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有志于文化者】“望山集”的两重含义

 慧然 2023-08-05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我们今天开始了一个新的部分,“中国音乐疗愈的起源与实践”的第五个部分——望山集。之所以叫望山集,是因为中国传统中有许许多多的圣贤君子、英雄豪杰、英雄儿女如高山一般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所以让我们学习他们的精神和他们的生活。
然后因为我们群里面同学提意见,说要讲一讲传统文化,或者说文化怎么做,但我自己完全也没有这个学识和没有这个资历去谈那么庞大的一个话题,所以只能与古为徒,就是做古人的学生。这样的话就似乎有了一些依据,这个依据把它综合起来,就变成了望山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身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我们大家都是平凡人、普通人,虽说英雄造时势,可也是时势造英雄,所以把这些璀璨的片段、精彩的人生拿出来做一个集子,就叫做望山集,同时也有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的一个含义在里面。所以这是望山集』的由来

图片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图片

一个含义前面有无尽的榜样

古代有很多很多的榜样圣贤

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高山仰

——不疚  


大家在望山集的课件内容第二页当中可以看到:“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執厥中”这个话,出自于【虞书】。这个话什么意思?我相信望山集讲到后面的部分,大家都会心领神会的,好,这个放在这里,大家其实可以经常写这四句话——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執厥中”
然后,先和大家读一下第三页,这段话就是关于说我们第五部分为什么要叫做望山集

图片

图片

跟大家讲一下我的理解,这个话在讲什么?
“昔者”就是过去,有个人叫南瑕子,与程太子两个人遇上,然后程太子就为南瑕子做了一顿饭,煮了鲵鱼,我们现在把它叫做娃娃鱼,有四肢,声音像小孩哭一样。
所以南瑕子就说,太子啊,我听说君子是不吃这种鲵鱼的。为什么?因为太惨了,你吃这个鲵鱼看上去好不忍心,活蹦乱跳的,还有小孩的声音。所以「吾聞君子不食鯢魚」
程太子一听不开心,心说:好心请你吃顿饭,还亲自给你下厨房,还请你吃那么高级的鲵鱼。程太子就回答了,说「乃君子否?子何事焉」他说:别搞怪了,别作了,你是君子吗?我是君子吗?别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别矫情,对吧,不要多事,煮给你吃你就吃,不吃拉倒,别那么多废话,是这个意思。
这南瑕子一听,就回话了,他说:吾聞君子上比所以廣德也 我听说一个有识之士,有见识的,叫君子这样的人,他需要和比他更好的人相比较的,不是跟比自己差的人。他总是要和比自己德行更好,学问更好的人,看看我和他好像还有点距离。所以这样的学习,那么才能广德,自己的修为才会越来越广阔,越来越深厚。
下比所以狹行也,下比,可是如果一个人他不和比他更好的比,他只是和比他更差的比,那你只会越比越糟糕,所以你的路只会越来越狭窄。
於惡自退之原也 他说,一个人的心里日常都能够这样想,他这一生一定是有非常顺利宽阔的道路,很好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是不会碰到什么陷阱啊、坑啊,不好的事情是不会碰到的。因为这个心理,会把人间的这些灾难苦厄退却掉。
所以他说这叫於惡自退之原也,就是根本原因。
他接着说,吾豈敢自以為君子哉 志慕之而已矣哪里敢做君子啊,我其实就是想学君子,我心里面就特别仰慕,特别喜欢,特别珍惜那些君子一般的人。
为什么呢?他说:我听俗话说夫聽黃鐘之聲黄钟,我们大家都已经知道了,黄钟是古代音律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源头之音叫做黄钟。他说,一个人听黄钟的声音,听久了以后,然后他就能够辨别清楚擊缶之細
什么是擊缶之細呢?擊缶 “擊”是打击乐,“缶”是古代中国用泥土烧制而成的一个像水罐一样的,嘣嘣嘣嘣嘣用手敲的,擊缶,这种乐器原来在西安一带,在秦地是非常流行的。
这个“細”是说极其精美的声音变化,无论是在节奏、力度强弱,还是时长,还是音阶上,都有非常精细的区别存在。
可是普通人是感知不到的,普通人的注意力不专心、不专一,所以根本无法分辨这些声音上的变化。
所以他说:一个人听黄钟的声音听久了,他就能分辨那么复杂的打击的这个擊缶之乐,越精微,越清晰。
然后他下一句说視袞龍之文 然後知被褐之陋
他说一个人,不就活在感官世界吗?你的听觉如此,你的视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你眼睛看多了,你看那个袞龍之文是古时候刺绣在帝王的那个龙袍上的花纹,那叫袞龍之文。他说你看了那些极其华丽庄严的纹路以后,然后你再看回头照一照镜子,原来自己穿的好糟糕。他就是举例子,打比方,看了好的以后,回头一看自己,看不下去。

