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100个错别字辨析下

 呼呼的春风 2012-06-01

常见100个错别字辨析下

51.萎糜(靡)不振
〔例句]自从王书记来后,公司里重新建章立制,订出三年发展计划,萎靡不振的空气为之一扫。
    [辨析]形似致误。糜,《尔雅·释言》郭注;“粥之稀者曰糜。”这是煮米至烂的产物,故其字从米。由此引申出糜烂义。“靡”,义为“分散下垂之貌”,“分散下垂”有相违意,故其字从非。《曹判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靡”即指下垂,“风靡一时”“所向披靡”的“靡”皆有倒伏义。“萎靡不振”即精神状态下垂,这和稀饭是不相干的。
52.沉缅(湎)
〔例句]游手好闲,不思进取,后来又沉缅于赌博而不能自拔,终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缅,《说文》的解释是:“微丝也。”即最细的丝。由丝的细长引申出遥远义,“缅怀”的意思便是“遥远地思念”。“湎”从水,《说文》的解释是:“沉于酒也。”即通常说的贪杯。由酒引申开去,可泛指一切失去理智的迷恋。“缅”隐约有褒义,“湎”明显有贬义。沉、湎为同义语系,皆含溺于其中的意思。
53.名(明)信片
    〔例句〕事先买好一打名信片,全部贴上邮票,填好地址、姓名,过一段时间往信筒里丢一张。
    [辨析]音同致误。明信片是一种专供写信用的硬纸片,因为在付邮时不用另加信封。故称“明信片”。“明”是公开的意思。也指用这种硬纸片写成的信,如鲁迅在致日本友人增田涉的信中说:“明信片早已收到。”“名”的本义是名字,引申指名声、名誉,如“名闻遐迩”“文不虚传”;又可指有名的、出名的,如“名师出高徒”“名山大川”:还可用作动同、量词,但都不能和“信”组合。
54.  默(墨)守成规
〔例句〕只作一些小修小补,甚至默守成规,一成不变,那是很难改变这种不正常的市场关系的。
   (辨析)词义误解致误。墨指墨翟,战国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于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后因以牢固的防守为“墨翟之守”。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墨守”逐渐演化为固守成见,不知变通,词的感情色彩由褒转贬。不论褒义还是贬义,“墨守”均不能写作“默守”,因为它不是默默遵守的意思。
 55.大姆(拇)指
〔例句]日前逛书店,帮儿子买了一套“大姆指”丛书 他乐得直冲我竖大姆指。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姆,《说文》的解释是:“女师也。”本义指对未出嫁的女子负有教导责任的女教师,故从女母声,母兼表义。现泛指照管儿童料理家务的女子。拇,说文的解释是:“将指也。” 即手、脚的大拇指。大拇指在手、脚中的地位,犹如母亲在家庭中的“一家之上”的地位,故其字从手母声。大拇指专指第一个指头。 
56.沤(呕)心沥血
 (例句)在演出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她知难而上,沤心沥血,一心扑在舞台L。
    [辨析]形似音近致误。呕者,吐也;沥者,滴也。所谓“呕心沥血”意思是差点呕出心来,滴下血来,以此形容苦思冥索,费尽心血。《新唐书李贺传》:“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即以“呕心”极言李贺在创作上的投入。“沤”从水,《说文》的解释是:“久渍也。” 即物体在水中长时间地浸泡。若把心泡在水中,那就让人有点莫名其妙。
57. 凭(平)添
 〔例句〕阿秀淡淡地笑着,头上插着一朵山茶,又凭添了几分秀色。
