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 第六十七卷 忠节 一 一

 新用户4541Ay47 2023-08-04 发布于上海

第六十七卷 忠节 一 一

徐  州  府

        汉

周  苛

周苛,沛人。初以客从沛公,及入关,以苛为御史大夫。楚围荥阳急,汉王遁去,使苛守荥阳。楚破荥阳,生得苛。项王爨大鼎于宇下,谓苛曰:为我将,我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不从,则烹。苛嫂骂曰: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 !羽怒,指左右摔苛。苛奋身蹈鼎而卒。后论功,封苛子成为高景侯。

(丰县志)

龚  胜

龚胜,楚人,字君宾。少好学明经,为郡吏。

三举孝廉,以王国人,不得宿卫。补吏,再为尉,一为丞,胜辄至官乃去。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引见,胜荐龚舍及亢父宁寿、济阴侯嘉,有诏皆征。胜曰:窃见国家征医巫,常为驾,征贤者宜驾。上曰:大夫乘私车来邪 ?胜曰:唯唯。有诏为驾。龚舍、侯嘉至,皆为谏大夫。宁寿称疾不至。

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泰奢,刑罚泰深,赋敛泰重,宜以俭约先下。其言祖述王吉、贡禹之意。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徒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诸吏给事中。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司隶鲍宣、光禄大夫孔光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王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由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 ?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 !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先是常又为胜道高陵有子杀母者,胜白之,尚书问:谁受?对曰:受夏侯常。尚书使胜问常,常连恨胜,即应曰: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奏事不详,妄作触罪。胜穷,无以对尚书,即自劾奏与常争言,污辱朝廷。事下御史中丞,召诘问,劾奏胜吏二千石,常位大夫,皆幸得给事中,与论议,不崇礼义,而居公门下相非恨,疾言辩讼,媠谩亡状,皆不敬。制曰:贬秩各一等。胜谢罪,乞骸骨。上乃复加赏赐,以子博为侍郎,出胜为渤海太守。胜谢病,不任之官,积六月免归。

上复征为光禄大夫。胜常称疾卧,数使子上书乞骸骨。会哀帝崩,王莽白太皇太后,使谒者仆射策诏遣之。遂归,老于乡里。郡二千石长吏初到官,皆至其家,如师弟子之礼。

莽既篡国,明年,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安车驷马迎胜,即拜,秩上卿。先赐六月禄直以办装,使者与郡太守、县长吏、三老官属、行义诸生千人以上,入胜里致诏。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为床室中户西南牖下。使者要说,至以印绶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使者五日一与太守俱问起居,为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言:朝廷虚心待君以茅土之封,虽疾病,宜有行意。胜自知不见听,即谓晖等:吾受汉家厚恩,亡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因敕以棺敛丧事:衣周于身,棺周于衣。勿随俗动吾冢,种柏,作祠堂。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门人衰经治丧者百数。有老父来吊,哭甚哀,既而曰:嗟呼 !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龚生竟天天年,非吾徒也。遂趋而出,莫知其谁。胜居彭城廉里,后世刻石表其里门。

(铜山县志)

吴  树

吴树,下邳人。桓帝时为宛令,之官辞梁冀,冀宾客布在县界,以情托树。树对曰:小人奸蠹,比屋可诛。明将军以椒房之重,处上将之位,宜崇贤善,以补朝阙。宛为大都,士之渊薮,自侍坐以来,未闻称一长者,而多托非人,诚非敢闻 !冀默然不悦。树到县,遂诛杀冀客为人害者数十人,由是深怨之。树后为荆州剌史。临去,辞冀,冀为设酒,因鸩之。树出,死车上。

(邳志补)

陈  球

陈球,字伯真。父亹,广汉太守。球少涉儒学,善律令。阳嘉中,举孝廉,稍迁繁阳令。时魏郡太守讽县求纳货贿,球不与之,太守怒而挝督邮,却令逐球。督邮不肯,曰:魏郡十五城,独繁阳有异政,今受命逐之,将致议于天下矣。太守乃止。

复辟公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桂阳黠贼李研等群聚寇钞,陆梁荆部,州郡懦弱,不能禁,太尉杨秉表球为零陵太守。球到,设方略,期月间,贼虏消散。而州兵朱盖等反,与桂阳贼胡兰数万人转攻零陵。零陵下湿,编木为城,不可守备,郡中惶恐。掾史白遣家避难,球怒曰:太守分国虎符,受任一邦,岂顾妻孥而阻国威重乎 ?复言者斩!乃悉内吏人老弱,与共城守。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多所杀伤。贼复激流灌城,球辄于内因地势反决水淹贼。相拒十余日,不能下。会中郎将度尚将救兵至,球募士卒,与尚共破斩朱盖等。赐钱五十万,拜子一人为郎。迁魏郡太守。

征拜将作大匠,作桓帝园陵,所省巨万以上。迁南阳太守,以纠举豪右,为势家所谤,征诣廷尉抵罪。会赦,归家。

复拜廷尉。熹平元年,窦太后崩。太后本迁南宫云台,宦者积怨窦氏,遂以衣车载后尸,置城南市舍数日。中常侍曹节、王甫欲用贵人礼殡,帝曰:太后亲立朕躬,统承大业,岂宜以贵人终乎 ?节等复欲别葬太后,而以冯贵人配祔。诏公卿大会朝堂,令中常侍赵忠监议。太尉李咸时病,乃扶舆而起,捣椒自随,谓妻子曰:若皇太后不得配食桓帝,吾不生还矣。既议。坐者数百人,各瞻望奠肯先言。赵忠曰:议当时定。球曰:皇太后以盛德良家,母临天下,宜配先帝。忠笑而言曰:陈廷尉宜便操笔。球即下议曰:皇太后自在椒房,有聪明母仪之德。遭时不造,援立圣明,承继宗庙,功烈至重。先帝晏驾,因遇大狱,迁居空宫,不幸早世,家虽获罪,事非太后。今若别葬,诚失天下之望。且冯贵人冢墓被发,骸骨暴露,与贼并尸,魂灵汗染,且无功于国,何宜上配至尊 ?忠省球议,作色俛仰,蚩球曰:陈廷尉建此议甚健!球曰:陈、窦既冤,皇太后无故幽闭,臣常痛心,天下愤叹。今日言之,退而受罪,宿昔之愿。公卿以下,皆从球议。李咸始不敢先发,见球辞正,然后大言曰:臣本谓宜尔,诚与臣意合。会者皆为之愧。帝谓节等:窦氏虽为不道,太后有德于朕,不宜降黜。议者乃定。

六年,迁球司空,以地震免。拜光禄大夫,复为廷尉、太常。光和元年,迁太尉,以日食免。复拜光禄大夫。明年,为永乐少府,乃潜与司徒河间刘邰谋诛宦官。事未及发,球书劝邰曰: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社稷镇卫,岂得雷同容容无违而已。今曹节等放纵为害,而久在左右,又公兄侍中受害节等,永乐太后所亲知也。今可表徙卫尉阳球为司隶校尉,以次收节等诛之。政出圣主,天下太平,可翘足而待也。

阳球小妻,程之女,璜用事,惧迫,以球谋告节。球等皆下狱死。时年六十二。

子瑀,吴郡太守。璃弟琮,汝阴太守。球弟子珪。

(邳志补)

魏  讽

魏讽,字子京,沛人。有才名,倾动邺都。钟繇辟之以为西曹掾。曹操征汉中,未返,讽潜结众,又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未及期,神惧,以告操子丕,讽见杀。一时坐死者数十人,繇亦坐免。(按讽为人,他无所考,云有才能,倾动钟繇,殆亦非碌碌者。其谋袭邺,自为汉讨贼,不幸未就而死,其志固可嘉也。史以谋反伏诛,党于曹氏,岂为定论 ?)

