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字很常用,几乎木有人不认识,本着学习的态度,做下关于汉字”若“的学习笔记,如有错感谢指正。 “若”字的字形演变如下: 
若字始見殷商甲文,像人跪坐雙手整理頭髮形,故有順意、諾意,又有借為「如」的用法。金文字有增口。至戰國文字的字首頭髮形訛為屮為艸,雙手人跽形則改作又,從口的文飾仍保留。秦簡字形已與篆文相同。《說文》:「若,擇棻也。从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艸。」段注:「此會意。《毛傳》曰:『若,順也。』於雙聲叚借也。又假借為如也、然也、乃也、汝也,又兼及之詞。」隸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

这一段字源说有点上头,笔者觉得应该这样去理解,不当之处感谢指正:
①“若”字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里,它的形状像一个人跪着,用双手整理头发。这个动作表示顺从和答应,所以“若”字有顺意和諾意的含义,也可以用来表示比喻,就是“如”的意思。 ②到了周朝的金文时期,“若”字多了一个口字旁,可以表示允诺、应诺之义。 ③到了战国时期,“若”字的头发部分变成了草字头,因为头发和草长得有点像。而双手部分变成了又字旁,因为双手和又手长得有点像。口字旁还保留着。 ④秦朝的简牍文字和战国时期的文字差不多,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小篆文字。 ⑤《说文解字》对“若”字的解释是:“若,擇棻也。从艸右。右,手也。”意思是说,“若”字是指一种香草,叫做杜若。它是由草字头和右手组成的。右手表示拣选或者采摘这种草。 ⑥《说文解字》里还引用了《毛诗传》,说:“若,顺也。”意思是说,“若”字还可以表示顺从的意思。这个意思是从它的声音借用过来的,因为“若”和“顺”发音相近。 ⑦《说文解字》还说,“若”字还可以假借为“如”、“然”、“乃”、“汝”的意思,这些都是一些连词或者代词。假借就是指用一个字来代替另一个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⑧隶书和楷书的“若”字都沿用了小篆的形状,没有太大的变化。 现代的字书当中,全面对“若”字做出了解释,如下: (1)当若字读【ruò】的时候,含义太多了,一口气罗列如下: 1,如果,假如; 2,如,像; 3,你,汝; 4,约计; 5,此,如此; 6,动词,顺从、听从; 7,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 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 10,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 11,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 12,动词,表示“择菜”; 13,连词,同、相当; 14,介词,及、到;
15,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 16,诺,应允,后作“诺”。 17,动词,对付、处置。
(2)当若字读【rě】的使用,佛经用语,表示智慧。
《诗·鲁颂·阙宫》中写到:万民是若。这段话出自《诗经·鲁颂·阙宫》,是一首赞颂鲁国的长诗,主要讲述了鲁国的由来、祭祀、军事、政治和建筑等方面的情况,表达了对鲁国的祝福和期望 。前后文的意思是:你(指鲁侯)的功绩和威望是如此伟大,不仅使得周室得以复兴,还使得天下各族和小国都听从你的号令,上天也保佑你长寿富贵,你是万民心目中的明君啊!这里的“若”是一个动词,表示“顺从,听从”,用于古代封建礼制中,下级对上级的恭敬态度。这句话是诗的结尾,总结了全诗的主旨,即赞美鲁侯的功绩和威望,使得天下各族和小国都服从他的统治,而且上天也赐福于他,让他长寿保国 。 《墨子·尚贤中》中写到: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这段话出自《墨子·尚贤中》,是墨子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论述了尚贤使能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圣人之德的特点和作用 。意思是:圣人的道德品质,就像天空一样高远,就像大地一样广博。这里的“若”是一个比喻词,表示“像,如同”。这句话是引用《周颂》的一句诗,用来形容圣人的德行超越了常人,能够照耀天下,坚固不动 。 韩愈《师说》中写到:彼与彼年相若也。这段话出自韩愈的《师说》,是一篇论述从师求学的必要性和原则的文章。 这段话的意思是,当时的士大夫之族,如果听到有人说自己有老师或弟子,就会聚集起来嘲笑他们。他们问的原因是,他们认为那些人和他们的老师或弟子年龄相仿,学问相似,如果地位低微,就会觉得羞耻,如果官位高显,就会拍马奉承。这是一种对从师学习的轻视和鄙视的态度,也是导致“师道之不复”的根本原因。 若还是一个高频的取名用字,比如古装剧中的周芷若,“若”在的五行属性为“木”,取名寓意如下:
①柔美温柔:这是“若”字最直接的寓意,来源于它的象形含义和会意含义。取名为“若”的人,希望自己或者孩子有着女性的美德,温婉贤淑,柔情似水。 ②智慧灵敏:这是“若”字的引申寓意,来源于它的比喻含义和假设含义。取名为“若”的人,希望自己或者孩子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比喻事物,假设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③谦虚谨慎:这是“若”字的另一种引申寓意,来源于它的系缚含义。取名为“若”的人,希望自己或者孩子有着谦逊的品格,能够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不轻易冒险和冲动。 ④灵动多变:这是“若”字的又一种引申寓意,来源于它的多种用法。取名为“若”的人,希望自己或者孩子有着灵活的思维和多样的表达方式,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展现出不同的风采。 ===休息观景区=== (注:观景区图源ai绘画师图库) 关于汉字“若”的学习笔记就简单写到这里,欢迎指正。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一起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