    (辨析)音同致误。在现代汉语中,平、凭二字经常纠缠不清,如把“平心而论”写作“凭心而论”,“平白无故”写作“凭白无故”,等等。“平添”写作“凭添”,也是其表现之一。所谓“平添”,是自然而然地增添,这是由“平”的平静、平和的意义演化而来的。“平”表达的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依照或凭借的意思。
58. 出奇(其)不意
 (例句)小分队绕过后山,第二天晚上,出奇不意地出现在观众面前。
    [辨析]音同致误。“出其不意”,就字面意义解释,是趁别人没有想到。《孙子·计篇》中的名句:“兵者,诡道也。……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现泛指出乎意料。这里的“其”是代词。写作“出奇不意”,可能是因为其、奇同音而受到了“出奇制胜”的干扰,但这是说不通的。“其”和“不意”可以搭配,“其”是他、他们,“不意”是没想到,常见的主谓结构;而“奇”和“不意”搭配,则有点不知所云。
58. 修茸(葺)
 〔例句]待学生从农村基地回来时,校舍已修茸一新,三幢大楼披上了节日的盛装。
   〔辨析)形似误读致误。葺,音qi,从草,本义是指用茅草覆盖房屋,引申义泛指修理建筑物。“修葺”是同义语素构成的合成词。“茸”,读r6ng,《说文》的解释是:“草,茸茸貌。”本义为草初生时的柔软纤细的样子,引申义可泛指具有类似特征的东西,如细密的兽毛、松软的织物等。“茸”又是“鹿茸”的简称。但以上“茸’字均不能作动词用,更不能和“修”字搭配组词。
60. 亲(青)睐
  (例句]新款一上市便产生轰动效应,受到了年轻女性的亲睐,创造了夏季销售高峰。
    (辨析)音近义混致误。“青睐”没有“亲自”或“亲切”的意思。所谓“青睐”即青眼,和“白眼”相对,这里的“青”指黑色。《世说新语》说三国魏名土阮籍“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土,眼睛上翻,以白眼对之;见到喜欢的人,则眼睛平视,以黑眼对之。后因以“青白眼”表示欢迎和厌恶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青睐”便由此而来。
61. 磬(罄)竹难书
〔例句〕日本侵略者长驱直入,一路烧杀抢掠,丧失人性,犯下的罪行磐竹难书。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磐、罄二字读音均为qìng。“磬”,从石,《说文》的解释是:“乐石也。”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甲骨文形体左上方悬挂一物,右下方以手执物作敲击状。“罄”从缶,缶者,瓦罐也,《说文》的解释是:“器中空也。”引申指尽、完。成语“罄竹难书”,见《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古人曾用竹片作书写材料,“罄竹”便是用完所有的竹子,理应用“罄”而不用“磐,’
 62. 入场卷(券)
  〔例句〕法国队昨天发挥出色,战胜了东道主日本队,提前一轮获得了奥运会入场卷。
  〔辨析〕形似致误。两字的区别在下半部分。“卷”的形符为“巳”,像一个跪着的人,其本义指膝盖弯曲。古代书籍无论是竹简还是帛书,皆可卷起伸开,具有弯曲的特征,故书册、画轴之类皆可称卷,并可用卷来计量,如手不释卷、卷帙浩繁。“券”的形符为“刀”,《说文》的解释是:“券,契也。”即用作凭证的契据,大都以竹木分割而成,双方各执一半,以便相合验证,故其字从“刀”。“人场券”是入场的凭证,理应用“券”
而不用“卷”。
63. 声名雀(鹊)起
