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任务群:重塑语文阅读教学方式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

 新用户78684458 2023-08-04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学习任务群:重塑语文阅读教学方式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

  朱 平     许芳红

图片

摘  要:“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选取的五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从学习任务群的角度来说,这是重塑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认为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一是把握教材逻辑,构建目标体系;二是立足单篇文本,打通单元教学;三是设计学习任务,落实核心素养。本文结合《我与地坛》单篇文本教学案例,《赤壁赋》《登泰山记》整合教学案例,从实践角度谈及重塑阅读教学方式。

关键词:部编教材;目标体系;学习任务;核心素养

图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①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通过“任务群”的展开,保证学生能向“未知”进行不同方向的探索。②从学习任务群设计的角度来说,要使新教材、新高考引领下的语文教学卓有成效。根据笔者教学实践,我们认为需要抓住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图片

一、把握教材逻辑,构建目标体系

“部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认为教师要充分认识某一单元要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在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学段占据什么样的位置,通过这一单元,要让学生学会什么,学到怎样的程度。③所以,教师在教授某一单元时,要反复研读学习提示,明白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把握单篇课文教学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构建清晰的单元教学目标体系。“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每篇文本的教学目标重点可定位如下:

《故都的秋》——通过品味语言,了解作者抓住“秋味”, 调动各种感官描写景物。

《荷塘月色》——重点学习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融入情感,如何描写荷塘月色。

《我与地坛》——通过赏析和朗读,分析景物描写特点和作用,理解作者对生命独特的感悟。

《赤壁赋》——落实好文言知识,梳理文中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抓住景物、情感、哲理相融的特点。

《登泰山记》——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景物描写特点,领略泰山山水和文化之美。

教师可以根据每篇文本的特性和个性,构建符合教学实际的单篇课堂教学目标,重点突破。本单元篇目的教学目标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成为一体。

从学科素养指向来看,本单元指向“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④教师只有把握“部编版”高中教材的逻辑体系,对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心中有数,准确定位,找准篇目之间关联,由单篇文本到单元文本逐步推进,构建出明确具体的目标体系。

图片

二、立足单篇文本,打通单元教学

我们认为在处理“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时,可以本着“精教单篇、统筹单元”的原则,打通文本与文本、文本与单元的教学,也可以读细(内容理解)、读深(主题理解)、读厚(人文体会)。⑤

从单篇文本内容来看。本单元精选的五篇文本,有吟唱故都之秋;有描摹荷塘月色;有北京地坛引发的生命历程;有泛舟赤壁的古今慨叹,登临东岳的人生畅想。部编本教材给教师提供了易学好教的文本,并明确了课文单篇目标和单元目标,教师应该以实现单篇目标为基础,进而实现单元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教者应该精教单篇文本,确保学生“一课一得”。

从单元学习任务来看。本单元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有独到思考;丰富学生审美趣味,启迪学生对文化、哲理的思索;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珍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了解散文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进行写作。本单元专题学习立足课文语言文字赏析,并透过语言文字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追寻作者思想感情背后的深层原因。⑥

本单元打通散文教学与文言文教学之间的界限,重新组元,落实“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教学,可从“意象”“行文”“格局”三个视点,进行文体视域下的单元比较阅读。⑦苏轼《赤壁赋》和姚鼐《登泰山记》两篇文言散文,可通过对比阅读和拓展阅读,理解古代文人的人生抉择与态度。

图片

三、设计学习任务,落实核心素养

徐思源老师认为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和发展状况,依据任务群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⑧“部编版”高中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可对教材资源进行重组和融合,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性地在探究和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有所得。

教者可以创设特定情境。《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三篇文章,可将“景物描写中的独特人生感悟”作为任务进行教学。可从编辑部的审稿视角看《荷塘月色》及《故都的秋》。可把苏轼《赤壁赋》与姚鼐《登泰山记》写景比较,探析作者在山水中寄托的情感和哲理,理解古代文人在自然山水中的人生抉择与态度。

任务群学习的核心在于“任务”设计,可以借助任务单进行跟踪反馈。任务单设计要围绕同一专题来展开,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中完成任务。⑨可以赏析本单元篇目中情与景的关系,设计拟写拍摄脚本的任务,创新尝试制作视频的任务。可以围绕“节气”的写作任务,进行编辑全班习作、拟定书名、撰写序言的学习项目,在具体的项目中完成任务。可以围绕专题进行写点评、录视频、作研讨、微写作等。

图片

比较阅读设计

意象·行文·格局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

1. 围绕“意象”“行文”“格局”这三个视点,探析三篇文章不同的散文特质。

2. 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作家的气质风貌、作品的审美追求和艺术特质。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学生活动

学习任务一:赏析意象,探究心境

【任务设计】

1. 意象和作者心境之间有一定联系,结合这三篇文章作者所选取的意象,探究这些意象与作者心境之间的关联。

(1)郁达夫通过对“江南的秋”与“北平的秋”不同地域中的典型意象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比较,呈现故都之秋“清、静、悲凉”,这种清冷基调透露出作者独特文人审美情趣。