(沛县志)

      晋

刘毅  刘迈

刘毅,字希乐,彭城沛人。少有大志,不修家人产业。仕为州从事,桓弘以为中兵参军属。

桓玄篡位,毅与刘裕、何无忌等起义兵讨玄及其将。战于江乘、罗落桥、覆舟山,皆大破之。玄军奔散,乃逼帝及琅邪王西上。毅追及玄,战于峥嵘州。乘风纵火,尽锐争先,玄众大败,烧辎重夜走。

及玄死,毅与诸将讨破桓振于江陵。振乘舆反正,毅执玄党尽杀之。诏以毅为豫州剌史。以匡复功,封南平郡开国公,进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荆州剌史,加督交、广二州。刘裕以毅贰于己,率军攻之,毅众散,自缢死。

兄迈,字伯群。少有才干,为殷仲堪中兵参军。桓玄之在江陵,甚豪横,曾于仲堪厅事前戏马,以稍拟仲堪。迈时在坐,谓玄曰:马稍有余,精理不足。仲堪为之失色。后为竟陵太守。及毅与裕等同谋起义,迈将应之,事泄,为玄所害。

(沛县志)

朱  绰

朱绰,沛人也。世为将。父腾,建威将军、吴国内史。兄宪及斌,并为西中郎袁真将佐。桓温伐真于寿阳,真以宪兄弟潜通温,并杀之。绰逃归温,每战常居先,不避矢石。寿阳平,真已死,绰辄发棺戮尸。温怒,将斩之,温弟冲苦请得免。绰受冲更生恩,事冲如父。参冲车骑军事、西阳广平太守。及冲薨,绰呕血死。

(沛县志)

       南朝  宋

朱龄石

朱龄石,字伯儿,沛人,绰子也。少好武事,不治崖检。武帝克京城,以为建武参军。从至江乘,将战,龄石言世受桓氏恩,不容以兵刃相向,乞在军后。帝义而许之。以为镇军参军,迁武康令。

县人姚系祖专为劫盗,郡县畏不能讨。龄石至县,伪为与亲厚,召为参军。系祖恃其强盛,乃出应召。龄石斩之,率吏人至其家,悉杀其兄弟徒党,由是一部得清。

后为徐州主簿,复为高祖参军。龄石有武干,又练吏职,帝甚亲委之。平卢循有功,为西阳太守。

义熙九年,徙益州剌史,为元帅,伐蜀。初,帝与龄石密谋进取,曰:刘敬宣往年出黄虎,无功西退。贼谓我今应从外水往,而料我出其不意,犹从内水来也,必重兵守涪城,以备内道。若向黄武,正眵其计。今以大众自外水取成都,疑兵出内水,此制敌之奇也。而虑此声先驰,贼审虚实,别有函,封付龄石,署曰:至白帝乃开。诸军虽发,未知处分所由。至白帝,发书,曰:众军悉从外水取成都;臧熹、朱林于中水取广汉;使赢弱乘高舰十余,由内水向黄虎。谯纵果备内水,使其大将谯道福以重兵戍涪城,遣其前将军侯辉、蜀郡太守谯诜等率众万余屯彭模,夹水为城。

龄石至彭模,诸将以贼水北城险阻众多,咸欲先攻其南城。龄石曰:不然。虽寇在北,今屠南城,不足以破北;若尽锐以攻北垒,南城不麾而自散也。率刘钟、蒯恩等攻城,四面并登,斩侯辉、谯诜。仍回军以麾南城,即时散溃,诸营守以次土崩,谯纵奔于涪城。巴西人王志斩送纵,守将封府库以待王师。道福众亦散,逃于獠中,巴西民杜瑶缚送之,斩于军门。以平蜀功,封龄石丰城县侯。

武帝还彭城,以为相国右司马。后从桂阳公镇关中还,遇敌,被执,死于长安。

子景符嗣。卒,子祖宣嗣,以罪夺爵。更以祖宣弟隆绍封。齐受禅,国除。

(沛县志)

朱超石

朱超石,龄石弟也。亦果锐善骑乘,虽出自将家,兄弟并闲尺牍。初为桓谦参军,又参何无忌辅国右军军事。徐道覆破无忌,得超石,以为参军。至石头,超石说同舟人乘单舸走归高祖,高祖甚喜之,以为徐州主簿。超石收迎桓谦身首,躬营殡葬。屡迁宁朔将军、沛郡太守。

义熙十二年北伐,超石前锋入河,魏遣十万骑,屯河北,常有数干骑,缘河随大军进止。时军人缘河南岸,牵百丈,河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辄为敌所杀略。遣军才过岸,便退走,还,即复来。高祖遣队主率七百人,及车百乘,于河北岸上,去水百余步,为却月阵,两头抱河,车置七仗士,事毕,使竖一白聒。敌见数百人步牵车上,不解其意,未动。遣超石往赴之,并赍大弩百张,一车益二十人,设彭排于辕上。敌见营阵既立,乃进围营,超石先以软弓小箭射之。敌以众少兵弱,四面俱至。嗣又遣三万骑,肉薄攻营。于是百弩俱发,又选善射者丛箭射之,敌众多不能制。超石初行,别赍大锤并千余张稍,乃断稍长三四尺,以锤锤之,一稍洞贯三四人。敌众不能当,一时奔溃,超石追之。复为敌所围,奋击尽日,杀敌兵千计,敌乃退。大军进克蒲坂,以超石为河东太守,寻还。

高祖自长安东归,超石常令人水道至彭城,除中书侍郎,封兴平县五等侯。关中扰乱,高祖遣超石慰劳河、洛。始至蒲坂,值龄石自长安东走至曹公垒,超石济河就之,与龄石俱没,为赫连勃勃所杀,时年三十七。

(沛县志)

阳  瓒

阳瓒,彭城人。宋永初三年,为东郡司马。魏主焘亲督兵攻滑台,城东北崩,太守王景度出奔,瓒独坚守不动。魏人欲胁降之,不从,遂被杀。朝廷闻而伤之,诏赠给事中,为恤其家。颜延之为之诔。

(铜山县志)

高进之

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官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

