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和研究进展,不涉及诊疗方案推荐,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
封面图片:觅健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参考文献:
[1]刘善凤,王利民,高云等.梗阻性黄疸患者血胆红素与尿管型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3,36(8):541-544.
👇 本期专家 王敬晗 教授 上海市东方医院肝胆胰外科 一位肝癌患者家属求助:“我爸爸是肝癌,最近出现了黄疸,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快200多了!这可怎么办呀?” 黄疸,是中晚期肝癌患者、胆管癌患者较为容易出现并发症。不仅会导致皮肤、巩膜变黄,影响肝功能,还可能导致多器官的损伤[1],甚至出现肝衰竭等。 肝癌患者出现了黄疸,应该怎么办?今天,觅健邀请到了上海市东方医院肝胆胰外科王敬晗教授,为大家展开相关科普。 01 出现黄疸,身体有哪些异常表现? 造成黄疸的病因其实很多,常见的病因包括肝癌、胆管癌、胰头癌、肝门部或胆总管周围肿大淋巴结(癌肿转移)压迫、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病、药物性肝损伤等等。 黄疸的症状和身体表现有: 1.皮肤和眼睛逐渐变黄 黄疸通常出现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且病程较长。黄疸患者可能会体验到持续的无痛性黄疸,皮肤和眼睛会逐渐变黄,这个过程通常是渐进的;患者可能常伴有体重减轻和贫血无力等体征。 2.腹部肿块 肿瘤引发的黄疸也是一种可能,此类病例的症状更为显著。患者可能在腹部触摸到肿块,但由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所以诊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常见的疾病包括胆管癌,这种癌症可能发生在胆管的任何部分,包括肝内、肝外以及交界处,即“肝门部”。当癌症发生在这些位置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这通常意味着疾病已经发展到比较晚的阶段。 3.腹部疼痛 如果结石阻塞胆囊,胆汁进出困难,导致胆囊肿大,疼痛会十分剧烈。如果结石不能自行排出,疼痛会持续不断,甚至逐渐加重。 黄疸还可能由蛔虫病引发。蛔虫可能从肠道爬入胆管,甚至肝内,会引发剧烈的腹部绞痛,导致黄疸。 总的来说,黄疸是一个复杂的症状,可能由多种疾病引发,需要患者及时就医,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02 治疗黄疸之前,需要先做这些检查 诊断黄疸及明确其原因对于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检查方法通常包括影像学检查和肝功能的化验。 1.B超检查。既经济又安全,不会对患者产生明显损害。如果B超发现问题并且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CT或磁共振检查,MRCP(磁共振胆道成像)对诊断有很大帮助。 2.CT,MRI。当疾病的定位不明确时,可以进行更先进的检查,必要时可以进行PET-CT检查、超声内镜等。 3.血液化验。常用于检测肿瘤指标,看其是否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些疾病如胆石病和胆道感染等可能导致肿瘤指标轻度升高,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恶性肿瘤。 4.肝肾功能。尤其是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当总胆红素(TBIL)>34.2μmol/L(2 mg/dL)时,称为黄疸[1]。其中直接胆红素的明显升高(>6 μmol/L)可能提示梗阻性黄疸。 此外,由于病毒性肝炎也可能导致黄疸,所以对于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病毒感染的筛查,以及大小便常规等检查也十分必要。 03 黄疸都有哪些治疗办法? 治疗黄疸,根据不同的病因有以下几个不同的治疗原则。 1.针对恶性胆道梗阻(肝门部胆管癌、胆管下端癌/胰头癌、胆囊癌侵犯): (1)手术治疗 如果明确诊断后,通过CT或者磁共振判断有可能进行根治性手术(R0切除),首选建议是手术治疗。因为对于实体瘤,包括常见的肺癌、胃癌等,我们倾向于尽可能地彻底切除肿瘤。 对于胆管癌,它的恶性程度较高,在诊断时或出现黄疸时,往往已经发展到较晚的阶段,可能伴有淋巴结转移或者侵犯血管。因此,手术可能不是早期选择。 如果决定进行手术治疗,术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评估肿瘤的位置,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以确保尽可能清除肿瘤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术前评估主要通过CT或磁共振重建肝脏的范围,而术前减黄则是为了在手术前降低黄疸水平。 (2)保守治疗 对于那些不适合根治性手术或没有机会彻底切除的患者,只能选择保守治疗。首要任务是降低黄疸,同样可以采用 PTCD或ERCP加ENBD 等方式进行黄疸的降低,以便进行后续治疗,如放化疗等。 注意,在进行任何抗肿瘤治疗之前,患者的肝功能必须符合要求。
