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灵毓秀 天府四川(11)青城洞天处处幽 丈人福地片片秀

 平面居士 2023-08-04 发布于安徽

 图片

青城山名由

“天仓山”先前叫过“丈人山”,是青城山的古时的名号。

放在过去,“丈人”不单是东床娇客称谓岳父泰山,年轻人尊长者也谓丈人,更有,一些年龄相近的朋友也以“丈”字敬称对方。

丈人山的名字有两个极古的典故,以至于我们分不清与神话的时间线。轩辕黄帝是华夏始祖,他老人家游历天下五岳后,见青城山体态伟岸、巘,随赐封为“五岳丈人”,“丈人山”名号应时而生,这是其一。

二说:宁封子是黄帝时的陶正(专门管理制造陶器诸事的官员),因受古仙人赤松子点化成仙,传授轩辕帝驾御风云的“龙跻之术”为“黄帝师焉”。随后,宁封子归隐青城山。为致谢宁封子,黄帝授其为“五岳丈人”。也就有丈人山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唐开元十八年(730)天仓山更名为青城山。

青城山的来由也有两种:一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古人认为清都、紫微是天帝所居的地方,是神仙寓所,形理所得当称“清城山”。唐玄宗断定青城山佛道二教“四至八到”争议时,诏书误“清”写成“青”,自此“清城山”名为“青城山”

一种说法:因是青城山林木葱郁,一座绿色的城郭,故名“青城山”。
图片

图片

图片

道家与青城山

道教也有四大名山。2014年6月19本尊曾执礼祝赞安徽齐云山;2016年3月23日拜会聆经了湖北武当山;又于2019年4月27至28日合掌拱手在江西龙虎山下;今日朝山敬拜于青城山中。实现了造访这四大道家圣地妙迹的行事。

青城山是全真龙门派圣地,十大洞天之五(中国道教有八或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说),道家五大仙山之一(另有: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和陕西景福山。与岱舆、员峤、方丈、瀛洲、蓬莱五座神话中仙山有别)。

东汉初,张道陵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境内)修,创立五斗米道天师道。东汉汉安二年(143年),张道陵到达青城山,结茅传道,创立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如此,青城山成为了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青城山仙境琅园,幽境净域,自然吸引道家术士、半仙的和想成仙的,以至,东汉至清末,道侣黄冠起先是以洞穴为室,继而是结草为庐,至晋代始建观庙道坛,一时香火旺盛,缁白二众接踵,形成佛道共修之地,以至于唐代时发生道士与释子争地之讼。

青城山前山主要道观:古常道观(天师洞)、祖师殿(真武宫)、上清宫、老君阁、建福宫、圆明宫、玉清宫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青城山概要

青城山地质地貌上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壤,母岩为侏罗纪紫色砂岩、泥岩和砾岩的坡积物。

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景区内外,天师洞和圆明宫幽静是青城山的一大特色。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

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千米,水秀、林幽、山雄。峭峰巉岩,峥嵘崔嵬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游看青城山

我们的中巴从都江堰过来,13:00驻车青城山路。乘上接驳车,下车便见那座全木质三重檐树皮盖顶的“西蜀第一山”牌楼。“建福宫”五凤楼形门脸、护法二狮镇山门,在青城山大门牌楼的左手边。青城山大门牌楼通体木质,主体玄色、彩绘框架、四柱三门。

进入大门,按照导游“遇上分岔路走左”的吩咐,沿坡举步,从由茅草树皮树干搭建“雨亭”下走过,傍过“仙人桥”,但见,又一座三重檐六角攒尖顶原木的“天然阁”立于坡道旁边,颇有些“天然去雕饰”意象。

青城山游道有亭阁一百多座,以原木留节带皮做柱,生树构架,枝藤缠绕,老木为依,树桩为凳,原生态造体,让人觉得生鲜质朴。

上行的坡阶是杉木、楠木、柏木、柳树夹峙的“椿仙行道”。它是民国时彭椿仙道长所植的福荫。抬眼,天空是阳丽蓝天,而我行于绿荫林下,轻风悠悠,凉意袭人,让人有了幽然轻寂感。

通常的人说青城山之幽:一是藏,二是雅、三是静;深刻的人悟出的是:幽静,幽远,幽思,幽深和幽雅。老舍说:到处都是绿,而且都是象嫩柳那么淡,竹叶那么亮,蕉叶那么润,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的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去似的。之于我,体验的是:从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地上青苔,屋顶瓦藓,藤蔓缠枝,绿翠欲滴起始的,进而便有幽静、幽然到身心放松、神情和泰。就这,可让本尊享受绵长,身心俱香。
图片

图片

“引胜亭”向右转过90度弯,就是“老君殿”和“天鹤观”了。天鹤观居两峰夹峙的山口,因其诸峰堆苍叠翠宛如画屏曾名为“天然图画”。天鹤观,内有药王殿、老君殿等。

药王殿供奉孙思邈,匾额“坐虎针龙”源自于一个传说:唐代名医孙思邈曾用铜圈撑住虎口,拔除了卡在老虎喉中的骨刺,从此这虎成为他的坐骑。

“山阴亭”面右的山级是去“遇仙亭”至达“全真观”的支线。这条支线可在“五洞天”前与我步行的左线,逾过“泠然亭”与“凝翠桥”后相会。

走出“翼然亭”“集仙桥”,便来到显名的“古常道观”下。仰观门楣飞架在陡峭的斜坡上。跻上石坡,转身可见二层门楣上神龛内天下第一财神殿赵公明塑像。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常道观就是“天师洞”,汉代天师张陵阐道炼气的洞穴。观内有黄帝祠、三皇殿、天师殿、隋代天师石像、唐代御碑、三皇造像、明代木刻浮雕、汉代古银杏、唐代歧棕、宋代九株松以及降魔石、洗心沁等古迹瑰宝,以及历代名人雅士诗词、书画、匾额和楹联珍品。荟萃了道教文化菁华,为国家级重点道教宫观。