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数密事。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日,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邳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得首将王雅,败桓兵于奔牛塘。又杀路雍岐,得天子旌节与桓所弃舟。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

徐傅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道济惊问。进之曰:公欲辅宋,则少帝不废,琅邪王不立,天下非宋有也,故必废。如欲自取,则长乱阶,逢愚君,修德布惠,招罗心腹,天子非公而谁 ?故不必废。进之此时按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

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尽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进之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

道济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

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 !坐地就刑,神色不变。

(沛县志)

垣询之

垣询之,护之弟。骁敢有气力。元凶劭弑逆,其党张超手行大逆,询之与辅国将军张柬规杀超不果,因与柬南奔。孝武即位,以为积射将军。梁山之役,力战中流矢卒。赠冀州剌史。子崇祖。

(邳志补)

垣  阆

垣阆,荣祖从父也。父遵,元嘉中为员外散骑常侍。阆母墓为东阿寺道人昙浴等所发,阆与弟闳共杀昙浴等五人,诣官归罪,见原。大明三年,自义兴太守迁宁朔将军、兖州剌史。为竟陵王诞所杀。赠征虏将军。

弟闳。

(邳志补)

邵领宗

邵领宗,彭城人。竟陵王诞叛据广陵,领宗在城内阴结死士欲袭诞,事泄,为诞所害。

(铜山县志)

刘  勔

刘勔,字伯猷,彭城安上里人也。祖怀义,始兴太守。父颍之,汝南、新蔡二郡太守。

勔少有志节,廉好文义。家贫,仕宋初为广州增城令,稍迁郁林太守。大明初还都,徐州剌史刘道隆请为宁朔司马。竟陵王诞据广陵为逆,勔随道隆受沈庆之节度,事平,封金城县五等侯。

明帝即位,豫州剌史殷琰反叛,召勔还都致讨。时琰婴城固守,自始春至于穷冬,勔内攻外御,战无不捷。善抚将帅,以宽厚为众所依。及琰请降,勔约令三军,不得妄动,城内士庶感悦。还都,封鄱阳县侯。

受明帝顾命,为守尚书右仆射、中领军。

元徽初,桂阳王休范为乱,奄至建邺,勔战败,死之。赠司空,谥日昭忠。

(铜山县志)

       梁

白皂生

白皂生,彭城人。起义于豫州,杀魏剌史司马悦,以城归梁,梁遣将齐苟仁等四将以佐之。后皂生与魏将邢峦战于悬弧,败死。

(铜山县志)

       陈

到仲举

到仲举,字德言,彭城人。无他艺业,而立身耿正。仕梁为长城令,政号廉平。陈文帝居乡里,尝诣仲举,时天阴雨,仲举独坐斋内,闻城外有箫鼓声,俄而文帝至,仲举异之,乃深自结。帝又尝因饮夜宿仲举帐中,忽有神光五彩。照于室内,由是祗事益恭。侯景之乱,仲举依文帝。及景平,文帝为吴兴郡守,以仲举为郡丞。文帝为宣毅将军,以仲举为长史。文帝嗣位,授侍中,参掌选事。天嘉元年,守都官尚书,封宝安县侯。三年,迁尚书右仆射、丹阳尹,参掌如故。仲举无学术,性疏简,不干涉世务,与朝士无所亲狎。文帝寝疾,不御万几,尚书事皆仲举决。天康元年,迁侍中、尚书仆射。文帝疾甚,入侍医药。及文帝崩,宣帝受遗诏入辅,仲举以朝望有归,遣殷不佞宣旨,遣宣帝还东府。事发,坐废。

仲举子郁,尚文帝妹信义长公主,官至中书侍郎,出为宣城太守。是年,迁南康内史,未之任。仲举既废,居私宅,与郁不自安。郁每乘小舆蒙妇人衣,与韩子高谋。子高军主告其事,宣帝收仲举及郁,并赐死。郁诸男女以帝甥获免。姚思廉谓仲举忠于文帝,无爽臣节,谅哉。

(邳志补)

        北魏

韦欣宗  韦元恢

韦欣宗,家本京兆杜陵。父道福,有志略,仕宋历盱眙、南沛二郡太守,领镇北府录事参军,以功赐爵高密侯,因家彭城。欣宗以归国勋,别赐爵杜陵侯。孝文初,拜彭城内史,迁宋王刘昶咨议参军。元衍为徐州剌史,又请为长史,带彭城内史,抚绥内外,甚得民和。宣武初,除通直散骑常侍,寻转太中大夫,行幽州事卒。

欣宗从父弟合宗子元恢,有气干。孝昌初,值剌史元法僧据州外叛,元恢招聚同志,潜规克复。事泄,为法僧所害,时人伤惜之。

(铜山县志)

孙道登

孙道登,彭城吕县人。魏永安初,为梁将韦休等所获,胁使招降乡曲,道登乃厉声倡呼,贼无所能,遂见屠戮。朝廷遣官吊祭,赐五等子爵。

(铜山县志)

刘  廞

刘廞,字景兴,芳次子。好学强立。与灵太后兄弟往还相好,太后令廞以诗赋授弟元吉。孝庄初,除国子祭酒,以本官行徐州事。孝武帝初,复领国子祭酒。帝于显阳殿讲孝经, 廞为执经,风采音旨,足有可观。寻迁殿中尚书。后为齐神武王所害。

(铜山县志)

刘  粹

刘粹,芳第五子。徐州别驾朱衣直阁。粹少尚气侠,兄廞死,粹招合部曲,就兖州剌史樊子鹄谋应关西,不克而死。

(铜山县志)

        北齐

韦  略

韦略,字士明,先世自京兆移居彭城。以尚书苏珍之军正,武平三年战死秦州。

(铜山县志)

郑  颐

郑颐,字子默,彭城人。高祖据,魏彭城守,自荥阳徙焉。颐聪敏,颇涉文义。初为太原公东阁祭酒,与宋钦道特相友爱,钦道每师事之。杨愔始轻宋、郑,不为之礼。俄而自结人主,与参顾命。钦道复旧与济南款狎,共相引致,无所不言。乾明初,拜散骑常侍。二人权势之重,与倍相埒。

倍及钦道等以常山、长广二王威权既重,乃奏以长广王为并州剌史,常山王为太师、录尚书事。二王拜职,大会百僚,愔等并将同赴,颐止之,云:事不可量,不可轻脱。惜曰:吾等至诚体国,何忽有此虑 ?及宴,捉惜与钦道等。使人执颐于尚药局,颐曰:不用智者言,以至于此,岂非命也?皆斩之。愔见害之时,邢子方流涕曰:杨令君,维其人死日,恨不得一佳伴。颐后与愔同诏进赠殿中尚书、广州剌史。

颐弟抗,字子信,颇有文学。武平末,兼左右郎中,待诏文林馆。

(铜山县志)

