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阳节,这些事要和爱的人一起做

 彭心融国学 2023-08-03 发布于北京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其日期为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在易经之中,六为阴,九为阳。九是阳数,故“重九”亦叫“重阳”。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给钟繇的《九日与钟繇书》中,便对“重阳节”来历、习俗进行了完整介绍。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庶草,无有射地而生。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飧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三国·曹丕·《九日与钟繇书》
重阳节由来已久。

隋代文学家杜公瞻曾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世来未改。

由此可知,自汉代始,重阳节的节日风俗就已定型。

在《西京杂记》中,戚夫人侍女贾佩兰则言:“(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古,莫知其由。”可见其习俗的由来至少可追溯到公元前。

重阳节不但历史悠久,官方和民间也都对其相当的重视。
自唐代始,重阳节便被朝廷定为正式的官方节日,为法定的“三令节”之一,可“宜任文武百僚择地追赏为乐”。
《临海记》亦载:郡北四十里有湖山,山形平正,可容数百人坐。民俗极重九日,每菊酒之辰,宴会于此山者,常至三四百人。登之见邑屋悉委,江海分明。

可惜现今“重阳节”没有了假期,虽然我们还是心心念之,但如无遇双休,实难再现古代“宴会于山”之盛况~~

重阳节·习俗】
在古时,人们在重阳节除了佩花饮酒,还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登高】
《齐人月令》有载: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迥,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还。
登高,重阳节的必修功课之一。
相传,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源自“桓景避瘟”的故事。
《续齐谐记》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以代矣。"
后桓景将脱逃的瘟魔追上,用宝剑将其斩杀。
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桓景避瘟”,每到九月九日,便会登高饮酒,而妇人则带茱萸囊避虫避瘟。
《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古代上巳与重阳对应,上巳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拥抱绿色大地的起点,而重阳则是在寒冷将至、阳气将尽时告白绿色自然的仪式。故此在民俗中上巳被称之为“踏青”,而重阳则被称之为“辞青”。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都人结伴呼徒,于西山一带看红叶,或于汤泉坐汤,谓菊花水可以却疾。又有制肴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登高游赏,自然离不开宴会、野炊。

《荆楚岁时记》曰: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饮宴。

重阳节,是人们在寒冷到来之前,在大自然中享受的最后一次放纵。


【赏菊】

“无菊无酒不重阳,不插茱萸不成节。”

菊花和茱萸,都是重阳节的代表性植物。

《风土记》曰: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当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恶气而御初寒。

阴历九月在古代十二音律中逢“无射”这一音律,群木众草都逐渐枯萎凋零,此时人们会将茱萸做成香囊来佩戴,辟恶御寒。
菊花,作为秋日盛开的花卉,在万物凋零之际,依然开得十分茂盛,独吐清香。因此有长寿延年的象征。
菊花不但有象征意义上的长寿,其在药用价值上也有延年益寿之功效。
郑板桥就曾写诗赞菊曰:“南阳菊水多蓍旧,此是延年一种花。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
故此,在重阳节时,人们多用菊花酿酒饮之。
《西京杂记》曰:菊华舒时。幷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
宋·吴自牧《梦粱录·九月》载:“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清阳九之厄。”
宋元以后,人们更多的祈求健康长寿的生活,所以“延寿客”在重阳节习俗中的地位也逐渐超过了“辟邪翁”。酿菊花酒常有,而佩插茱萸则逐渐在重阳节的习俗中稀见了。
【辟·祭祖】
现网上多将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或言之为传统祭祖节日。
实则不然。
查诸风俗志、地方志,古人祭祖一般在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十月朔(十月朝、寒衣节),重阳节祭祖并非常例。
祭奠祖先、缅怀先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逢年过节祭祀祖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更要继承及发展。但动辄就“上古时期”、“自古以来”......如此假托古人,亦不可取。
新·敬老】
“九九”谐音“久久”,有天长地久之意。
所以现今人们给重阳节添加了“敬老”的内涵。

”,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即使在先秦时期,“孝”非但不是空喊的口号还有法律进行保障。

《周礼·大司徒》载:“以乡八刑纠万民”,而“八刑”中的首刑即是“不孝之刑”。

孔子也曾说过:“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自汉以后,“孝治天下”更是历朝历代的基本治国方针。

之所以在中国古代,并未专门设立过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的“敬老节”、“老人节”,是因为“敬老”在中国是无时无刻不在的。

近代,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面向人群类的节日逐渐诞生。什么“妇女节”、“儿童节”、“教师节”......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体现了我国对敬老爱老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重阳之日亲友相聚、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也成为了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这个重阳节,你最思念的人又是谁呢?
点“在看”,让TA知道你的思念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