王敬晗教授:可以考虑 PTCD 引流、穿梭引流;腹胀或者是肠内多气,需要明确是否存在消化道梗阻、有无腹水等。如果是消化不良,则可以吃点益生菌或者乳果糖,也可以使用开塞露,保持大便的畅通。 肝内胆管癌容易产生腹腔转移引起癌性腹水。如果有癌性腹水,病情会比较麻烦。需要尽快就医,补充白蛋白、利尿,甚至可能需要腹腔穿刺引流。
王敬晗教授:肝功能正常的患者不需要使用保肝药。只有在肝功能出现持续、明显的异常时,才能使用保肝药。 肝功能出现异常的肝癌患者,在使用保肝药前还需要医生来专业指导,根据病情和病因,选择符合自己适应症的保肝药物。 觅健科普君提醒:一般不宜同时使用多种保肝药,以免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不能大量滥用保肝药,坚持简便、安全的原则。 2.针对良性胆道梗阻(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硬化性胆管炎): 1.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的治疗原则是要尽可能清除结石,并解除胆管的梗阻,确保胆汁通畅引流。在处理胆管结石时,可以采用PDCP或ERCP加NBD等方式进行疏通。 对于胆囊结石掉入胆管的情况,建议在解除胆管梗阻后同时进行胆囊的微创手术(胆囊体内引流),以防止结石再次堵塞胆管,导致胆管炎或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 2.胆道蛔虫 胆道蛔虫主要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包括解痉镇痛、驱虫以及控制感染。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伴有严重并发症,例如胆道蛔虫无法排出或引起胆道梗阻,可能需要考虑外科手术干预。 总体而言,黄疸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而术前的准备和黄疸的降低都是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04 黄疸治疗后,这四点护理建议要牢记 当患者经过黄疸治疗之后,做好术后护理措施、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尤为重要。 特别是对于需要使用引流管的患者,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1.引流管的固定 引流管的固定至关重要。如果引流管固定不稳定,它可能会在患者返回病房后滑脱,进而可能导致诸如胆漏等问题。胆漏可能导致胆脂漏入腹腔,引起胆脂性腹膜炎,导致患者肚子疼痛。 因此,对引流管的固定有一定的技巧,例如在皮肤和引流管的交界处缝一针,以保证其牢固地固定在位。同时,我们也会添加一种蝴蝶状的固定装置,来确保管子的稳定性。 2.引流管的通畅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也是必要的。由于引流管较软,容易发生折断,所以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引流管的状态,确保其没有扭曲或折断。 3.注意患者的体征体感,预防感染 我们还应注意患者的身体反应,如皮肤颜色和感染症状等。因为引流管也可能会导致感染等风险。 4.口服胆汁 在特定情况下,例如在治疗梗阻和长时间黄疸的患者时,我们需要在手术前将黄疸降至正常水平。这就需要通过引流管将胆汁引流到体外,然后通过口服或营养管将胆汁输送到肠道。这种方法可能会有助于恢复我们的内环境的稳定。 总结 总的来说,黄疸的成因涉及多种因素,不同的疾病状态和病理过程可能会导致黄疸的发生。 尤其对于肝癌、胆管癌患者来说,出现黄疸虽然并不一定意味着是疾病到了晚期,但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及时检查、进行科学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专家简介 王敬晗 教授
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上海市东方医院本部) 👇 喜欢本文就点“赞”和“分享”!和更多抗癌伙伴分享知识! 肝癌 相关好文 《中国方案,问鼎国际!“双艾”方案为晚期肝癌带来生存新希望》 内容制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