        北周

刘  宏

刘宏,字仲远,彭城丛亭里人。魏太常卿芳之孙也。少好学,有行检,重节概。仕齐行台郎中,襄城、沛郡、谷阳三郡太守,西楚州剌史。及齐亡,周武帝以为本郡太守。尉迟回之乱也,遣其将席毗掠徐兖,宏勒兵拒之,以功授仪同、永昌太守、齐州长史。志在立功,不安佐职,平陈之役,表请从军,以行军长史从总管吐万绪渡江。以功加上仪同,封濩泽县公,拜泉州剌史。

会高智慧作乱,以兵攻州,宏城守百余日,救兵不至,前后出战,死亡大半,粮尽无所食,与士卒数百人,煮犀甲腰带及剥树皮而食之,一无离叛。贼知其饥饿,欲降之,宏抗节弥厉。贼悉众来攻,城陷,为贼所害。上闻而嘉叹者久之,赐物三千段。

子长信,袭其官爵。

(铜山县志)

        隋

刘子

刘子翊,彭城丛亭里人,徧之子也。少好学,颇解属文,性刚謇,有吏干。大业间,授治书侍御史。尝从幸江都,因切谏,忤旨,出为丹阳留守。寻遣上江督运,为贼吴棊子所虏,欲要以为主,不从。会炀帝被弑,群贼执子翊至临川城下,使以帝崩告城中。子翊反其言,于是见害。

(铜山县志)

       唐

刘审礼

刘审礼,彭城人,德威子。少丧母,为祖母元所养。隋末大乱,道不通,审礼自乡里负祖母渡江,转侧避地。及天下平,西入长安。元每疾病,必亲煮药,尝而进。元曰:儿孝通幽显,吾一顾念,疾辄间。贞观中,历左骁卫郎将。父丧免。比葬,徒跣血流,行路咨叹。服除,当袭爵,让其弟,不听。见父执必感泗滂沱。事继母尤谨,与弟延景为闻友,得禄多资之,而妻、子执寒苦,晏如也。再从皆同居,合二百口,内外无间言。迁工部尚书,检校左卫大将军。

仪凤三年,吐蕃寇凉州,副中书令李敬玄讨之。与战青海上,败,为虏执。其子尚乘直长殆庶及延景诣阙待罪,请入贼以赎。有诏:审礼徇忠以殁,非有罪,宜各还职。特诏殆庶弟易从省之。既至,而审礼卒,易从昼夜哭不止,吐蕃哀之,乃还其父尸。徒跣万里,扶护以归,见者流涕。审礼赠工部尚书,谥日僖。

(铜山县志)

刘延祐

刘延祐,胤之从子。擢进士,补滑南尉,有吏能,治第一。李劫戒之曰:子春秋少而有美名,宜稍自抑,无为出人上。延祐敬纳之。后检校司宾少卿,封薛县男。

徐敬业败,诏延祐持节到军。时吏议敬业所署五品官殊死,六品流,延祐谓诬胁可察以情,乃论授五品官当流,六品以下除名,全宥甚众。拜箕州剌史,转安南都护。安南人丁建筹叛,合众围城,以兵少,援不至,遇害。

(铜山县志)

       后晋

刘  斌

刘斌,字安时,下邳人。少为军卒,事梁为拱宸都指挥使。后事唐,从魏王继岌破蜀,平康延孝。以功为虢州剌史,历随、赵等八州剌史。事晋为祁州剌史。

契丹犯塞,至于榆林,过祁州。斌谓契丹深入晋地而归,兵赢乏可击,即以州兵邀之。契丹精骑划门,斌兵多死。城中无备,虏将赵延寿急攻之,且招斌降。斌从城上骂延寿曰: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 ?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也!已而城陷,斌自尽,家属皆没于虏。

(邳志补)

       后周

李  筠

李筠,丰县人。为周昭义军节度使。宋太宗即位,遣使加筠中书令。使者至洛州,筠取周太祖画像悬于壁,涕泣不已。比汉主闻之,以蜡书约筠同举兵。宋遣石宋信等分道击之,败筠于长平,筠走保泽州,宋主列栅围之。入其城,筠赴火死。

(江南通志)

       宋

赵  立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政和中,补武卫军都虞候。建炎三年,金兵陷徐州,王复死之。立巷战夺门以出,为贼所得。夜杀守者入城,潜求复尸,恸哭掩藏。鼓率残兵邀击于外,断其归路,尽焚营垒,夺舟船金帛以千计,军声复振。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诏授忠翊郎,就权州事。

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金人围楚州急,宣抚杜充命立往援。斩刈道路,行至淮阴,遇贼,且行且战,遂抵城下。楚人被围久,闻立来,欢迎鼓舞。立时中箭镞,入舌下,坚不可取。命医以铁箝破齿骨钮去,移时乃出,流血盈襟,立色不变。贼益兵不已,立大破之。

四年,以立为徐州观察使,泗州涟水军镇抚使,兼知楚州。贼又并兵列寨城下,相守百余日。粮尽,告急于朝,赵鼎使张俊、刘光世救之,不肯行。金知外救绝,围益急。忽飞炮碎其首,左右驰救之,犹曰:吾终不能与国灭贼矣。言终而绝。事闻,特赠奉国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立庙楚州,谥忠烈。

(铜山县志)

朱  琪

朱琪,下邳人。父某,从韩蕲王军,为探报司统领,与敌骑战.死于洙水上。朝廷录其忠,赏琪以官。时下邳已陷,琪在宿豫倡义,朋俦来归,江淮都督府补为忠义军偏将。尝乘间入海州,既而失之,坐罪处散秩。后应羊舜韶海道之举,事不济,与其徒开德、郭世兴辈皆死之。以恩得延赏,官其子忠,见夷坚志乙集。

夫琪父子死于王事,可谓两世忠烈矣,而父轶其名,惜哉!

(邳志补)

宋汝为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假武功大夫、开州剌史,奉国书于糊没喝,以副京东运判杜时亮使金。

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于豫。汝为行剌寿春,遇完颜宗弼军,不克与时亮会,独驰入其壁,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修辱。汝为一无惧色,遂曰:此山东忠义士也。命往见豫。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豫拘留,诱以官,固辞,遣腹心以机密归报朝廷。

绍兴十三年,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又上丞相书,极言用兵之要。秦桧将械送汝为于金人,汝为乃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杨企道为假僧舍居之。闻桧死,曰: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后竟终于蜀之青城山。有忠嘉集行世。

(丰县志)

宋南强

宋南强,字子居,汝为子。因父避秦桧入蜀,莫知所之,乃徙于绍兴。淳祐间,知沙县,治专德化,不事刑罚,民为立碑颂德。后痛父死非命,终日泣涕,誓必复仇。隆兴二年,哀诉于朝,时参知政事虞允文、钱端礼以闻,高宗特荫其子;复官南强知雅州,政绩尤著。

(丰县志)

魏  胜

魏胜,字彦威,淮阳军宿迁人。多智勇,善骑射,应募为弓箭手,徙居山阳。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将南侵.聚刍粮,造器械,籍诸路民为兵。胜跃曰:此其时也。聚义士三百,北渡淮,取涟水军,宣布朝廷德意,不杀一人,涟水民翕然以听。