图片


涉庠序之教 然後知不學之困前面两个是讲感官,一个是听觉,一个是视觉,最后这个是讲人的思想,眼耳鼻舌身意,现在讲的是人的意识。
他说:一个人只有经过学习以后,才会知道,原来不学习是有多么的困扰。
他这句话我自己特别同意,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以前根本不爱学习,一点都不爱学习,从小不爱学习,初中读了以后就没读了,一直在这个生活当中吃亏长大,处处碰壁,搞不明白原因,到后来,因为走上绝境,走上绝路了,终于说不行,自己要学一点,要读读书,学了以后才真正知道,哎呦,早知道我早点学,哪用得着吃那么多苦头。
所以他这个话就这个意思然後知不學之困
然后他接着讲,所以 故學者如登山焉」,他说,一个真正求学、学道、学文化的人,就好像登山一样。
動而益高你越走越远,越往前走,你就攀登的越高。
如寤寐焉 久而愈足 就像 寤寐 ,就是睡饱了醒过来,一个学者,就像觉睡得饱满、满足自然醒过来,清醒舒服,天地一片清明,对吧。睡不够,不行。登山登不高不登顶不行。
所以他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劝学习的人,一定要坚持下去,只有越来越坚持,越来越走的远,然后才会看得清楚。
顧所由來等到你去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顧所由來」 就回头一看,我是从那条路来的,你登到高处,到山顶回头一看山下,哇,原来那才是人间,一看那个人间乌泱泱一大片,灰不隆冬的。
顧所由來 則杳然其遠原来自己已经走了那么远了。
以其難而懈之他说:如果你登山不是这样登的,你没有坚持到底,只是因为爬山太难了,所以你松懈了、懒惰了、偷懒了、打算掉头了。
所以 以其難而懈之 誤且非矣!如果你是这种心态的,他说你不光耽误了你的时间,不光耽误了你的青春,你还怎么了?你还根本就做错了,你还退步了。誤且非 就是不光耽误了时间,你还退步了。
故《詩》云所以【诗经】里有一首诗就讲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就是说,那么巍峨庄严的高山就在前面,我们一抬头就要停下脚步,就要停住说怎么办啊?太远了。景行行止那么美好的风光在前面,值得我们付出一切去追寻、去景仰、去攀登、去探索、去研究。
所以,身雖不能至 这不是一夕之间可以做到的。然心嚮往之 不管再困难,心里面对那种崇高、无尽宽阔的世界是那么的向往之。
大概这段话,就是我们第五部分,为什么要叫做望山集”的意思第一层意思
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化中有那么多那么多过去的圣贤每一个都犹如高山一般庄严巍峨都值得我们去认真的学习探究。虽然我们可能现在相差很远但是没关系,方向正确没关系,迟早都会到了。只要始终保持心理的这种对美好的向往之情迟早都到好吧。

图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图片
再一个含义万一有对不住的
话没讲对的
有你受不了的地方,
你不接纳的地方
要宽容、理解,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不疚  

第四页是“望山集”的第二层含义,为什么叫“望山集”?第二层含义也是【诗经】里的。
诗经·小雅】里面有一首诗叫做鶴鳴」。我记得古琴曲里面有一首曲子,特别的好听,就叫做鶴鳴」
这个就很有意思了。

