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简单易懂教科书

 惠惠4点早读 2023-08-03 发布于广东

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拖延中徘徊?

为什么我们都在无法完成目标中懊恼?

为什么我们总在与孩子的交手中感到挫败?

那是我们对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太小,懂得太少,只能用以前的经验来套用现在的事件,得到的结果又与自我预期相差太大,痛苦就这样一直围绕在身边。

心理学不高深,因为它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心理学不难懂,因为它解释的都是我们的日常行为和心理活动,心理学有价值,因为搞懂它后就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的行为,更好地引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序,更美好。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作者: [美]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 / [美]罗伯特·约翰逊(Robert Johnson) / [美]薇薇安·麦卡恩(Vivian McCann)

津巴多是著名心理学家,在心理学的研究上从事了50多年的工作,这本《津巴多普通心理学》是2022年第8次修订版,是经典的心理学教材,是全球心理爱好者的入门首选书籍,有“比小说还好看的心理入门经典”之称。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包括许多专业方向,但从根本上说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心理学涵盖的领域比大多数人认为的更为广泛。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学家都是治疗师,许多心理学家从事教育公益体育工作,就职于监狱,政府,教堂,寺庙,私人诊所以及高校和社区学院的心理学系的。

心理学家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类别,实验心理学家,心理学教师,应用心理学家。这三个群体存在一些重叠,因为很多心理学家在他们的工作中扮演着多重的角色。

心理学的6个主要视角,现在心理学有6个主要视角构成,他们是生物视角,认知视角,行为视角,全人视角,发展视角和社会文化角色,每个视角都发展出了有关心智和行为的全新概念。

可怕的两岁

为人父母都知道“可怕的两岁”,这是一个情绪爆发更频繁的年龄。发展心理学家解释说,孩子在这个年龄时,其独立的意愿增强,但其大脑有效处理挫折的能力却有限,二者叠加就自然形成了这样的结果。

孩子一边想自己独立完成,一边又无法掌控这件事,这样的矛盾在2岁的孩子上发生的频率很高,所以情绪的不可控就时常发生。

在还不懂心理学的时候,父母就会大部分用经验或者预期来跟孩子进行沟通。

我就是这样过来的。

我小孩两岁的时候,我看到她每天不是喊就是哭、闹。她经常的情绪崩溃,搞的我也是每天都好烦,我就当是在想:“怎么就不能是个正常人呢?”

提出这样的疑问,只能说明我的无知,她本来就是个“正常人”,而是我一点都不理解她,不懂她当是所处的发展阶段就是那样存在的,而我非要用成人的行为和认知来判断她的行为和想法。

无时无刻的拖延

“我今天的事又完不成了,我拖延到最后还是没能完成!”

“我今天最后一刻才完成报告,差点就被领导骂了,还好还好。”

拖延是很多人的日常惯例。

认知心理学如何解释拖延?

首先,他们认为,拖延者通常会低估项目完成所需的时间,这说明了预期在我们行为模式中的运用。

此外,如果拖延者,只记得他们曾经拖延过却依然按时完成了项目的经历,却忘记了错过截止期限的经历,他们可能是证实性偏差的受害者。

最后,把事情拖延到最后一分钟的人,可能不会把自己的行为解读为问题,也许他们相信在压力下才能把工作做得最好。

现代认知视角,如知觉、理解、预期、信念和记忆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对个人经历的知觉和理解的独特的认知模型的结果。

第一种拖延的情况,可能是低估项目完成所需的时间,就是本来这个项目自己需要2个小时才能完成,但是没做好预估,就跟自己或者领导保证1个小时就能搞定任务,然后到了最后上交任务的时候,就无法完成任务。

第二种拖延的情况,是对自己盲目自信,以前可能就完成过同类型的项目,以为这一次也能很好地胜任,毫无压力就可以搞定。结果在实际过程中,任务可能有一定的差异,任务可能被其他事打扰,任务可能有新项目的增加,所以最后还是没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任务。

第三种拖延情况就是不在最后一刻,就无法很好地集中精力完成任务,一看到只剩下多少半小时就要交任务了,然后就自动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自动屏蔽外界一切打扰,在最后时间点完成任务,然后心理感叹一句:好险,完成了。

这些拖延,有的完成了任务,有的完不成任务,所以情况是有差异的,在认识和操作的过程中,要对自己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针对自己的情况,再制定适合自己的拖延方案。

计划为什么总是完不成?

一年过去了一半时间,你年初的计划,你完成了多少呢?

一个月过去了20天,你月初制定的计划,完成了多少呢?

就可以从认知、行为、发展来重新进行计划的调整。

首先对自我认知上,就要对自我的评价公正,多维度,不能只因为一件事或者单方面的事,就对长期计划进行盲目的制定。

其实要看看行为上是不是有所偏差,我说做A这件事,但是最后做了B事情,为什么就会自己不听自己的控制,无法掌控自己的行为呢?

最后用发展的眼光来制定计划,不能全部订制的满满当当,给自己适当的一些弹性空间。

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年计划或者月计划呢?可以用科学4步法。

第一步:提出假设;第二步:收集数据;第三步:分析结果;第四步:总结评论并重复试验结果,反复验证。

根据以上的四个步骤,正确的认识自己,制定出合理的计划,下一次就能很好地完成计划了。最后,不要照搬照抄别人的计划,来按照别人的计划过自己的人生,这种计划一般都只会让自己越过越糟糕,自己的人生,自己计划。

这本书内容丰富不片面,枯燥的理论也被讲述的生动有趣,结合的身边的实例有亲近感,近现代的案例有代入感。

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知其然”才能“促改变”“做得好”。

用这本心理学基础入门书籍《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让自己“懂的了”,“做的到

快乐读书,读书快乐!

惠惠读书,一起读书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