遂取海州。郡守渤海高文富闻胜起,遣兵来捕胜。距海州南八十里大伊山,与金兵遇,胜迎击走之,追至城下。众惊传水陆悉有兵,城中大恐,文富闭门守,驱民上城御之。胜令城外多张旗帜。举烟火为疑兵,又遣人向诸城门,谕以金人弃信背盟,无名兴师,本朝宽大爱民之意。城上民闻之,即开门,胜遣勇锐者登城楼,余自门入,莫有御者。独文富与其子安仁率牙兵拒守,胜整军与安仁父子战谯门内,杀安仁及州兵千余,擒文富,民皆安堵。

胜权知州事,遣人谕朐山、怀仁、沭阳、东海诸县,皆定。乃蠲租税,释罪囚,发仓库,犒战士;分忠义士为五军。纪律明肃,部分如宿将。胜自兼都统制,益募忠义以图收复,远近闻之响应,旬日,得兵数千。即具其事报境上帅守,冀给军装器甲。时帅守虽知金人将渝盟,未有发其端者,莫敢以闻。

左军统制董成谋出西北取沂州,胜先遣间还,知金兵数万至沂,以我军器甲未备,戒成勿动。成不从胜,率所部千余人直入沂州,巷战,杀其守及军士三千余,众悉降,得器甲数万。金人生兵复集,竞登屋掷瓦击之,成军几败。胜欲斩成,以其骁勇释之。

金人遣同知海州事蒙恬镇国以兵万余取海州,抵州北二十里新桥。胜帅兵出迎之,设伏于隘,阵以待。众殊死战,伏发,敌大败,杀镇国,馘千人,降三百人,军声益振。山东之民咸欲来附,胜传檄招谕结集,以待王师之至。

沂民壁苍山者数十万,金人围之,久不下,寨首胜展告急于胜。胜提兵往救之,阵于山下。金人多伏兵,胜兵遇伏,皆赴寨。金人袭之,胜单骑而殿,以大刀奋击。金人望见胜,知其为将也,以五百骑围之数重。胜驰突四击,金阵开复阖。移时,身被数十枪,冒刃出围。金兵追之,马中矢踣,步而入寨,无敢当者。金人又急攻,绝其水。寨中食干糒,杀牛马饮血,胜默祷而雨骤作。

金人攻益急,周山为营,胜度其必复攻海州,因间出寨趋城中。金人果解苍山围,自新桥抵城下,胜出战皆捷。金分兵四面攻之,胜募士登城以御,矢石如雨者七日,金兵死伤多,遁去。胜尝出战,矢中鼻贯齿,不能食,犹亲御战。

胜起义久,朝廷尚未知。沿海制置使李宝遣其子公佐由海道觇敌,至州,始遣忠义将朱震、褚道诣行在,白胜姓名于执政,始知胜之功焉。

金主亮举兵渡淮,虑胜睨其后,分军数万来攻。会李宝帅舟师往胶西,破金人舟舰,胜遣人邀之,同击金人于新桥,大败之。金兵未退,宝知金舟将遁,复以兵登舟备海道。金主初命造海舰,欲分军入苏、杭,悉以中原民操舟楫。民家送衣裘者相告语:俟王师至即背之。及宝舟入岛中,适北风劲,舟不进。有顷反风,金人舣舟于岸,操舟者望见宝舟,谬云,此金图兵也,俾皆入舟中。舟忽至,金人不知,宝纵火焚其舟。舟以赤油绢为帆,风顺火炽,操舟者皆登岸走。金兵在舟中者,坐以待缚,载之槛车,悉获其舟。

宝既捷,胜亦还州为捍御计。金兵至,营于城北沙巷,列阵将攻关门,先遣人说胜,使降。胜开门出谕之曰:汝主叛盟失信,无故兴兵,我朝以仁义之师,来复旧疆,汝主渡淮必败。尔等宜早来归,必获爵赏。时金兵已逼关,胜登关门,张乐饮酒,犒军士,令固守勿出战。金兵攻之逾时,乃少遣士出,凭险隘击之。金人知不可攻,率军转而渡河,袭关后。胜敛兵入城,金兵追将及,胜独乘马逐之,叱曰:魏胜在此 !闻之皆辟易,士卒后入者不复敢追。

胜军已入城,金兵径趋城东,欲过沙堰圜城为营。胜先已据堰备之,金军不得过,拒战竟日,终不能近。有新募士守河者,不知兵,金兵遽过河,胜恐绝河路,亟收军入城。金兵追至东门外黄土坂,胜单骑逐之,大叱之,金兵五百皆望风退。胜又追十数里,士得入城;有不得入者,由城南入西门。金兵复自西南来袭,胜从后叱之,金兵骇散,手杀数人。奏功,授阁门祗侯,差知海州兼山东路忠义军都统。遣其子昌同峒峿山首领张荣,持旗榜往结山东忠义。

金兵自新桥、关子门、沙堰之败,杀伤者众。一日黎明,乘昏雾,四面薄城急攻。胜激厉士卒,竭力捍御,矢石交下。城上熔金液,投火牛。金兵不能前,乃拔寨走。距海州为长垣,包州城于中,使不能出。及亮死,乃解去。

胜善用大刀,能左右射,旗揭曰:山东魏胜。金人望见其旗,即退走。胜为旗十数,书其姓名,密付诸将,遇鏖战即揭之,金兵悉避走。初,胜起义时,无州郡粮饷之给,无府库仓廪之储。胜经画市易,课酒榷盐,劝粜豪右。环海州度视敌兵攻取处,筑城浚隍,塞关隘,在军,未尝一日懈弛,恒如寇至。方纠集远迩,犒劳士卒,期约有日,会金主亮被弑,金兵北归,王师亦南还矣。

初,亮闻胜在海州,知不可取,曰:少须,他时取之易耳。亮既殒,胜益得自治军旅,人皆精锐。获金谍者,犒以酒食,厚赠遣还。有自北方来归者,与之同卧起,共饮食,示以不疑;周其窭贫,使之感激。自是山东、河北归附者众,得金人虚实,悉以上闻。又第其忠义士功能,假授官资,因李宝转达于朝,悉如所请。

金人遣山东路都统、总管以兵十万攻海州。时宝帅海舟,水陆并进,抵城北沙巷,胜率众合宝军大破之,斩首不可计,堰水为之不流,余悉奔溃。胜独率兵追北二十里,至新桥,又破之,尽获其鞍马器甲。宝亦驻海州,为进取计。

金人复遣五斤太师发诸路兵二十余万来攻海州。先遣一军自州西南断胜军饷道。胜择勇悍士三千余骑,拒于石闼堰,金军不能进。逮夜始还,留千人备险隘。金兵十万来夺,胜率众鏖战,杀数千人,余皆遁去。下令守险勿追。报宝,宝以防海道,登舟,不复发兵。金兵盛集,胜力拒之,自旦至暮,金兵不能夺。胜令步卒整队前行,自为殿。

