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像草木虫鱼一样生活》——生命本该如此

 三个石头读书 2023-08-04 发布于广东

你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

——朱光潜

1

关于生活美学的书籍,我想先谈谈李泽厚蒋勋朱光潜

李泽厚,《美学四讲》系列里面,我最喜欢他《美的历程》和《华夏美学》。他的文字狂野而豪情,直言不讳,带领读者在广义美学的世界里纵横捭阖、狼奔豕突。注重在艺术审美过程中逻辑、理论的严密,读他的书,像吸食鸦片,欲罢不能,是理论大家。

蒋勋,由美术而及文学的审美视角、唠家常般的口语风格、深沉而谦逊的声音,吸粉无数。注重在文学审美过程中的个体人格的欣赏,及个体情感的抒发,在很多女性粉丝心里,是知心大叔,是聊天知音。

朱光潜的美学作品,则既有理论的剖析,又有冲淡平和的静穆之美,他将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方面,提倡“人生的艺术化”,在家国情怀之中,更重视对年轻一代的引导和化育,是美学和教育大师。

蒋勋的“谈美”是娓娓道来,着眼生命的张力和情感的生发,偏重感性的审美体验,像一壶清酒,如月下独酌,饮情感而不突兀。

朱光潜的“谈美”则是层层递进,着眼美学的欣赏和美感的创造,以及两者的相互结合相互影响,兼具理性的审美解读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像一杯龙井,如春水煎茶,品道理而不生涩。

如果说还有什么不同,蒋勋包括台湾的作家学者白先勇、龙应台等等,他们的作品常常更多地流露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无奈和局限,多谈儿女情长而缺少家国情怀。

朱光潜则不同,他谈的美学、教育,是深刻受到儒家文化 “立德、立功、立言” 影响的文人士子立身之本,更多讲家国情怀之美和儒家士子的品德、学问、功业的追求之美,从这一点来说,比前面几人又多了一些历史宏观和认知格局上的辽阔,更厚重,更有力道

2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文学》《诗论》等。

蒋勋说:朱光潜是我敬佩的美学家。 

朱自清说:他散布希望在每一个心里,让你相信你所能做的比你想你所能做的多。

余光中说:现在的年轻一代可能不会去找朱光潜的书去看,我建议他们读一读。

这是一本人生美学书、人生修养书,指导年轻人去过美的生活。收录了朱光潜《谈美》《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经典文章,还特别选编了《慈惠殿三号》《后门大街》《生命》等散文佳作,详尽展现了一代美学大师的生活美学思想。

朱光潜

《像草木虫鱼一样生活》



你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

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

你如果问我,人们生活在这幻变无常的世相中究竟为着什么了?

我说,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

生活就是尽兴。

全书分为四辑,分别是:

01
《像草木虫鱼一样生活》

这一辑讲述人生的态度,和如何在人生中领悟世间万物的“无言之美”,保持自己的“赤子之心”。

最精彩是《谈人生与我》、《无言之美》

前者讲看待人生的方法,君子立于世,生活本身就是方法,生活本身就是目的,别无他求。

后者讲如何审美,如何在“不完美的世界”里,找出美的快慰来。

朱光潜

《谈人生与我》



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在《庄子·人间世》里,庄子杜撰孔子对颜回说:“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而“先存诸己”即是“为己”,但“为己”不是最终目的,为己是为“安人”、“安百姓”,也就是“存诸人”。从“存诸己”到“存诸人”有一个先后的次第。朱光潜第一种方法,把自己摆在前台,就是“存诸己”,第二种把自己摆在后台,就是“存诸人”。

一开始读他的文字,以为朱光潜受庄子的影响还不少——“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人和花鸟虫鱼一样,应该安之若命。后来却逐渐发现,他的哲学和美学,兼具孔子所谓“知命”,孟子所谓“尽性”,庄子所谓“齐物”,宋儒所谓“廓然大公,物来顺应”的思想,“我虽不把自己比旁人看得重要,我也不把自己看得比旁人分外低能”,有点博采众长集大成的味道。

朱光潜学贯中西,却又自然流露,毫无显摆卖弄之意,庄子、孔孟、荀子、赵孟頫、柏拉图、蒙田、托尔斯泰、斯宾诺莎、弗洛伊德、达芬奇、尼采。。。中西文化、哲学、美学的典故信手拈来,难得的是,在80、90年前的20世纪早期,他就清醒地看到中西文化各有的优缺点,而且在审美教育方面,儒家也有自己丰富的内涵,不应妄自菲薄。他鲜明提出东西方文化融合才是新时代应该有的方向,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盲目崇洋,这是非常难得的声音。

