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新意,寄妙理

 南山友 2023-08-04 发布于广东

文◎赵磊

导读

自古以来,书法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宋代的苏轼,作为杰出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书法理论及实践对当时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他的诗作中,苏轼提到:“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这句话既表达了他的书法观念,又体现了当时以“尚意”为特色的宋代书法风格理念。

历史长河中的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如魏晋名家王羲之以“意在笔先”为理念,追求个性与创新;唐代则形成了“尚法”思潮,在前人的基础上,赋予书法新的时代特色,达到了楷书发展的顶峰,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突破唐代书法僵化的局限性。在此背景下,宋代书法家开始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在这个关键时期,苏轼提出了“尚意”的思想。他强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跳出法度的桎梏,追求个性与创新,展现书法的“意蕴”。这一理念为书法的进步指明了新方向。

苏轼的“尚意”观念,站在了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中,审视书法的演变。他明白,尽管唐代的“尚法”在技巧上取得卓越成就,但在意境表达上趋于僵化局限,因此,要顺应当时追求个性创新的文化格局,积极推动“尚意”的书法理念。

此外,苏轼对“意”与“法”的关系有着辩证的掌握。他主张,在追求“意蕴”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告别“法度”,而是要在保留一定法度基础的前提下,实现“意”与“法”的有机融合。正是在这种传统与创新、规律与自由的相互协调中,书法才能呈现出更加丰富与自由的表现形态。

苏轼的“尚意”主张,既是对宋代个性和创新文化需求的回应,也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尚意”书法理念是宋代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前瞻性思考,为未来书法传承和发展树立了一座灯塔。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苏轼书法作品《石恪画维摩赞》《鱼枕冠颂》,文末附释文。

苏轼书法作品《石恪画维摩赞》《鱼枕冠颂》欣赏

【释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