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殿春秋》——建筑、历史和信仰的中世纪史诗

 三个石头读书 2023-08-04 发布于广东

这个恢弘的故事似乎触及了所有的人类情感 ——爱与恨、忠诚与背叛、希望与绝望、梦想与信仰。

——肯·福莱特《圣殿春秋》

1

one

引子

《圣殿春秋》(The Pillars of the Earth),开读的第五部肯·福莱特的小说,80万字的长篇巨著,一气呵成,一如既往,没有让人失望。


还记得他《巨人的陨落》三部曲吗,20世纪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在他的笔下纵横捭阖、金戈铁马,而又不失人间温情。

我们喜欢它,是因为熟悉,熟悉这段并不太久远的历史。

而这部《圣殿春秋》,则讲述中世纪英格兰诺曼底王朝50年的时间跨度中,以修建世界第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为经,以王位、爵位争夺战为纬,描绘了善恶交战引发的政教冲突、兄弟阋墙,讲述了一段有关勇气、奉献、梦想、爱情、悬疑、贪婪和复仇的故事。

我们喜欢它,是因为神往。神往它讲述的建筑之美、历史之美和信仰之美。

2

two

建筑之美

《圣殿春秋》不仅是一部虚构小说,它也是一部研究12世纪建筑艺术如何从罗马式向哥特式转变的参考书。

书中的王桥大教堂,原型是索尔兹伯里教堂和坎特伯雷大教堂以及亚眠大教堂等典型哥特教堂的混合体。

曾游历过大大小小几十座各种风格的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东正教教堂、新教教堂、清真寺。

有的古朴庄重,如罗马的万神殿;有的辉煌壮丽,如圣彼得教堂;有的瑰丽多彩,如佛罗伦萨的百花大教堂;有的浪漫庄重,如巴黎圣母院;有的灿烂圣洁,如蒙马特高地的圣心大教堂;有的壁立千仞威严压顶,如科隆大教堂;还有的美轮美奂,如红场的圣瓦西里大教堂....

可一直没有完全搞清楚中世纪罗马式建筑改进到哥特式建筑风格,到底是因为什么历史必然?

这部《圣殿春秋》解答了这个疑惑:

1)教堂的建筑风格演进,从以万神殿为代表的的罗马式(万神殿)---哥特式(早期哥特、装饰哥特、垂直陡峭哥特)(亚眠大教堂、科隆大教堂)----穹顶式(文艺复兴,部分回归罗马式,百花大教堂)——再到后期的巴克洛、洛可可风格、现代风格等。

2)罗马式教堂的主要问题:需要厚重的墙体,导致采光不利,当然,万圣殿灵光闪现在正中顶上开一个大洞,确实创造了一个奇迹。而且穹顶多采用圆型,导致教堂宽度只能是穹顶高度的两倍;

3)而哥特式将罗马式的交叉圆拱顶,改为了交叉尖拱顶的结构,这样将建筑的受力结构从侧壁受力改为了沿着尖拱的交线柱子受力的方式,同时两侧增加飞扶壁来对抗水平推力。带来的好处是可以开大窗户,因此哥特建筑之后的教堂,通过五彩缤纷的大型玻璃窗,窗户上再绘上美轮美奂的圣经图案,当阳光斜照进内部的时候,光彩夺目,确实带来了教堂内视觉美的提升。站在这样的建筑面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庄严和敬畏的神圣情感。

以前只以为肯叔作品胜在历史画卷恢弘壮阔、胜在故事情节巧妙构思引人入胜,没想到谈论起12世纪建筑界的革新,也是专业术语频出,彰显功力。

以后再游历教堂,看到圆圆的罗马式教堂、尖尖的哥特式教堂,你也许会有不同感悟。

3

历史之美

《圣殿春秋》不仅是一部虚构小说,它也是一部助于理解12世纪诺曼底王朝的历史书。

喜欢历史的朋友,往前,可以溯源诺曼登陆那段历史。向后,从亨利二世与教廷的激烈斗争,甚至还可以探究300年后英国国教从基督教分离的渊源。

《圣殿春秋》不仅讲述了12世纪的群人如何用了50年光阴建起英格兰第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故事,还写出了王权、神权、人权的斗争,写出了有缺陷的工匠、教士、商人、贵族和骑士们,如何在自利的基础上,用智慧、意志、劳动,一砖一石、日复一日,创造了人间奇迹。

——本书译者序

见微知著,通过描写小人物来映射大历史,是肯·福莱特最典型的风格,《陨落的巨人》如此,《寒鸦行动》如此,《圣殿春秋》仍然如此。

他讲述的诺曼底王朝、亨利一世和斯蒂芬国王的内战、亨利二世和教廷的熬斗、甚至历史上著名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遇刺的事件,遵循基本真实的历史事件,很好的与书中小人物的命运勾连在一起,完全看不出生硬糅合的痕迹。

写历史而不限于历史,是肯叔的本事,读罢只有“佩服”二字。

4

four

信仰之美

《圣殿春秋》还是一部闪耀人性光辉、讲述信仰之美的作品。

作为一名不相信上帝的作家,福莱特的小说并没有来自信仰的激情,关于中世纪的人们为什么要修建大教堂作者从现实主义的角度、于历史的综合合力中辨析出多种因素,包括科学上的好奇、商业上的利益、政治上的敌对、普通百姓的精神上的向往、还有汤姆这样的建设者在美学上的追求。

——摘自译者序

在肯叔的笔下,教廷也有形形色色的恶人,披着教士的外衣行恶,但仍然有菲利普这样信仰上帝的虔诚信徒,有杰克这样终其一生探究哥特建筑真谛的建筑天才,为了他们宗教上的信仰、艺术上的梦想,而无时不刻显露出的光芒。

5

five

结语

书中多次提到中世纪一条著名的朝圣路线,也是阿莲娜背着襁褓之中的汤米,渡过英吉利海峡到欧洲大陆万里寻夫的路线:即圣地亚哥朝圣之路,是前往天主教圣地之一西班牙北部城市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路。

据载,公元9世纪时,耶稣十二宗徒之一的雅各曾在西班牙布道,他殉道后被安葬于此。由于战乱和十字军的横行,当时的基督徒前往耶路撒冷或罗马朝圣受限,因此罗马教皇、圣地亚哥当地教会以及欧洲各国国王共同决定,开辟一条前往圣地亚哥的朝圣之路,让朝圣者通过走这条路,达到忏悔和赎罪的目的。于是从12、13世纪开始,全欧洲的朝圣者开始徒步走向圣地亚哥。

所以歌德说:“欧洲是建立在通往孔波斯特拉市的朝圣道路上的。”

Camino de Santiago 有很多条路,如果你去西班牙、法国或者葡萄牙,一定要徒步走走这条数百公里长的路,不管你从哪里出发,最后总能走到同一个终点 Santiago de Compostela,甚至再往前到达“世界尽头” Finisterre。


Santiago de Compostela朝圣之路,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徒步爱好者的经典徒步路线。

曾到访过位于一条朝圣之路Silver Way上的古城Toledo,这是一座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共生共荣的奇幻城堡,各种风格,各种信仰的建筑汇聚一城,千年的风霜,层层叠叠沉淀在这层叠错落的建筑中了,就用这张图结束本期吧。

Toledo
古城
—— photo by 三个石头

有生之年,愿能再去一次世界尽头,走一次朝圣之路。

三个石头    2022.2.22


吹灭读书灯    一身都是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