. 〔例句〕频繁妙作,即使赢得声名雀起,也只能说是浪得虚名,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拼析〕音同义混致误。雀,小鸟也,特指麻雀。其特点是脚短,翅短,整日跳跳蹦蹦,所以人们常用“雀跃”来表达一种欢快的气氛。“鹊”指喜鹊,《诗经》上说它善于做窝,成语有“鹊巢鸠占”。其生物学的特点是嘴尖尾长,翅膀有力,一飞冲夭。“声名鹊起”是说-个人名声大振,就像喜鹊一样一下子到了很高的位置。“雀”是不具备这一特点的。
64. 发韧(轫)
  〔例句〕据可靠资料证明,杭州的棉纺织业虽发展在拱璧区,其发韧地则在下城区江山弄。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两字皆为形声字。“韧”从“韦”,“韦”指皮革,以坚韧为特征,成语有“韦编三绝”。“韧”便是柔软而坚固的意思。“轫”从车,指支住车轮不让它转动的木头。车子要启动,第一件事便是要搬掉这块木头,这便是“发轫”。后用来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字汇·车部》:“去韧轮动而车行,故凡初为则曰发轫。”
65. 搔(瘙)痒
   〔例句〕老年人发生搔痒病,往往以躯干最痒,患者有针刺、灼热或虫爬行感。
   〔辨析〕形似义混致误。瘙痒病,医学上指一种有明显瘙痒感而没有原发性病变的皮肤病。瘙,音sāo,古书上指疥疮,故以“疒”为形符。搔,用指甲或其他物体轻轻抓挠,故以“手”为形符。瘙、搔两字词性不同,瘙是名词,搔是动词;“痛痒”是皮肤的一种感觉,“搔痒”,,则是止痒的一种动作。瘙痒病患者难免会搔痒,但搔痒者不一定都患有痰痒病。
66. 欣尝(赏)
   〔例句)不要总是挑剔,总是埋怨,换一副欣尝的眼光,你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辨析〕简化不当致误。尝,音cháng,“尝试”的尝,“誉”的简化字;赏,音Shǎng,“赏识”的赏,“赏”的简化字。尝、赏读音不同,字义有别,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字。也许因为“补償”的“償”简化为“偿”,于是有人误以为“赏”简化为“尝”,“欣赏”便常常误写为“欣尝”。为此,1986年10月10日《简化字总表》重新公布时,曾针对这一常见差错,特地加了一条注释:“尝:不是赏的简化字。賞的简化字是赏。”
67. 谈笑风声(生)
   〔例句)有“飞人”之称的美国篮球巨星乔丹,于5 月21日访问香港,面对记者的提问谈笑风声。
   〔辨析〕音同致误。成语“谈笑风生”,形容说话轻松自如,又说又笑,言辞诙谐,似乎搅动了周围的空气,营造了一种欢快活跃的气氛。“风生”其实就是“生风”,“生”是动词。“风声”,从字面看,是指风的声音,也可指消息,如“听到风声”“走漏风声”等。在“谈笑风生”这一结构中,“谈笑”是因,“风生”是果,浑然一体,词意显豁;误为“谈笑风声”,“风声”成了“谈笑”的对象,自是说不通的。
68. 人情事(世)故
   〔例句〕中国人重人情,讲关系,早已成为一种传统,因而有人情事故皆学问之说。
   〔辨析〕音同致误。“人情世故”原或作“人情世务”“人情世态”,指人世间的习俗和情态。通常说的是懂得人情世故,即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这里“人情”和“世故”并举,高屋建瓴,大处着眼,“人情”中包含“世故”,“世故”中包含“人情”。“事故”原用来指变故或缘故等义,现多用来指意外发生的损失或灾难。“事故”属于“世故”,但无法代替“世故”。“人情”和“事故”是无法对应的。
69. 有持(恃)无恐
   〔例句〕拿到批文以后,这家皮包公司有持无恐,公然在大楼前贴出了招聘广告。
   〔辨析〕形似误读致误,恃,音shi,不读chi.《说文》的解释是:“赖也。”即心中有所凭借、有所依仗的意思,故其字从心。《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古人把失母称为失恃。常用成语有恃才傲物、恃强凌弱等。持,义为拿着、握着,故其字从手;引申指主管、掌握等义。“有恃无恐”强调的是一种自以为有靠山的心理状态,自应用“恃”而不用“持”。
