

瓣膜就像心脏的阀门,负责调节心脏血流方向,确保心腔内血液单向流动,从而保证全身供血,维持正常功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朋友检查心脏彩超,会发现二尖瓣、三尖瓣有轻度反流,一般这种情况与年龄有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二尖瓣三尖瓣老化引起的轻度反流,大多数人是无需治疗的。

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合理饮食。如果是有明确的病因,比如,风湿性心脏病或者高血压引起瓣膜问题,就需要进行干预。

5、心肌缺血

这里所说的“心肌缺血”,指的是做心电图有倒置的T波,就诊断为心肌缺血,或者只是心电图报告单上写着“心肌缺血”,就认为自己是冠心病心肌缺血。

实际上,心电图只是一个辅助检查,心电图写着心肌缺血,并不一定是心肌缺血,要结合着患者的症状,如果一个心电图没有动态变化,这种心肌缺血就是假心肌缺血。

要诊断心肌缺血,需要结合患者症状以及病史,高危因素,心电图,运动实验,动态心电图,冠脉CT,甚至冠脉造影检查等其中的部分检查,才能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

以上就是关于心脏常见的5个问题,但并不一定是心脏病,希望大家能够明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