什么是大师,这就是大师。

02
《此身 此时 此地》

第二辑讲立志、讲奋斗。文章大多来源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写于20世纪30年代,正式国破民殇的年代,这些文章给当时困境中的青年树立理想、指明方向和具体的方法。

本辑应该大都写于抗战期间,70多年之后再读,仍然振聋发聩,在那个抗战即将胜利的时候,还能有如此清醒的认识,不能不钦佩朱光潜的学养、品格和作为教育者肩负的培养救国存亡青年的殷殷期望。

他提出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不推诿、不拖延、不空想。怎么又想起了冯唐的九字真言?)

朱光潜

《谈立志》



此身(不推诿)此身能做的事情,要负责任担起,不要推诿给别人。

此时(不拖延)此时能做的事情,即刻做,不要推给未来。

此地(不空想)此地(地位、环境等)能做的事情,就在此地做,不要推诿到想像到的另一个地位才去做。

印象深刻的还有《谈摆脱》,什么是摆脱?舞合上的悲剧生于冲突之得解决,而人生的悲剧则多生于冲突之不得解决。生命途程上的歧路尽管千差万别,而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这是自然的道理。

摆脱就是“舍”,“摆脱不开”就是人生悲剧的起源。

如何摆脱?他又有两篇提出方法:《谈静》和《谈动》。

动可以发泄掉愁和郁,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而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绝不至于岑寂,也绝不止于烦闷,所谓动静两相宜。

“我所谓静,是指心灵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和喧嚣”,静不等于闲,庄子说“心斋”,心灵的斋戒,“虚而待物,唯道集虚”,要先放空自己,才能装下万物,也大体是这个意思吧。

03
《谈读书和修养》

第三辑谈了很多修身养性的具体方法,如何选书读书、如何写作、如何追求真正的“真、善、美”。

谈读书的核心观点:

朱光潜

《谈读书》



  • 破除读书的功利心,功夫在诗外。

  • 读书不在多,重要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 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

我有时候也刻意涉猎一些自己所不熟悉领域的书籍,初读生涩,读着读着,慢慢其实也就觉出味道来了,经年累月,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内容,会反哺你以为曾经熟悉的知识领域。

我选书的经验是中西结合、古今结合、文理结合、各领域结合,但人的时间有限,就需要在书的选择上下功夫,正如朱光潜所说“读书不在多,重要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介绍选择书籍方法的文章不少,除了朱光潜,还有卡尔维诺、李录等著作里也多次提到,其实结论就是一个:选择经典名篇来读!

朱光潜

《谈读书和修养》



  • 只顾求知而不顾其他的人是书虫,只讲道德而不顾其他的人是枯燥迁腐的清教徒,只顾爱美而不顾其他的人是颓废的享乐主义者。

  • 中国儒家的最高的人生理想是“尽性”。他们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 文学和艺术这种眼界的解放给我们不少的生命力量,我们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活下去。

  • 人要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的最高度发展史悲天悯人。

  • 人要有知耻之心,“耻”是道德情操的基础。

  • 谦虚,意识到人性的尊严而自尊,意识到自我的渺小而自谦,自尊与自谦合一,于是法天行健,自强不息。

  • “做人只有两桩难事,一是如何对付他人,一是如何对付自己。归根结底还只是一件事,最难得还是如何对付自己” ,佛家的大戒是“我执”“我慢”。佛家的哲学精义在“破我执”。

学问、尽性、恻隐之心、知耻之心、谦虚(敬畏)、破除我执,这一辑简直就是融合了儒释道精华的人生心法。

04
《生命本该如此》

全书的第四辑也是最后一集,是《生命本该如此》,主要讲生命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学业、职业、事业、爱情中,去感悟“赞天地之化育”的人生之美。

朱光潜

《谈读书》



人的最聪明的办法是与自然合拍,如草木在和风丽日中开着花叶,在严霜中枯谢,如流水行云自在运行无 碍,如“鱼相与忘于江湖。

人生各个方面应该追求的境界,在“道德的宇宙”明善恶,在“科学的宇宙”辨真伪,在美术的宇宙分美丑,在“恋爱(交友)的宇宙求“求真纯”而不求“应该”。

法天行健,自强不息,顺从天道,尽人性而尽物性,尽物性而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为天地参。

生命本该如此

三个石头    2022.7.3


吹灭读书灯    一身都是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