70. 额首(手)称庆
    〔例句〕北平最终获得和平解放,国人额首称庆;而梁思成夫妇昼夜圈点禁止炮轰地图一事,则成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永久佳话。
    〔辨析〕音同致误。额,眉毛以上、头发以下的部位,俗称“脑门子”。“额手”,是指以手加额,即把手放在脑门子上,这是人们在表示庆幸时的一种常见动作。首,本义为头.引申指最上面的、最前面的。“额首”,“首”如指头,额、首形成了包容关系,在逻辑上说不通;如果指最上面的,额之首称庆,同样让人莫名其妙。
71.  追朔(溯)
   〔例句〕读完此书,你不仅能追朔到自己姓氏的源头,还会增加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制度的知识。
   〔辨析〕音近形似致误。朔,音shùo,《说文》的解释是:“月一日始苏也。”意思是每逢农历初一,月亮“复苏”,由暗转明,故字形从月,屰(ni )声,“屰(逆)”亦表义,有逆转的意思。初一便称“朔日”。溯,音shùo,本义指逆流而上,故从水,朔声.“溯.暗含逆义;引申指往前推求、回想,如成语“追根溯源”。追、溯二字同义,都是动词。
72. 鬼鬼崇崇(鬼鬼祟祟)
   〔例句〕据小区保安反映.有两个鬼鬼崇崇的家伙,曾到过302室.形迹十分可疑。
   〔辨析〕形似误读致误。祟,音suì,不读ch6ng。“祟”是会意字,从示从出,“示”代表鬼神,所以《说文》的解释是:“祟,神祸也。”古人把天祸称为灾.人祸称为害,神祸称为祟。“祟”是鬼神出来作怪,贻祸人间。“崇”是形声字,其形符为山.本义指高大,由高大又引申出祟敬、崇拜义。鬼、祟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所以可以重叠连用,表达一种不光明正大的行为。
73. 金榜提(题)名
    〔例句〕饭店大堂张灯结彩,一派节日气氛。金榜提名的十大餐饮领军人物,将在这里接受颁奖。
    〔辨析〕音同义混致误。古代科举考试,共分三个等级:乡试、会试、殿试;殿试是最高一级。“金榜”是殿试公布考试结果的榜。所谓“金榜题名”,即在殿试的榜上写有名字,表示该考生已经被录取。后来常用来比喻获得某种资格或荣誉。“题名”和“提名”虽然同音,但意义有明显区别:“题名”是题上名字,这是已经揭晓的结果;而“提名’,是提到名字,只是获得一种候选资格。“提名”,并不意味着入选。
74. 走头(投)无路
〔例句〕看到来的人多,“梅花鹿”慌了神,走头无路之际,它“扑通”一声跳进了西湖。
  〔辨析〕音同致误。走,奔走;投,投靠。成语“走投无路”,说的是四处奔走,八方投靠,依旧无路可走,形容已经陷人绝境。巴金《谈(秋)》:“我的继母给逼得走投无路,终于卖尽一切还清了大哥经手的债。”走、投是两个可以并列的动词,表示想尽一切办法。“走投”误作“走头”,在语义上说不通,不少辞书都指出这是“以讹传讹”的产物。
75. 趋之若骛(鹜)
    〔例句〕任何一种产品,社会有需求,消费者能接受其价格,生产者必定趋之若鹜。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骛”从马,《广韵·遇韵》:“骛,驰也,奔也,驱也。’,本义指马的纵横奔驰,引申指追求、致力、从事,如成语“好高骛远”。“骛”也可写作“务”。“鹜”从鸟,通常认为指野鸭子,王勃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名句;也有人认为指家鸭。“鹜”的特点,是喜欢成群结队,所谓“趋之若鹜”,就是像鸭子一样一个接一个跑过去,比喻争相追求。从马的“骛”不具备这一特点。
76. 迁徒(徙)
    〔例句)鸟类的迁徒,不是一种被动的迁徒行为,而是一种主动的、看上去像有周密计划的旅行。