在天师洞,我依次扫览过“三黄殿”“黄帝殿”“慈航殿”“元辰殿”,最后上到了“天师殿”。

“天师殿”有位出家三十多年的道长,与我聊了他的原籍、皈依前素人情况及束发山居授箓的时间,请教了天师洞具体地点。山长慈目善眉,温言和语,先引我指看了天师龛座左侧后一处凹陷下的洞穴,说这处便是张天师当年修真静定之地,随后,又告诉我唐碑在天师殿中具体位置。

国土之上东汉后有了佛与道,常发生二教之争,既为教理经论或为领地界域。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道、佛两家在青城山发生争端,剑南节度使奏请唐玄宗决裁。玄宗下诏“观还道家,寺依山外”。从而钦定青城为道教名山。从此,佛教离开青城山,来到了青城县郊(今石羊镇)的承天寺。

关于这一事件,可见仍保存完好的唐碑《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敕书碑》(唐玄宗手诏碑)。这通唐碑保存在这三面环山,一面临涧的天师洞中。高1.4米,宽0.6米,厚0.1米。
图片

图片

图片

“朱笔画山,笔迹成槽。”迈着疲倦拖沓的脚板,复爬山坡石磴。倏然,峰回路转,眼前是道万仞深渊,右侧仅有沿着负角度山崖凿成的半壁通道。抬头是不稳定的砾石陡壁(山壁上浇注了护坡柱),眼底是下临无地的深壑,心生㤥惧,贴岩扶壁,翼翼中蠕步而过,伸头探望人呈恐高鼓瑟之状。“投笔槽”深300米,高约20米,山崖裂断如缝,狭窄杳然无底。传说是张天师与鬼兵立誓后,笔峰扫过留下的。

再上,便是“闻胜亭”和“访宁桥”。访宁桥右是去“老君阁”,向左是去“真君宫(祖师殿)”分岔口。我本应向左前行,却不经意间跟随前面一泼人,向右面“卧云亭”方向而上。估摸有十多分钟,身临“琅环仙馆”和“朝阳洞”前。这一馆一洞,彼此相连,面均朝东,都是在岩壁悬崖天然凹陷处,用木板树干搭造,古朴而幽妙,静谧而清雅。南头琅环仙馆曾是抗战时蒋委员长的别墅,北端就是朝阳洞。

来不及注目细看,离约定的山下集合时间仅有一个时点,此时,才察觉自己偏离原定线路,尽管有好心人提醒前面有下山索道,不犹豫,旋即折返回履。

返至访胜桥处朝西,越过“武胜桥”拐向祖师殿。祖师殿初建于晋,现为清代建筑。祖师殿(又名真武宫),大殿上真武大帝和张三丰祖师威严端坐于法坛受人香火,我想这二位帝师道场本在湖北武当山,竟来到西垂蜀国,看来在这西蜀之地当有灵妙圣望,引来众仙大神齐聚!

约略看过天师殿,时间已是15:10后。由天师殿回到景区外大巴驻停地点,山径加山门后的平路共约6千米之多,虽在山门到大门外驻车点有一段可乘摆渡车,但与集中时间也仅有不到一小时了。于是,两只蹄子不蹈地,一个劲地埋头向山下奔去。先向导游电话说明情况,直到人到山门近处,才听到导游来催促的音信。迟到约十多分钟,上车连忙道歉,大家姿态高,只见众人面露微笑,没听到怨声。
图片

图片

图片

不忘青城山

一个半天,匆忙中仅能对所过眼风物,仅有个初略覩面和浅显的认知。短短的几个小时从“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中所采撷的信息,传送到大脑中,要找出精要,能力真是不济。先前的那些功课,只是皮毛,期待而后的查阅、比对,重新了解熟悉很重要,能补充诸多知识点或纠正误读,从而,加深了印象,找到不曾见识的盲点和曾经阅读后的遗漏。

稍有抱憾的是所历所面,同蜻蜓点水,不足青城坛城十之一二。如:上清宫、老君阁、圆明宫、玉清宫等显达精要道殿灵域,就未能临地打千祝禧端祥求探,慕添一二道理,明解点滴清规。人生事事,不如意十有八九,难能尽美圆满。转念一想,留下些许念想和未明,当是再寻查、思念、追问的动力。好在我来过青城山域,我拜望过道观圣迹,身体、精神和灵魂沐浴过法雨甘露、杨枝净水。

最后,要感谢一位来自北京“道友”王卿,在我不知的情形下为我拍照。有了你们言笑,让我身单形不只,旅途多了份甜润;有了你们的祝福,道途拂风,心径滋润,生命悰灵,后程和美愉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方桌子搓麻将,火锅沸腾麻辣烫,一碟瓜子一张报,盖碗耙耳龙门腔。

或许是太白长成于蜀而卒于皖,幸而是四大仏教、四大道教中有西蜀也有皖南,也许明未清初“湖广填四川”中有了5%的客家江淮人,而最重的是那发源于青海融汇吸纳岷江青衣嘉陵江的长江,带着川人的朴实、勤劳、机灵、伶俐、倔强和耿直,过夔门、经三峡、历云梦、穿江汉、贯三镇、越鄱阳、逾柴桑,澎湃磅礴,浩浩荡荡,“君在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来到安水徽山,抵达皖国江淮,“共饮一江水”,如今既有这一弘江水的牵连,更有电信音频视影的互问。如此,物质和精神当有了牵绊和依偎。

愿你们也祈福我们:天长地久,巴实安逸,黎民安康!
图片

图片

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