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翻修手术目的是平衡屈伸间隙,重建下肢力线,重建关节线,重建骨缺损,最终获得稳定、无痛有功能的关节。 膝翻修手术主要分为七步: 显露,切除皮肤疤痕。 彻底切除关节腔内增生的纤维疤痕组织。 对于膝关节僵硬或伸膝装置挛缩的病例,需要特殊的手术显露技术。比如股四头肌腱斜切(Snip)、胫骨结节截骨术(TTO)。 方法很多,尽量保留骨量,避免进一步损伤软组织 建议使用摆锯、往复锯,少用线锯 选择合适的假体(限制级逐渐加大): ![]() ![]() HRSK RSK 原则:使用最小的假体限制性达到最大的膝关节稳定性(稳定性最重要)。 髁限制性假体的适应证:内、外侧副韧带功能不全,严重外翻畸形,无法平衡的屈曲间隙和伸直间隙(严重伸直强直、严重屈曲挛缩、翻修时)。 主要有3种方法:骨水泥+螺钉、异体骨植骨、金属垫块。异体骨植骨常出现骨吸收的弊端,所以金属垫块比较常用。 股骨垫块包括: 1.股骨远端垫块:作用是恢复关节线,缩小伸直间隙。 2.股骨后髁垫块:作用是增加假体稳定,恢复正常旋转对线,缩小屈曲间隙。 胫骨垫块包括: 1.矩形垫块:作用是代替单侧较大的骨缺损。 2.双侧垫块:作用是平衡屈伸间隙,维持正确关节线,代偿平台垫片厚度不够。 股骨、胫骨中央型的骨缺损,会用到中心型垫块,或者TM Cone,干骺端袖套等。 重建骨缺损后必须使用延长杆,用于分散应力,防止金属垫块应力遮挡造成的骨折或塌陷。 翻修手术中,想要完全准确的恢复关节线很难,所以需要尽量把关节线恢复到正常的区间范围内。 翻修手术中,很多骨性标志已经不存在了,腓骨小头、胫骨结节、股骨内外上髁、髌骨中心点等成为判断关节线的参照物。 先重建胫骨平台,恢复到正常关节线,参照胫骨重建股骨缺损,比如:通过股骨髁大小和后髁垫块厚度,平衡屈曲间隙。 避免股骨假体过度前移,髌骨张力过大,造成膝前痛。 避免股骨旋转不良,造成髌骨脱位与半脱位。 避免低位髌骨,造成髌骨与垫片前唇撞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