    〔辨析〕形似致误。徒、徙皆为双人旁,说明和行走有关。徒,《说文》的解释是:“步行也。”步行无所凭借,引申指空的,如徒手搏斗;又引申指白白的,如徒劳无益。徙,音xǐ,会意字。甲骨文从才从步,表示两只脚在路上走动;篆书变成从走从止,后隶化为徙。《说文》的解释是:“连也。”“连”同移,即迁移的意思。“迁徙”是同义语素联合成词,历来没有“迁徒”的说法。
77. 洁白无暇(瑕)
   〔例句)白色,给人一种清新的、洁白无暇的感觉,所以大部分的女性喜欢白色手机。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瑕、暇皆为形声字。“瑕”的形符是玉,《说文》的解释是:“玉小赤也。”其本义是指带有赤色的玉石,后转指玉上的斑点。由玉上的斑点又比喻人或物的缺陷,如“白璧微瑕”“瑕不掩瑜”。“暇”的形符是日,《说文》的解释是:“闲也。”即空闲。“洁白无瑕”说的是玉石上没有任何斑点,形容人的纯洁或物的纯净。“无瑕”是没有瑕疵,写成“无暇”,则成了没有时间。
78. 九宵(霄)
    〔例句〕一到球场上,李云顿时生龙活虎,早已把烦恼抛到了九宵云外。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宵,肖声。《说文》的解释是:“夜也。”如成语“通宵达旦”。宝盖头,表深屋,有晦暗义,突出夜色浓重。“肖”亦表意,象征白日消尽.夜幕降临。霄,从雨,肖声。《说文》的解释是:“雨霰为霄。”“霄”即霰(xiàn),一种落地即化的小冰粒。这是“霄”的本义。又引申指云,指天,如云霄、重霄。“九霄”即九天,极言天高处,所谓九霄云外。写作“九宵”,成了九个晚上。
79. 渲(宣)泄
   〔例句〕情绪不佳要渲泄,如不能奏效,干脆痛哭一场。哭是渲泄情绪的一种好方法。
〔辨析〕音近致误。宣,《说文》的解释是:“天子宣室也。”段玉裁注“宣室”即“大室”。后引申指广、大,或使之广,使之大。宣布、宣扬、宣传,都是通过“宣”让有关思想、知识或信息得到传播、散发,从而扩大影响;宣泄则是通过“宣”让情绪从里向外吐露、发泄,以达到精神调节的目的。“渲”即渲染,中国画技法的一种.指用水墨或颜色加以烘染,以增添作品的质感,和情绪无关。
80. 寒喧(暄)
〔例句〕一天,英王乔治六世拜访萧伯纳,因兴趣爱好和文化修养不同,两人寒喧之后很快沉默无言。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寒暄”指一种礼貌行为,即见面时嘘寒问暖的意思。暄、喧二字,声符皆为“宣”,但形符不同。“暄”字从日,字义和热量有关,指温暖;“喧”从口,字义和声音有关,指喧闹。“寒暄”是一正一反两个语素联合构成的词,和“动静”“好歹”“咸淡”的构词方式一样。“寒冷”的寒和“喧闹”的喧,无法搭配。
81. 弦(旋)律
〔例句)绿树婆娑,琴声悠扬,整个岛上荡漾着优美的弦律,让人如临仙境。
  〔辨析〕音近义混致误。弦,音xián,指乐器上用以发音的丝线、铜丝或者钢丝;旋,音xuán,义为转动、盘绕。所谓“旋律”,其实就是通常说的曲调。它是若干乐音在某一特定的音乐构思中,通过时值长短的变化和音符高低的交替而有组织地表现出来的。这种乐音的组合,具有回旋反复的特点,故名旋律。“弦”只和弦乐器有关,除了弦乐器,还有管乐器、打击乐器、键盘乐器等等,弦律是无法代替旋律的。
82. 膺(赝)品
 〔例句〕灯光下面,人头攒动。这条街上陈列的,其实大都是膺品,但还是热闹非凡。
  〔辨析〕形似致误。膺、赝皆为形声字。膺,形符为月(肉),其本义指胸,如“义愤填膺”。李白《蜀道难》诗中,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名句。赝,声符为“雁”(yàn),原形符为火,其本义指火色。古代陶器以火色别优劣,弄虚作假者往往通过改变火色以次充好,故“赝”引申指伪造的东西。从“月”的“膺”和肉体有关,从“贝”的“赝”和价值有关,这是识别膺、赝的关键。
83. 不能自己(已)