(2)朱自清围绕“荷塘”“月色”,通过选取虚实的几组意象,呈现作者内心的“颇不宁静”,体现出作为清华大学教授所独有的学者品位。

(3)史铁生通过三次景物描写,选取不同的生命意象在作者的心路历程中所起的作用,启迪作者在沉思中看到时间,认识自己,树立信心,促成自身与命运的和解。

学习任务二:寻文觅路,分析结构

【任务设计】

2. 分析《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这三篇文章中,作品所呈现出的内部结构,体会不同作家在行文构思上的独特魅力。

(1)《故都的秋》:在对比中显现虚实关系,首尾呼应,在行文中以情驭景,驰骋思绪。

(2)《荷塘月色》:以游踪为序,由实而虚,结构圆融,体现传统文学的严谨。

(3)《我与地坛》:行文自由,跳跃随性,不受拘束,在哲思中体现思想锋芒。

学习任务三:审美鉴赏,体悟格局

【任务设计】

3. 由于作家气质风貌的不同,作品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审美追求和艺术特质。从抒情手法和气度格局等方面分析三篇文章各自的妙处。

(1)《故都的秋》:立足北平,旁及江南,行文恣肆,偏重感性,格局相对较大。

(2)《荷塘月色》:囿于个人天地,移步换景,定点观察,抒写个人情愫,格局拘谨。

(3)《我与地坛》:选取自然永恒形象,时间跨越四百年,寓情于理,体悟生命,格局较大。

整合教学设计

一程山水一人生

——苏轼《赤壁赋》与姚鼐《登泰山记》写景比较探析

一、学习任务

1. 赏析两篇文章的景物描写,探究苏轼和姚鼐在山水美景中寄托的情感和哲理。

2. 通过对比阅读和拓展阅读,理解古代中国文人在自然山水中的人生抉择与态度。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学生活动

学习任务一:泛江望月,登山临雪

   【任务设计】

假如有一条时间隧道,让你穿越到苏轼与姚鼐创作《赤壁赋》和《登泰山记》之时,你能感知到他们是在怎样的心境下泛江望月,登山临雪,并且进行创作的?

1. 通过写作背景,比较阅读

2. 小组合作探究,鉴赏阅读

(1)《赤壁赋》写景:赏“江月”,感“情怀”

清风明月之美,俏丽柔和之美,乐而扣弦。这是眼中“赤壁之水月”,自然之美。

英雄人物之兴亡,现实的苦闷与悲伤,人生苦短与渺小。这是心中“历史之水月”,心灵之叹。

水月永恒,自然无禁,目视耳闻之美,充满人生哲理。

(2)《登泰山记》写景:研“风雪”,悟“哲理”

自然之美:苍山负雪,气象万千,雄浑壮丽。

人生之美:乘雪赴山,兴奋无畏,豪迈洒脱。

哲理之美:历经风雪,勇于攀登,抵达绝美。

任务小结:

苏轼“泛江望月”,写出了“赤壁之水月”“历史之水月”“哲理之水月”,在矛盾交织中,豁达自适。

姚鼐“登山临雪”,感悟到“自然之美”“人生之美”“哲理之美”,在风雪激荡中,淡定自如。

他们都历经人生重大转变,在自然山水中寄托哲思。

学习任务二:神与物契,心灵远游

【任务设计】

比较阅读,比较苏轼“夜游赤壁”与姚鼐“登山临雪”的“目的”有何异同?

任务小结:

异:苏轼被贬,夜游赤壁,在赤壁“水月”的悲喜之中,超然物外,实现精神的突围。

姚鼐辞官,登山临雪,在对苍山“风雪”的赞美之中,超然洒脱,获得精神的滋养。

同:自然山水,成为古代文人安放心灵的地方,他们暂且将心灵寄托在山水之间,获得精神的成长。

学习任务三: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任务设计】

中国古代文人常在自然山水中寄托情怀,通过山水自然之景,获得物我相融的精神境界。结合所学文章或者课外阅读,谈谈你所接触到的文人在山水中获得的人生感悟。

任务示例:

(1)《醉翁亭记》:欧阳修把情怀寄托在自然山水中,将遭受打击的抑郁之情与与民同乐的豁达的人生之理融入(秀丽的醉翁亭)中。

(2)《小石潭记》:柳宗元把心灵安放在自然山水中,将苦闷失意之情与寄情山水的人生之理融入(小石潭的清幽)中。

总而言之,“部编本”高中教材的推行是重新审视语文教学的一次机会,也是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变革的一次机遇,是语文核心素养落实的一次契机,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把握好以上三个关键环节,紧紧围绕“学生如何学”来开展,才能真正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注释】

①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8-9,17-18

②黄邵震.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师角色转变[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2020.(06):16

③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8

⑤周康平.读细、读厚、读深:提高写景抒情散文鉴赏能力——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学习任务设计。[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20.(11):21

⑥邱学道,张秋玲. 情与景的交响——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专题学习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2019.(12):33

⑦黄会兴.文体视域下的单元比较阅读——读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三篇现代写景散文[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20.(7.8):39

⑧徐思源.“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2020.(06):09

⑨桂芳.专题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有效途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2021.(04):3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