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民心就能得天下这是一个很模糊的说法,因为什么人算是“民”在历朝历代可是不同的,南北朝时期北方一家万户的大族算是“民”,北朝统治者无论是啥民族都要和他们搞好关系;隋唐的门阀、两宋的士大夫也经常以“民”自居,就连明末的江南士绅、晋商也以“民”自居。这些“民”有人有钱有号召力,和普通人家可是有区别的,明末李自成丢失的是官僚、豪强的民心,可没有丢失普通人的人心。 ![]() 传统的说法是李自成追赃不得这些“民”的人心,但满清同样在江南大肆屠戮,在江南搞出了“抗粮哭庙”案等大事件,论残酷和压榨程度,李自成可是要甘拜下风的。李自成丢失的是北方豪强地主、明朝降军的“民心”,他丢失这部分民心的因素很直接,那就是他因为火炮技术几乎是零,无法击败八旗军。 ![]() 李自成等人善于流动作战,在崇祯十三年之前并没有攻克明朝大型城市的记录,攻城火炮技术自然就缺课。直到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才攻克了洛阳,崇祯十五年才拿下了开封。这两场攻防战中,李自成军的表现可真不咋样,开封之战中李自成的部下在开封城门下推挤了数万斤火药,不但没有炸开城门,反而炸伤了不少自己人,开封之战、洛阳之战李自成都没有应用炮兵的给力战力。李自成唯一成功的炮兵攻城战例就是攻克襄城(不是襄阳,襄城在河南),这和八旗军形成了鲜明对比。 ![]() 八旗军在辽东攻城略地时,就遭遇了明军的海量火炮。明军在辽阳、沈阳至少布置了上千门定边将军炮等各种火炮,在锦州、松山更是配置了大小火炮5216门,八旗军在关外和明军交战缴获的大小火炮超万门(大部分都是炮弹很小的轻型火炮)。八旗军在进攻这些有大量火炮防守的城市时,攻城技术也在不断进化,从努尔哈赤时代的楯车、弓箭手组合进化到了皇太极时期的堑壕加大炮。八旗军集团的科技树也比李自成的农民军更早点开大炮科技,李自成还在当明军准备解救北京时,皇太极就在北京城招募了明军炮手,用“一骡载两炮”的战术击败了满桂带领的明军,还带走了明军炮手王天相等人在关外铸造大炮。 ![]() 八旗军在1631年正月初八铸造了山寨版的红衣大炮,而李自成在那一年前三个月还只是“不占泥”手下的小队长。皇太极等人在关外战争中不但总结出了攻城技术经验,还有了炮兵和骑兵配合战斗的技术,并传授给多铎等人。李自成在崇祯十三年以前都被明军精锐追得遍地跑,就算是有火炮,也早就被他扔掉。李自成没有稳固的根据地,这对于他研究火炮攻城技术来说是很致命的,红衣大炮等重型火炮需要大量牲口拉动行动速度很慢。按照八旗军的速度,红衣大炮炮兵的行进时间要比骑兵慢上至少一个半月,八旗军一般会用骑兵和步兵攻克目标城市的周边地区,然后等着炮兵部队到达(他们还会在攻城前修建大量工事)后才攻城。 ![]() 八旗军学习炮兵攻城、炮骑结合用了十来年时间,不但用辽东城市练手,还在朝鲜半岛进行战争实习,这才有了多铎迅速攻克潼关和扬州的战绩,有了两万八旗军炮骑结合重创5万蒙古军的事迹。 ![]() 李自成的骑兵因为常年流动作战,战力不错,甚至能在潼关之战压制住八旗军骑兵,但他真没有点开火炮科技树,他也没有练习火炮战术的时间,他也不会用火炮守城防御,他遇到善于使用炮兵的八旗军就遭遇了接连失败。那些墙头草一样明军降兵和地主武装,自然就转投了清军,让李自成失了“民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