时百姓以宝既登舟,惧金兵大至,皆欲入城,统制郭蔚闭城门不纳。人民牛马蔽野,呼号动地,城中亦惧。胜入城,谕以贼势退怯之状,固守可保无虞,乃开门尽纳之。居无何,金兵环城围数重,胜与郭蔚分兵备御,偃旗仆鼓,寂若无人。金军惊疑,数日不敢攻,已乃植云梯,置炮石,四面合围,负土填壕。胜俟其近城,鸣鼓张旗,矢石俱发,继以火牛、金液,凡三昼夜,金兵竟不能近。于是罢攻,修营垒,绝河道,谋为固守。胜俟其不备掩击,或独出扰之,使不得休息。又间夜发兵劫其营,或焚其攻具。

既而金人并力急攻,胜告急于李宝。宝以闻,还报城中,已命张子盖率兵来解围。金人亦知子盖军且至,已有退意。顷之,子盖先帅骑兵至,胜出与子盖议战事,且促其步卒。胜出军城北沙巷,与金军大战,斩首不可计,追数十里,余兵皆遁。胜与子盖议进讨,子盖曰:受诏解围,不知其他。遂率军还。城中疑惧,欲随王师出,胜亲邀于道而谕之,至涟水军,与偕还。

时都督张浚在建康,招胜,询以军务。转阁门宣赞舍人,差充山东路忠义军都统制,兼镇江府驻札御前前军统制,仍知海州。胜还。

隆兴元年,诏以镇江御前同统制魏全来守海州,督府亦遣贾和仲充山东、河北路招抚使,节制本路军马,海州驻札。和仲忌胜,阴诱忠义军使不安。胜与辨是非,和仲又谗胜于都督,惑之。呼胜至镇江计事,罢其职,改京东路马步军副总管、都督府统制,建康府驻札。既而督府知为和仲所诬,罢之,复胜旧职,仍遣镇江御前后军屯海州,代前军还镇江。

胜既还海州,镇抚一方,民安其政。改忠州剌史。海州城西南枕孤山,敌至,登山瞰城中,虚实立见,故西南受敌最剧。胜筑重城,围山在内,寇至则先据之,不能害。

胜尝自创如意战车数百辆,炮车数十辆,上为兽面木牌,大枪数十,垂毡幕软牌,每车用二人推毂,可蔽五十人。行则载辎重器甲,止则为营,挂搭如城垒,人马不能近;遇敌又可以御箭镞。列阵则如意车在外,以旗蔽障,弩车当阵门,其上置床子弩,矢大如凿,一矢能射数人,发三矢可数百步。炮车在阵中,施火石炮,亦二百步。两阵相近,则阵间发弓弩箭炮,近阵门则刀斧枪手突出,交阵则出骑兵,两向掩击,得捷拔阵追袭,少却则入阵间稍憩。士卒不疲,进退俱利。伺便出击,虑有拒遏,预为解脱计,夜习不使人见。以其制上于朝,沼渚军遵其式造焉。

二年,以议和,撤海州戍,命胜知楚州,以本州官吏及部兵赴新治,诏胜同淮东路安抚使刘宝、知高邮军刘敏措置盱眙军、楚州一带,胜专一措置清河口。时议和尚未决,金兵乘其懈,以舟载器甲糗粮,自清河出,欲侵边。胜觇知之,身帅忠义士拒于清河口。金兵诈称欲运粮往泗州,由清河口入淮。胜知其谋,欲御之,都统制刘宝以方议和,不许。金骑轶境,胜率诸军拒于淮阳,自卯至申,胜负未决。金军增生兵来,胜与之力战,又遣人告急于宝。宝在楚州,相距四十里,坚谓方讲和,决无战事,讫不发一兵。胜矢尽,救不至,犹依土阜为阵,谓士卒曰:我当死此,得脱者归报天子。乃令步卒居前,骑为殿,至淮阴东十八里,中矢,坠马死,年四十五。

事闻,赠保宁军节度使,谥忠壮。时淮南未平,诏于镇江府江口镇立庙,赐号褒忠,仍俟事定更祠于战没处。且令有司刻木以敛.葬于镇江。官其二子:郊,武功大夫、忠州剌史;昌,承信郎。赐银千两,绢千疋,宅一区,田百顷。其后使者过淮东,始得其详,还言于朝。以刘宝不出救兵,削两镇节钺,没入家资,贬琼州死。胜所纠集忠义,有为贾和仲诱隶别屯及撤戍隔绝者,尚五千余人,入京口屯驻前军。

郊,添差扬州兵马钤辖。淳熙十五年,孝宗语枢臣曰:魏胜之子,当与优异。又曰:人材须用而后见,使魏胜不因边衅,何以见其才?诏郊添差两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

(宿迁县志)

       金

毛矩  毛端卿

毛矩,字仲方,彭城人。承安元年,由州掾属保随朝吏员。试秋场,中甲首,补吏部覃科令史。四转为辽阳县丞,吏民畏爱,有廉能之誉。大安二年,用宰相荐,授桓州军事判官。三年,北兵攻桓州,剌史以力不支,议降,矩不从。城陷,自缢于军资库,年五十八。赠宣武将军。

子端卿,字飞卿。少有志节,矩欲荫以官,不就。去学进士。自父祖以廉介自持,家甚贫。年二十余,负书从名士刘蟠于章丘,备历艰苦。蟠知其有成,倾意教之。登泰和三年进士第,调崞县簿,权折豪右,奸民敛手。官委排比户,计贫富适当,甚有遗爱。贞祐三年,入为尚书省令史。洛阳多流亡,当官者不善抚治,端卿以风力,选河南府录事判官,果以政迹闻。召为户部勾当官。复用荐,授同提举南京路榷货,兼户部员外郎。驰驿襄叶,值监察御史以私忿,被诬。时宣宗用法急,凡台察被推,例皆诬伏。下降外路七品,借郑州司候,再调孟津县丞。以冤愤感疾,终官。

(铜山县志)

       元

匡  才

匡才,汉丞相衡之裔也。雄勇多智,好读孙、吴家言,仕金为武略将军。金亡,率所部归元。寻拔五城,授沂、邳、东河监军。丙午,邳人袁万作乱,破之,加沂邳东河监战兵马使。戊戌,徐守张名叛,复破之,进沂邳东河元帅,兼建武军节度副使。壬午,宋兵大入境,战不利,死之。延祐二年,敕赐褒德碑,以旌其忠。

(睢宁县志)

仝文端

仝文端,仕元官至兵部尚书。至正末,奉命视师,总制天下兵马,镇守潼关,与明兵战,有功。元亡,隐居睢邑不仕。太祖特诏起用,守义不屈。及召征再三,知势不容辞,乃服鸩卒。

(睢宁县志)

