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见钟情,写四年情书娶她到手,结婚两年就背叛

 晓鹤笔尖光影 2023-08-03 发布于陕西
01
 
民国有两大赫赫有名的家族姐妹花:出了两位总统夫人的宋氏三姐妹,声名与之比肩的张氏四兰。
 
叶圣陶曾评价张氏四兰:“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今天咱们说的这位,就是张氏四兰排行第三的民国才女张兆和,她曾任《人民文学》编辑,学贯古今,丈夫是不世出的才子——沈从文。
 
张兆和、沈从文夫妇
正是遇上沈从文,张兆和踏上了悲苦凄冷的情感路。
 
02 名门才女被穷小伙俘获
 
张兆和出身名门世家,曾祖父历任两广总督,父亲是苏州中学校长,又与大教育家蔡元培相厚。
 
父亲不仅自己求知若渴,对子女的培养也很重视,很早就把女儿们送去新式学堂接受教育。
 
排行第三的张兆和纯真聪明、矫健笃厚,18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的中国公学读书,当年即夺得女子全能冠军。
 
张兆和虽皮肤黝黑,但容貌俊洒,又兼成绩出众,在中国公学赢得异性追求者无数,男生们悄悄送她绰号“黑牡丹”,是学校里当仁不让的文体双修才女。
 
1928年9月,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年轻作家沈从文,受校长胡适聘请来中国公学任教。沈从文在课堂上,第一次见到了万众瞩目的张兆和,从此情根深种。
 
羞涩自卑的沈从文不敢当面表白,他开始给张兆和写情书,一封追着一封,几乎一天一封地写给张兆和,诉说着爱慕和思念。
 
张兆和一开始对沈从文并没有特别的情愫,如果说真有什么不同,那也是源于沈从文的身份,之前收到的情书都来自于同学,现在收到的情书来自于老师,仅此而已。
 
沈从文的情书孜孜不倦地飘来,张兆和像处理以往所有情书一样,只看不回,看完就收到抽屉里,打算像对待所有情书一样——冷处理。
 
张兆和没有只言片语的反馈,很多追求者最后都知难而退了,只有沈从文,固执又绝望地坚持着。沈从文身体不太好,屡屡被拒心情抑郁,经常流鼻血,这时更是面色苍白像个纸片人。
 
善良的张兆和终于松动了,她在日记中写道:“他到如此地步,还处处为我着想,我虽不觉得他可爱,但这一片心肠总是可怜可敬的了。”
 
好女也怕痴男缠,沈从文四年如一日的坚持,到底感动了张兆和。
 
其实张兆和,人特别憨厚欢脱,从小她就跟家里的几个姐妹不同,姐妹们喜欢昆曲,喜欢里面花花绿绿的服饰,喜欢婉转柔情的唱调……而她对此统统不感冒,她喜欢又飒又英的花木兰,天生豪俊爽利。
 
越是单纯的人对爱情的期望越纯朴,张兆和所求不多,不过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简单纯净渡红尘。
 
答应沈从文的追求后,张兆和来到了沈从文从教的青岛,带着对纯美爱情的无限希望,准备跟这个痴情男人开始互相扶持的人生。
 
若那时张兆和知道,沈从文非其所托,不知她还有没有勇气只身奔赴而去。
 
03 简纯的爱情跌碎在婚姻的现实里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和张兆和在北平的中央公园举行了婚礼。
 
婚礼非常简单,既没有仪式,也没有主婚人、证婚人,更没有置办新婚物品。
 
沈从文老家在湘西凤凰,他这一辈儿已经家道中落,结婚时沈从文还是个穷教书匠,每个月领着有限的薪水,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张兆和的妹妹回忆俩人婚礼说:“婚房中也没有什么陈设,四壁空空,无一般新婚气象,只是两张床上各罩一锦缎,百子图的罩单有点办喜事的气氛,是梁思成、林徽因送的。”
 
张兆和不是对沈从文一见倾心,沈从文也不是家财万贯,能催动她走入婚姻的动力,只能是沈从文四年如一日的情比金坚。
 
结婚后日子捉紧,沈从文又好聚会应酬、收藏古董字画,花钱的地方格外多。张兆和体谅沈从文的拮据,主动放下大家小姐的奢侈气派,褪下华服换上蓝粗布袍子,收起风雅洗手做汤羹,从朴素的日子里体味凡俗的烟火气。
 
张兆和为沈从文做的改变,沈从文并不领情。他觉得张兆和不打扮,整日一个寻常家庭妇女形象,有失体面。沈从文甚至当面埋怨张兆和:“你何不染发,穿点时髦的衣裳呢?”
 

