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家三宝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她早早的给孩子报了幼小衔接的班儿。每天下午一放学,就带着孩子匆匆赶去幼小衔接班儿。很多家长都报了班儿,也是想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一部分小学的知识,免得以后娃儿上了小学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姐姐家娃对于衔接班儿非常抵触表示不想去,但是姐姐觉得,提前学习一定是有好处的。她非常焦虑,娃为啥总是不想去上学,难道不应该报班吗?这也是很多幼儿园升小学家长纠结的问题,究竟要不要报衔接班呢?有多年教学经验的班主任坦言,等到孩子真正上了小学之后,家长们会发现,幼小衔接不只是给娃报个班儿这么简单。我也知道,每一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就要给他们做好规划。诚然,上小学之前,是要学习文化知识的,但还要培养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如果孩子幼儿园没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上了小学之后,同样也会被甩出很远。这些问题,家长都想过吗?下面这几个方面,是家长要重视的,看看你家有没有给孩子准备起来。1、听老师的话,该玩的时候就玩,该安静听老师讲课了,就听安排;3、到了新环境,能很快交到新朋友,并和同学相处愉快;看到这些,你有没有觉得,做幼小衔接,好像不是认识几个汉字,会做几道数学题那么简单了?那么,幼小衔接到底有没有必要呢?其实更多的是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很多家长以为幼小衔接,就是让孩子提前学小学的知识和内容。这只是父母们自己以为的而已。幼小衔接不只是花钱报班儿那么简单,还要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家长不要抱着抢跑的心态去给孩子做幼小衔接的训练,应该根据自己家娃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进行幼小衔接的引导。比如我家孩子,在上小学之前,是没上过幼小衔接的,但我在家给他买了两本书,一个是《语数英大讲堂》,一个是《会说话的地板书》,平时我会带着娃看着两本书,到上小学,识字量达到了1500字,数学、古诗、英语,也了解了不少,现在上三年级了,成绩稳定在级部前三。《语数英全能大讲堂》,主要是对拼音、数学、英语、唐诗这几个内容的延展讲解。不用点读笔,小手指按一下,就能发声了,超级简单的。里面包括1200个识字、2400个组词、小学同步古诗36首,还有数学启蒙、英文字母、单词,每一个单独拿出来,都能秒杀市面上的辅导班教学内容。而且,书中还有儿歌设计,能让孩子轻松记住书中的小知识,还有互动提问,参与感更强烈。我们当时是充电一次,就能用半个月,非常方便。即使弄脏了也不怕,用湿巾轻轻擦一下,就完好如新了!我的一位小学班主任朋友说,这本书她们会私下跟关系好的家长说,建议提前准备一本,这样,孩子上小学就轻松许多。提前用玩的形式学,上小学后不容易有畏难心理。如果你家有上中班、大班的孩子,我也建议入手一本,平时带娃一起看,时间长了,他自己就能抱着看了!还有一本《会说话的地板书》,也是我家孩子超喜欢的,这本和上面那本不同,主要是认识汉字和拼音的。内容囊括了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大部分重点汉字,有3300多个,还有3300多个拼音以及6600个常用词组,采用从易到难的排列方式,让孩子循序渐进的认识汉字。魏坤琳教授认为,孩子越早识字越好,因为识字敏感期一般出现在2-7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文字的结构、书写规则、组合规律有较快的理解力和吸收能力。如果家长能抓住这个机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这本书我在孩子上小班的时候,就入手了。因为字很大,一页有72个字,孩子看起来不费劲,也愿意沉浸在其中。而且,《会说话的地板书》还有一个功能叫“测试”,用游戏的方式,帮孩子巩固知识。点一下,就能回答是对还是错。沉浸式体验,孩子更愿意学习。如果你家有上幼儿园的孩子,有做汉字启蒙的打算,我建议给娃入一本,就放在你家随手能拿到的地方,孩子想看了,就打开看一下,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主动认识不少汉字,上小学后,语文学习更轻松! 所以说,孩子幼小衔接不一定非得送去培训班儿,有时间的家长可以自己带娃儿学习,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一年级写字非常关键,老师对于孩子的书写有严格要求。宝宝如果到了一年级还不会握笔或者是握不住笔,就会被别人甩出很远,书写是精细动作。应该提前锻炼孩子的手部控制力,为以后的写字做好准备。可以提前让宝宝练习动手能力,比如说做做小手工,画画,穿珠子,捏橡皮泥,这些活动都能够帮助孩子锻炼手部动作。很多孩子早上不爱起床,磨磨蹭蹭的。幼儿园阶段,家长就要引导孩子做好时间安排,让孩子有一个时间的概念,在小学也会轻松很多。可以在显眼的位置放一个钟表,或者给娃买一个小手表,这样孩子就会明确时间,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家长可以买合适的幼小衔接的资料,就像我上面介绍的那些,陪着孩子在家练习,做的题正确之后,家长给予及时的夸奖,这样孩子就很有成就感。有兴趣继续学习,能够轻松完成幼小衔接的知识点,懂得主动学习了。在孩子幼升小的阶段,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家长不要一味的批评孩子,应该和他们一起努力。幼小衔接不一定要报班,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家长有针对性的引导娃,给他们帮助,这样才能让孩子顺利的进入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