韩  准

韩准,字公衡,沛人。少沈重好学,年二十,登进士第。(旧志云:延祷五年进士)授承事郎,同知孟州事,擢河南儒学副提学,屡转至江西、湖南道佥事,南康路总管,进本道廉访使,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江浙行省左丞,改福建廉访使,复为侍御史。

准方为别驾时,州大饥疫,出入赈救,所乘马至不忍食豆粟,人谓感准化。冬时,蝇集州署,准令民广藏冰。明年,大热,病者赖服冰以愈。在河南,有陂田若干顷,为水所汛。准行部至,敕有司率民障堤,岁收粟数千斛。蕲黄寇围江西,平章以下皆出避,独准留,慰抚居民,相持五十四日,城赖以全。南康累经兵火,城内荒茀,准舟居以治,招民复业,乃葺草屋为署。野豕残民禾,吁于神,豕遂去不为害。陈友谅攻破隆兴城,来见准,准疾,面壁卧,不起。友谅曰:吾向为县小吏,已闻公名。准不答。既去,使人致糗,亦拒不受。后脱身入闽,朝廷嘉之,授江西行省参政,扶疾以往。

是冬,城陷,准藉藁堂下,以丧礼自处。吏来追准索敕,准卧不应。厉刃向之,曰:此吾所受于君者,必欲取之,并取吾首去!吏不敢迫。迨新制变冠服,乃著帽终日。及病甚,遂不服药以卒。藁葬福州。

(同治徐州府志)

石  普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兵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签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令从丞相脱脱讨徐州。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寻升枢密院官,守淮安。

时张士诚据高邮,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丞相壮之,命权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义民万人以行。普行次汜水寨,日未终,普令军中具食。漏三刻,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抵县,即登城,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因抚安其民。由是诸将疾普功。水陆进兵,乘胜拔十余寨,斩贼数百。

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一趋城东备水战,一为奇兵虑后,一普自将攻北门。遇贼,与战,贼不能支,遁入城。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兵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兵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之功。而贼以死捍,蒙古军候怯,即驰回。普止之不可,遂为贼所蹂践,率坠水中,普军乱,贼乘之。普勒余兵血战良久,仗剑大呼曰:大丈夫当为国死,有不进前者斩 !奋击直入贼阵中,从者仅三十人。

至日夕,援绝,被创堕马,复步战数合。贼益至,贼指曰: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普叱曰: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贼攒枪以剌普,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

(元史忠义本传)

       明

刘  益

刘益,砀山人。元末为辽阳行省参政。顺帝北走,益屯益州,保金复等州。洪武初,遣断事黄俦赍诏谕益,益籍所部兵马钱粮舆地之数来归。乃立辽阳指挥司,以益为指挥同知。未几,元平章洪保保、马彦荤合谋杀益。帝遣都指挥马云谕祭,仍归其丧砀山。

(砀山县志)

李得春

李得春,顺长子。洪武十六年,代父役,隶燕山前卫。三十二年,以功升千户。三十四年,升指挥佥事。三十五年,大战于小河,阵亡。

(丰县志)

谢  升

谢升,字仲刚,沛县人。洪武中贡生。建文初,任湖广道监察御史。壬午,靖难兵南下,升练兵给饷,夙夜勤劳。城陷,不屈死。父旺,七十四;子咬儿,十岁:俱发金齿卫编伍。

(沛县志)

李  安

李安,得春仲弟。得春无子,永乐元年,以安袭职。未几,升怀远将军、燕山前卫指挥同知。三年,授世袭怀远将军、指挥同知诰命,祖父忠,父顺,并赠怀远将军,同知指挥使司事。后北征,战亡于饮马池。

亦无子,以季弟仲得子贵袭。贵殁,子广袭。

(丰县志)

徐  实

徐实,素有胆略。嘉靖中,倭寇海上,朝议调山东徐邳之众征之,实兄弟皆从征。军至苏州,与贼战,师溃。实兄弟三人角立不退,殊死战,多所杀伤,迄以无援阵亡。建安膝霁伤之,为作哀征夫吟。

(沛县志)

任  巡

任巡,萧勇士。嘉靖中,倭寇淮扬,巡应募。至庙湾,数战,皆胜。单骑还,遇别寇突至,巡更还战。矢尽,马伤,遇害。事闻,荷优恤。

(同治徐州府志录江南通志)

汤庆  汤克宽

汤庆,字沂东。有勇略,为本卫指挥。嘉靖初,备倭金山,迁吴淞总兵。擒海寇黄祥、黄艮,升南京右军都督同知,赐蟒玉。卒,赠光禄大夫、上柱国。谦退不伐,号称贤将。

子克宽。克宽字武河,承世荫,历官都指挥佥事,充浙江参将。倭犯温州,克宽击败之。别贼寇嘉兴属邑,克宽至海盐,被围,偕参将潘恩等拒守。贼不能克,转掠奉化、宁海,克宽追围于独山民家,火焚之。时滨海被倭患,而将士无纪律,贼至辄奔,议设大将,统制江淮,乃命克宽为副总兵,驻金山卫,提督海防诸军。倭犯宝山,克宽追败之南家觜。转寇苏、松,克宽逆战采淘港,斩首八百余级。都御史王抒荐为浙西参将。遇贼嘉、湖,失利,诏以白衣办贼。总督张经令克宽将广西土兵屯乍浦,与副将俞大猷等相犄角。大战王江泾,斩级二干。赵文华劾克宽纵,逮问,会赦免。广东用兵,从大猷破倭海丰,还世荫。俄为惠潮参将。后从大猷破吴平,擢狼山副总兵。复败平阳江乌猪洋,平奔安南,都御史吴桂芳遣克宽以舟师会安南,夹击平万桥山下,焚其舟,擒斩四百人。乃进克宽署都督佥事,为广东总兵,移蓟镇。

万历四年,炒蛮入掠古北口,克宽追出塞,遇伏,战死。明史云:倭难初兴,诸将悉望风溃散,独克宽敢战,名亚俞、戚云。

(邳志补)

纵四通等

纵四通,字开之,萧县人。与子日升及同邑朱道光、郭复性、郭复九、李荷春,丙子拒清兵死。日升字天际,道光字可大,皆诸生;复性字继善,复九字见心。

(江南通志)

皇甫世明

皇甫世明,字恒照。貌修伟,博通经史。壬午之变,从知县刘公光守御南门,并死焉。

(丰县志)

王道充

王道充,邑学生员。有文名,和平乐易,邑人士皆翕然乐亲之。壬午兵变,前令刘公托守东门,城陷,同长子宾荐死焉。

(丰县志)

吴汝琦

吴汝琦,字二如,徐州人。父登高,官山海关都司。汝琦以明经授颍州训导。会流寇蔓延,颍数被围,汝琦与令协力捍御,城赖以全。崇祯十七年春,闻京师失守,北向痛哭仆地,与弟汝瓒、戚王泰生,纠合义兵,擒防御使武愫。复与兵备道郑之俊、副将刘世昌,立忠义社,誓死拒守。督师史可法授以归德推官。