沈从文的九妹来看望他们夫妇
不知道听到这句话的张兆和心里得有多寒凉。婚姻里女人从来不怕付出,只怕付出所有对方全然看不见。
 
谁不知道精致华服的生活好,谁又会觉得生活富足不如贫贱度日更舒适。
 
因为一个人从富足探足寒素,没想到这人却嫌弃你的穷酸,只会让人滋生真心错付的哀凉。
 
与张兆和沈从文情况相仿的,还有钱钟书杨绛夫妇。杨绛从新派富裕的前卫家庭,嫁到破落守旧的钱钟书家做媳妇,日子拮据时杨绛也是放下大家闺秀的身段,挎着竹篮去集市上买菜。
 
钱钟书体谅杨绛,知道她一个书香小姐出门难为情,特地陪着杨绛一起去,甚至担心杨绛劳累,钱钟书悄悄关起卫生间的门洗衣服。
 
杨绛回忆说:“当然洗得一塌糊涂,统统得重洗,他的体己让我感动。”
 
一样的婚姻不一样的命运,张兆和的婚姻里,缺的就是沈从文的那份体己。
 
沈从文的不体谅凉了张兆和的心,沈从文嫌弃她俗,她就越发俗给他看。沈从文再给张兆和写信,张兆和的回复一律围绕柴米油盐,沈从文不是喜欢附庸风雅吗,张兆和就在他的信中挑语法错误。
 
沈从文没有去感受妻子的小情绪,反而向外寻求安慰,终于给这段婚姻埋下了一生难以消解的苦果。
 
04 男方涉足婚外情彻底粉碎婚姻壁垒
 
1935年,结婚不到两年时间,沈从文去拜访他的老乡熊希龄,熊希龄不在家,家庭教师高青子接待了沈从文。
 
高青子即是插足张兆和婚姻的第三者,高青子的出现,彻底终结了张兆和对婚姻的所有希望。
 
彼时沈从文已经发表了一系列作品,声名鹊起,在文坛独领风骚。
 
高青子以一个迷妹的姿态,毫无遮掩的闯入沈从文的生活。
 
第二次见面,高青子特意打扮一番,她穿着“绿地小黄花绸子夹衫,衣角袖口缘了一点紫”。这身打扮是沈从文小说《第四》中,女主人公的出场装扮,如此不加掩饰的用意,沈从文自然一目了然。
 
有了小迷妹不单纯的崇拜,沈从文并未考虑张兆和的感受,没有选择敬而远之主动避嫌,而是听之任之,甚至是很享受这种崇拜,从若有若无到明目张胆的迎合。
 
沈从文利用自己的关系以及能力,帮助高青子上稿。沈从文当时是《国闻周报》的编辑,由高青子执笔沈从文操刀修改的小说《紫》,就发表在《国闻周报》上。
 
高青子的这篇小说,与其说是小说,比如说是对沈从文的公开表白信。小说中的很多情节,都和张兆和、沈从文、高青子三人的原型匹配。
 
就算再迟钝,张兆和也发觉了异样,她向沈从文求证,沈从文没有掩盖自己对高青子的喜欢,甚至有点沾沾自喜的承认了,他觉得自己喜欢高青子这件事,与张兆和做夫妻并不冲突。
 
张兆和当时正在坐月子,听沈从文一席话,气得抱起儿子回了娘家。
 
张兆和想找的丈夫,是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过一辈子的人,而不是心猿意马、朝秦暮楚的多情种子。
 
甚至后来俩人闹矛盾,沈从文称张兆和永远是一个自由人,如果张兆和有理想的对象,随时可以离开,张兆和给他的回信都很笃厚:“来信说那种废话,什么自由不自由的,我不爱听,以后不许你讲……此后再写那样的话我不回你信了。”
 
世人都说张兆和不懂沈从文,沈从文又何尝读懂了张兆和。
 
1939年6月沈从文和高青子在西南联大重逢,此时张兆和远在北京。这俩人过从甚密,高青子在西南联大的工作,也是沈从文从中牵线促成。在这个时期,沈从文还以他和高青子的恋爱为原型,创作了情欲小说《看虹录》。
 
得知沈从文和高青子死灰复燃的恋情,张兆和对沈从文彻底死了心,即便后来追随到昆明,张兆和也与沈从文过上了实际分居的生活。
 

这是沈从文在张兆和眼里,孩子爸多过丈夫吧
如果说之前的喜欢是不小心,那这次的婚外恋就是明知故犯。
 
忏悔能堵住知错能改的窟窿,却从来填不上明知故犯的黑洞。张兆和从此余生,再没真正原谅过沈从文。
 
也许是这段婚外情太嚣张,解放后沈从文因这部小说被批判,境遇每况愈下。沈从文经历抑郁、精神分裂、再到割脉自杀……这些都不能让张兆和解开心结。
 
沈从文自杀抢救过来后,被送回家休养。张兆和为了避开沈从文,很快申请去华北大学深造。
 
张兆和不知道自己该怎么面对沈从文,婚内出轨就算了,还把自己的婚外情写成艳俗小说,内容充斥赤裸裸的情欲,被认识不认识的人拿来,茶余饭后津津乐道,这就是她的婚姻呵。
 
世人都觉得张兆和绝情,沈从文都那样了,她还不肯原谅他,可是又有谁体谅过张兆和心里的苦?
 
沈从文的晚年疾病缠身,张兆和与他虽然情分不存,还是选择了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送走沈从文后,张兆和整理他的遗稿,她说:“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
 
不管沈从文是幸福还是不幸,张兆和一定是不幸福,如果人生能够重来,她一定不会再选择这个敏感又多情的人。
 
2003年张兆和病卧床榻,有人拿沈从文的照片给她认,她看着照片,迷茫又空洞地说:“有点熟悉,但记不起来!”
 
记不起来也好,不是一类人,红尘误终身,今生与君绝,来世不续约。
 
 
作者:晓鹤,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不喜岁月静好,独慕码字奔波。写走心的文字,过有趣的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