    〔例句〕三年的汗水,终于有了回报。站在领奖台上,她兴奋得不能自己,泪水刷刷地流了下来。
    〔辨析〕形似致误。己、已二字,一个不封口,一个半封口,另外还有一个“巳”字全封口,这三个字在字形上十分相近。“己”即自身,在现代汉语中,“自己”是一个常用词,“自已”却是一个文言结构,如果对“已”字没有充分的了解,“不能自已”是很容易写成“不能自己”的。《广韵·止韵》:“已,止也。”《三国志》说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到死才能停止。“兴奋得不能自已”,是指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无法让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从语法角度来说,“不能”是无法修饰“自己”的。
84.尤(犹)如猛虎下山
    〔例句〕埋伏在左侧的三连,听到冲锋号响,尤如猛虎下山,直扑敌人阵地
    〔辨析〕音同致误。“尤”为指事字,在甲骨文、金文中,从又从一,指手上生出的赘物,此义后写作疣。“尤”被借用指特异的、突出的,如“无耻之尤”;又引申为副词,义为更加、格外,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名句:“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犹”繁体字写作“猶”,指一种猿类动物;后假借为动词,义为如同,并可用作副词,义为尚且、还。“犹如猛虎下山”即如同猛虎下山,这是一种比喻用法,指出两者状态的相似,而没有程度的比较,故不能写作“尤如”。
85.竭泽而鱼(渔)
   〔例句〕粗制滥造,哄抬市价,这种竭泽而鱼的做法,最后必然会让自己受到惩罚。
   〔辨析〕音同致误。鱼为象形字,在甲骨文中便为游鱼的形状。《说文》的解释是:“鱼,水虫也。鱼尾与燕尾相似。”此义古今相同。渔为会意字,从水从鱼,即捕鱼的意思。鱼和渔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成语“蝎泽而渔”,即排尽湖泊或池塘中的水捕鱼,比喻贪图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眼光。此处的“渔”是一种行为,理应用“渔”而不用“鱼”。
86.滥芋(竽)充数
    〔例句)自从钢琴热掀起后,钢琴教师身价倍增,一批“三脚猫”也混迹其中,滥芋充数。
    〔辨析〕形似致误。“芋”指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茎富含淀粉,即日常食用的芋头,故其字从“艹”。“竽”为一种古乐器,类似于现在的笙,多用竹管制成,故其字从“竹”。成语“滥竽充数”见于《韩非子》,说的是一位南郭先生,本不擅长吹竽,也装模作样成了皇家乐队里的演奏员,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南郭先生吹的是“竽”而不是“芋”,芋头是只能食用而不能吹奏的。
87.世外桃园(源)
    〔例句)阳光穿射而入,配着店堂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书架,真是一个书香花香阳光普照的世外桃园。
    〔辨析〕音同致误。一个是“公园”的园,一个是“水源”的源,字义迥然有别。“桃源”其实是“桃花源”的简称,典出陶渊明的千古名作《桃花源记》。“桃花源”一名因“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而来。这是作者虚构的一个丰衣足食、和谐安宁的美好世界。“桃源”误作“桃园”,“理想国”便成了种植桃树的园林,大大减弱了词语的典故色彩。记住词语的出处,也许有助于避免差错。
88. 脏(赃)款