时睢州总兵许定国据城肆掠,汝琦单骑往见。将士皆露刃,汝琦笑曰:此何为者?如将军不见谅,一老兵足矣。定国乃令退去。汝琦谕以祸福,定国悟,酌酒与盟,沥酒于地曰:敢有一人出掠,有如此酒 !兵少戢。且上疏自陈。可法喜,疏荐汝琦署归德府事。

兴平伯高杰之经营河北也,汝琦迎道中,供张甚具。杰悦,抚按以是交章荐授河南道监军佥事。会杰为定国所图死。

清豫王督兵南下,归德镇将王之纲归顺。邀汝琦,峻却之,乃与巡按凌驷、提学道蔡凤婴城固守。未几,知府董庭等夜开北门,纳清师,汝琦与凤俱被执。豫王欲降之,不屈,皆遇害。凌驹夜以自缢。归德人立三忠祠祀之。

汝琦死时,引颈受刃,神色不挠,豫王为之改容,赐金以殓。初藁葬归德城外,清康熙二年反葬赵疃。

(铜山县志)

张  垣

张垣,徐州武举。谨厚好施,尝出粟赈饥,又置义田赡族众。后官归德通判,以称职闻。明亡,遂以身殉。

(江南通志旧志)

朱贤政

朱贤政,萧人。幼读书,好骑射。崇祯十六年,应将材选授守备,领后劲营,分防徐、邳河口。甲申,移驻虞城,遣入关,有安抚两河各寨功,晋分防泗盱游击,军政严明,为一方保障。乙酉四月,大兵南下,城破死。

(徐州府志)

王养心  王明德

王养心,徐州人,诸生。少孤,事母孝。崇祯十七年三月,养心闻思宗凶问,痛哭绝粒七日不死,乃阖户自缢。

其从弟明德,字皓儒,福王时为太平府学训导。乱兵入城,明德偕妻赴泮水死。皆徐州人。

(铜山县志录江南通志旧录)

王台辅

王台辅,邳州人,太学生。少孤介。崇祯末,闻宦官复出镇,将草疏极谏,未上而京师陷,痛哭。南福王立,刘泽清等张乐宴会于睢宁,台辅衰绖直入,让之曰:国破君亡,此公等卧薪尝胆时也,顾饮酒高会邪 ?及南京倾覆,台辅泫然流泣,视其廪曰:此吾所树,尽此死耳。明年粟尽,集其里党,深衣幅巾出见之,大呼烈皇帝,北面再拜,自缢死。

或曰:乙酉五月,台辅闻金陵不守,乃携家积粮至相山,期九月二十八日戌时死,尽散其家财族属。至期日,设席,遍邀亲友作别。妻、子痛哭,百计劝说,台辅望天曰:时至矣。大笑,拱亲友,入布幕缢死。有白云如布,从幕向西去。

(同治徐州府志录邳州志旧志)

吴任之

吴任之,字无近,萧人。与弟信之、浣,皆任侠有气。任之貌尤魁伟。

瑞昌王潜至萧,任之迎说曰:明德甚隆,百姓思之异甚。殿下体近,南面称孤,徒往来亡匿,求须臾无死,不自奋起图大事。且高皇帝之陵,草木皆剪败,时享不至。殿下时登高望远,独不痛于心乎 ?王大感其言,拜为总兵。任之荐陕西李士春、砀山刘调苏善计划,乃拜士春参将,调苏参谋。任之遂与两人及信之、浣、同里葛应元等起砀山。任之友人孔国华降清,守萧西门,诈言献城,须兵至而发。任之即遣浣与调苏、应元等至县,伏起,皆见杀。瑞昌王与任之亡,任之剃发为僧,改号普存,王为头陀。士春走至清江浦,被擒,杀之。瑞昌王拜酆报国为招讨巡抚,周邦荃为职方郎中,同起淮安,不克死。

久之,瑞昌王与任之至宜兴,宜兴人奉之尤众。瑞昌王拜李暗宇、蒋章甫、徐梦岳、蒋曦、蒋兰芳、陆乙、张纯璧、陈行公、陆元望、储振彩为官,蒋七、康三省为总兵,李明之为副总兵。暗宇与弟从厚起兵,兵败被擒,两人不屈死。蒋储浦、章甫谋起兵,觉。亦被擒死。梦岳等皆战没。

诸人既皆败,瑞昌王乃与任之匿蒋冲甫家。冲甫,章甫兄也,清帅闻知,遣兵吏捕到门。瑞昌王为头陀,衣敝补衣,而任之状貌魁伟,以为王,缚之。任之欲脱王,即谬曰:我王也,事至是已矣,当为若等功。然若等须善待我,否者即自杀。众喜,皆视守之,而瑞昌王遂得脱身走。

任之诣清帅,南面坐地上。呵之跪,不肯。曰:我大明王也,若等皆我家赤子,奈何反令我跪?送南京,杀之。临刑,颜色自若。终不言已姓名。

瑞昌王至宿松县湾池中,宿松县奉之者,裘有纬、李际遇、赵正子、赵应捷、赵应登、赵秀、赵友禄、朱美中、张向、刘都、何复国、吴养龙、陆应星、罗满、喻斗、许国祥,皆拜官。有纬,广德人,为县吏,有气力。同太学生吴源长等率三百余人,径至广德州,夺南门,入巷战。有纬、源长皆被擒,清帅杀之南门,独有纬死骂不绝口。诸赵及际遇等与九江总兵冷允登战,皆没。

瑞昌王率余兵走,清总兵卜从善追擒之,送南京。承畴验问,于是知所擒者真瑞昌王,而前所杀者任之也,瑞昌王竟斩于市。溧阳朱兴公,尝受官瑞昌王,见尸,抱持哭泣,并杀之。

瑞昌王自萧、宜兴、宿松及淮安,凡三四举事,皆败,豪杰士民附之,死者甚众。在宜兴,卢象观亦聚众与相和,自有传。

(忠义录)

       清

张修澍

张修澍,字时霖。父衍庆,习医,与长子永长皆以乐善好施,为乡里所重。

修澍由武生官灵璧汛千总。引见,提补守备。道光二十一年,从征英人,防剿镇海,阵亡。恩赐云骑尉世袭,祀昭忠祠。

子殿华,袭父荫,官至副将。

(铜山县志)

杨泗洪

杨泗洪,字锡九。幼矫健,多权略。同治元年,以武童投效淮军,累功至花翎游击。光绪十五年,从巡抚刘铭传征台湾,升参将,晋副将。以剿枫港番,擒渠零、阿零,擢总兵。二十一年,中日和议成,弃台湾。泗洪愤甚,与钦差大臣刘永福等十八人喋血誓师,期固疆圉。会日兵进据彰化,泅洪设奇计毙敌千人。敌退,蹑之,至嘉义落洪桥,鏖战数昼夜,身受二十余创卒。七月二十一日也。彰化一役,土人祀之。

(宿迁县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