图片

图片


首先我们看这个字——鹤,大家知道,中国的仙鹤,是非常特殊的,形容那种高远的高士,隐士,清流,非常的超凡脱俗一般的人物,就喜欢用鹤来形容他。
鹤的声音更特殊,我看过一些资料,大家要知道,这个鹤的鸣声,鹤的歌声特别的嘹亮,和其他鸟不一样。
为什么?因为鹤的气管特别的长,据说是有一米多长,当它把脖子伸起来的时候,它那个气管一米多长,你就知道它的发声部分很厉害了,它的歌声能传非常非常远,很遥远。
所以,古人听见这个鹤鸣,就觉得这个鹤的鸣叫,能够穿越九重的大沼泽,这个 “皋”就是形容沼泽之地,大泽之地,深山大泽。“九”就形容极其深远,埋藏的很深的那个深山大泽之中。
所以他说有一只鹤,在深山大泽之中歌唱的话,它的声音要传遍整个山野,整个世界都会听到它,所以叫聲聞於野
又举一个例子,魚潛在淵 或在於渚 “渚”就是讲水中的小块陆地,或在於渚他说鱼也是这样的,有的鱼,大家知道那个未有知其修者,有一条鱼叫做“鲲”,像“鲲”那样的鱼,你不知道它从哪里来的,你不知道它怎么长到那么大,它也许一直都深藏在九渊之下,或潛在淵或在於渚要不它一会儿在水底,要一会儿它又到这个岸边来。
所以他这个是形容什么?形容古代的高士,隐士之流,古时候的隐士之流,其实心中并不是想争赢的,其实是什么?——怀才不遇,心中充满了救世的心,救世的情怀,一心想要为这个世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可是因为生不逢时,没有遇到好的局面,所以迫不得已就藏到深山大泽。
可是于心不忍,不忍心见到生灵涂炭,不忍心看到大家日子那么过,所以经常又爱发点牢骚,又爱批评时政,爱讲不好听的话,唱反调。
所以古人为了形容这种状况,就举例子说,鹤也是这种,对吧,虽然在深山大泽,可是它的声音多么的嘹亮,直划破天际,形容这种高士、高人的日常的行径、操守;用鱼形容它,你看这个鱼有时候潜到海底,有时候又跑到岸边,为什么?
他后面说樂彼之園 爰有樹檀 其下維萚
就说这个人为什么要对你讲这些你不爱听的话?为什么老爱给你提意见?为什么要给你唱反调?为什么他的声音那么嘹亮,即使藏那么远,他的声音会盖过世界一切的杂音,为什么? 
因为他爱这个地方,他爱这个人间,十分十分的爱。
所以他说因为喜欢你的国家,喜欢你的天下,喜欢你的世界,你看你这里有树,有檀,紫檀树有等等等等的那么美丽的人间天堂,我多想他永远那么美好,所以我要给你提意见。
他说,所以我跟你讲,我要给你提意见,因为我觉得你有些事情做的不太对,用现在的白话来说,那隐士就爱挑毛病。
为什么挑毛病?因为他爱这个人间,对不对。

图片


所以他为了解释这个行为,说你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你的,我是因为爱这个世界,你身为一个有世功的人,有权利有力量的人来说,你看它山之石 可以為錯
它山之石很简单,那一座山的一块粗糙的毛石,比如说那就是它山之石」,可是你身为那么重要一个人物,世界是你的,你是一块美玉,这个情况不光是政治,对我们朋友之间、家人之间、亲人之间、爱人之间,也是如此。
因为人都有缺点,圣人有缺点,凡人更有缺点。
所以古人就说,不要怕被人指出缺点来,勇敢的接受,为什么?
因为他是为你好,他担心你,他爱你,然后他给你指出缺点,直言不讳,目的就是希望你越来越好。
所以他说它山之石 可以為錯
“錯”是什么?中国话特别有意思,“錯”就是错刀,「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这个“錯”
意思就是说,你是一块美玉,但是美玉需要被雕琢,美玉需要把它的粗糙的部分磨透亮,用什么来磨?玉磨玉,是磨不出来的,必须用石头磨玉
石器时代大家看到原始的那个工具,你就知道,石头才可以把美玉琢磨出来。
所以我们古书很多成语——抛砖引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就是这样,一个有抱负、有理想、要实践之的君子,必须要能够面对人间的苦难,必须能面临人间的痛苦、悲欢、离合、误会、曲解等等。
为什么?因为那些通通都是它山之石,当然这个世上有小人,可是小人亦可以有功,就是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之功。
后面一段也是一样的,一模一样的。到最后他说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所以这两句诗,前面的「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和这一篇的「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目的只是说,希望我们读书会的同学,真的能够把自己当做一块美玉,把自己的心,自己这个生命珍惜如宝,最珍贵的就是我们自我生命这块美玉。
那么,把别人的意见,把别人讲的,不管对错与否,是非与否,把别人的意见批评吸纳进去,宽容别人,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总有一天,你我心中这块美玉就逐渐逐渐透亮,越来越美,温润如玉,这是一个实打实的修为,这不是虚的。
所以这是我望山的含义之所以叫“望”,就是这个原因。
一个前面有无尽的榜样古代有很多很多的榜样圣贤是我们值得学习的高山仰再一个万一有对不住的话没讲对的有你受不了的地方,你不接纳的地方要理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