    〔例句〕在调查过程中,陈又将大批脏款转移至岳父处,专案组找他谈话时,他依旧装得若无其事。
    〔辨析〕形似致误。赃、脏均为简化字。“赃”的繁体字写作“贓”,从贝藏声,藏亦表义,表示藏纳。《正字通·贝部》对“赃”的解释很明确:“赃,盗所取物,凡非理所得财贿皆曰赃。”本义指“盗”所窃取的财物,引申指一切“非理所得”的“财贿”。“赃款”即通过非法手段牟取的钱财。“脏”对应的繁体字有二:一为“内髒”的“髒”,一为“骯髒”的“髒”。前者无法和“款”搭配,从来没有“髒款”一说;后者只是指不干净,也无法揭示“赃款”的特殊性质。
89. 醮(蘸)水
    〔例句〕桌子上依旧放着文件夹,醮水笔;文件夹平摊着,仿佛主人随时会来办公似的。
    〔辨析〕形似致误。蘸、醮虽只是一个草头之差,但它们是形、音、义皆不同的两个字。醮,音jiào,古代结婚时的一种仪式,因举行时须以酒敬神,故其字从酉。女子丧夫后再嫁称“再醮”,意思是再行一次醮礼。蘸,音zhàn,《说文》的解释是:“以物没水也。”指在液体或液状物中沾一下再离开。宋诗人徐俯在《春日游湖上》中写道:“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这个“蘸”字便用得十分传神。“蘸水笔”是一种蘸着墨水书写的文具,和“醮”自是毫不相干。
90. 蜇(蛰)伏
    (例句〕这些人往往不露形迹,蜇伏一隅,其实却是胸怀绝技,千万不能怠慢。
〔辨析〕形似音同致误。蜇即海蜇,海里的一种生物,形如张开的伞,下面有许多触手,可以食用。餐馆里往往把“海蜇”误为“海蛰”。蛰,本义指动物冬眠,藏在一处不吃不动。《说文》关于‘蛰”的解释便是“藏也”。“蛰伏”是形容冬眠的一种状态,也可引申指像冬眠一样巧妙隐身,尽力不引人注意。《玉篇·虫部》形容“蜇”是“形如覆笠,常浮随水”,可见“蜇”并不具备“蛰伏”的特点,“蛰伏”是不能写作“蜇伏”的。
 91. 装祯(帧)
    〔例句〕这套书由名家装祯,用料并不高档,但显得相当别致,在书市一亮相便赢得喝彩。
    〔辨析〕形似致误。“祯”为示旁,《说文》的解释是“祥也”,指表示吉祥的符瑞,故多用于人名。“帧”本指画幅,因用料多为绢,故其字从“巾”。绢张于竹格之上,犹如油画布张于木框之上,由此“帧”可引申作量词,一幅画可称一帧画。“装帧”一词当和书画有关,但现已成为出版的专门用语,指对出版物形式的一种总体设计,包括封面、版式、插图、装订以及材料等等。从语法角度分析,“装帧”是动宾结构,“祯”显然不能作为“装”的对象。
92. 饮鸠(鸩)止渴
    〔例句〕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不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热衷于打价格战,是无异于饮鸿止渴的。
    〔辨析〕形似致误。鸩,音zhèn,,传说中的一种毒鸟;据说用这种鸟的羽毛泡酒,可以致人于死。成语“饮鸿止渴”或源于《后汉书》,其中的“鸩”便是指这种毒酒,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只顾眼前的困难而不顾致命的后果。鸠指像鸽子一类的鸟,常见的有斑鸠、山鸠等。这种鸟的名声虽然也不算好,什么鸠形鹄面、鸠占鹊巢之类,但“毒鸟”是绝对说不上的。
93. 坐阵(镇)
    〔例句〕先是坐阵香港,从外部着手,在美国开研讨会;造足国际声势以后,再向国内渗透。
    〔辨析〕音同致误。镇指镇守。所谓“坐镇”,本指军事长官在某地亲自守卫,后泛指领导者或主事者亲临现场指挥或压阵。如:总工程师坐镇施工现场,董事长坐镇训练营地。“坐镇”之所以不同于“视察”,是因为它强调时间的持续性。凡坐镇都不是临时性的。阵,本指古代作战队形的排列或组合方式,如排兵布阵、阵容整齐,也可泛指阵地、阵营。“坐阵”字面意思是坐于阵地之中,容易引起误解。
94. 旁证(征)博引
    〔例句〕陈教授授课的最大特点,是善于旁证博引,单是一句“手如柔荑”,引了二十几条书证。
    〔僻析〕音近致误。“旁征博引”义为说话或作文时广泛地引用材料。就构词角度来说,这是“征引”一词通过“镶嵌”的手法扩充而成。如“仇恨”镶嵌成“深仇大恨”,“是非”镶嵌成“惹是生非”,“见识”镶嵌成“远见卓识”,等等。“征引”一词不作“证引”,故“旁征博引”也不宜写作“旁证博引”。词形同样应该遵守约定俗成的原则。
95. 灸(炙)手可热
〔例句)三年以前,他买下了天辉大楼,开了一座娱乐城,成了当地威震一方、灸手可热的人物。
〔辨析〕形似致误。灸,音jiù,形声字,从火久声。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说文》的解释是:“灸,灼也。”即用艾绒熏灼人体的穴位。此字古今同义。炙,音zhi,会意字,上面是肉,下面是火,本义即为以火烤肉。成语“炙手可热”,意思是把手靠上去,手立即可以烧热,以此形容权势逼人。“灸手”是无法表达这层意思的。
96. 九洲(州)
  〔例句)“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妈妈在月色之下,哼着古老的曲子。
   〔辨析〕音同义混致误。州,本义指水中陆地,《说文》说“水中可居者曰州”。传说大禹治水将中国分成九个区域,《书·禹贡序》说“禹别九州”,于是,“州”又用来指称行政区划。“九州”成了中国的别称。“州”的本义则另加三点水写作“洲”。“洲”可大可小,大的如欧洲、亚洲,小的如橘子洲、鹅鹉洲。有“七大洲”,却没有“九洲”。
97. 床第(笫)之私
〔例句〕夜幕降临,浏览街头书摊,发现前些日子泛滥的渲染床第之私的东西,明显有所收敛。
〔辨析〕形似致误。“第”本指“以韦束物”.因为“束之不一”,便分出了次第。这是“第”的本义。第、笫均从竹,但下半部分写法有别。笫,音zǐ.和“姊妹”的“姊”同一声符。“笫”本义为床上竹编的席子,所以又可作床的代称。“床”和“笫”联合构成“床笫”一词.常用来指闺房之内或夫妻之间的隐秘,这便是“床第之私”。自古以来,没有“床第”一词。
98. 姿(恣)意妄为
    〔例句〕纪律是必不可少的,在一个集体里,任何人都不能姿意妄为,否则便无法保证正常秩序。
    〔辨析〕音近形似致误。姿、恣均为形声字。姿,从女次声,《说文》的解释是:“姿,态也。”“姿态”一词,便是两个同义语素联合成词。也可特指容貌,多用于女性,如“国色天姿”。恣,从心次声,《说文》的解释是:“恣,纵也。”指主观上不加约束,如“恣情享乐”“暴戾恣睢”。恣意妄为的“恣意”,意思也是由着性子乱来。总之,姿是名词,恣是动词,只有“恣意”才会导致“妄为”。
99. 编篡(纂)
    〔例句〕编写班子确定以后,立即开展市场调查,在充分把握读者需求以后,才正式进入编篡阶段。
    〔辨析〕形似致误。“纂”形符为丝.本义指赤色的丝带。凡丝带皆按一定的规则编织而成,由此引申出编排整理的意思。所谓“编纂”,既可指出版意义上的编辑,也可指写作意义上的撰修。篡,音cuàn,形符为古“私”字。《说文》的解释是:“逆而夺取曰篡。”古代多指臣子夺取君主的地位,也可指为了一己之私利、用作伪手段来改动文件或典籍。“纂”是中性词.“篡”是贬义词.在感情色彩上不能混为一谈。
100. 做(坐)月子
〔例句〕做月子要讲科学保健,从分娩结束到身体恢复孕前状态,一般需要6--8周。
  〔辨析〕音同致误。“坐”是个会意字,“象二人对坐土上形”,《说文》的解释是:“坐,止也。”坐是一种止息方式。所谓“坐月子”.是指妇女在生下孩子后一个月里休息和调养。“坐”是这一个月的主要任务。如果说“坐”是一种静态的话,“做”则是一种动态,指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妇女生孩子已经付出极大的心力和体力,生下孩子后还要“做”一个月,如何承受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