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渊明杯”中国文学艺术大赛| ​焦安举:走近焦公,迈进慈善(散文)

 世界文艺图书馆 2023-08-05 发布于江苏

走近焦公,迈进慈善(散文)

文∕焦安举

远去了旧社会的饥寒交迫,远去了世界列强入侵、国难当头的烽烟,历史的迷雾终于烟消云散。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在《千年古蜀都》——郫县人文卷(县志)、《焦公传》(傅棣森著)中初识了您——焦公酉山。带着对您的崇敬,我参观了成都市重点文物——焦公亭和您的墓园;又在清明节和焦公文化研究院的同人们为您扫墓,听他们讲述您的故事。随后和他们一起学习《述桥居士集》(陈述桥著)和《 慈善家焦公》(李悦民著)等文献,我深深地被您的慈善、仁爱精神和崇高品德所吸引。

仰望您慈祥的坐像,环顾于佑任、张大千等八位著名书画家为您十六字格言所题写的楹联和沈涧南为您所作的墓志铭,您,尊敬的慈善家焦公——酉山先生正微笑着向我们——焦公慈善精神的传承者们走来,您坐在环碧亭(焦公亭)中,向我们讲述着您舍自己、救穷人的苦难又难忘的一生……。

人,可以从小看大。回眸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成都县复兴乡苟家巷,我看见了家贫善良、少年躬耕的您。父母勤劳仁厚的传带,培育了您一颗善良的心。春播夏种时节,农田急需灌溉,您总是悄悄为他人先灌水,后为自己的农田灌溉,或让他人白天先灌溉,夜里自己再灌水。青黄不接之际,仅管您家也只有一碗米,也要分半碗来救济断炊的邻居。当粮价飞涨,民怨载道,是您率先以平粮价救市,米价随之转平,民心则转安定。虽然被人讥称为“焦瓜瓜”(傻子),您只是含笑听之而已。

您出生在清末的封建社会,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那时中国人民头上压着三座大山,饱受日本法西斯铁蹄的蹂躏。鼎革之初,内讧不息,外患频频。为移风移俗,挽救人心,在众多仰慕您的慈善人士的支持下,于1912年创建了慈善机构——“萃杰慈善堂”。您不为自己积攒钱、不买地,募集的钱一是济人之急,二是救人之危,而大部分用来兴办慈善事业。萃杰慈善堂以仁爱为本,主要救助农村、城市的穷人。您以德感人,全力开展“十全善举”即:施米、施粥、施衣、施茶、施药、施棺、矜孤、恤寡、育婴、无息贷款。为了给祖国培养人才,您先兴办私塾,后改为小学、中学,取名“萃杰中学”,供贫困家庭的子女和会员的子女读书。您的善举让多少饥寒交迫的穷苦人带来了一线生机,给多少穷人的孩子求知成才的机会……。

忘不掉,每年冬天,您要为无衣御寒的穷苦百姓施衣,每年施棉衣三四百套,单衣二三百套,让他(她)们能享受到慈善仁爱的温暖,以御风刀霜剑之侵。

在旧中国,穷苦的老百姓一怕春夏间的“青黄不接”,更怕过年关。是您,“青黄不接”之季为穷人施米,在每年年关到来之前要为无米过年的贫困户发“米飞子”,让他(她)们到指定地点领救济米。您每年施米百余石(120斤∕石),让他们能吃着饱饭度过“青黄不接”之季和年关。

今天,每当我路过新都区的崇义桥,我总会寻觅着您为贫苦病人送诊、施药的同德医馆。那里曾经有六位高德医生长期为病人义诊。医馆年施药三四千付,为无数贫苦病人解除了痛苦,换来生命。这是多么崇高而伟大的善举啊!

今天,当我们亨着《前门寻思大碗茶》这首享誉中华之歌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在昔日萃杰慈善堂门前,在许多有慈善会会员的乡镇的埸口和交通要道口,您派人专门安放有茶缸茶具,并有专人烧茶,供来来往往的行人饮用、解渴。

我们生活在新中国,过着美好的生活。但对于诗圣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中所揭露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心骨”之埸景是鲜有人见过,但在黑暗的旧中国是随处可见。您的义举——施棺,为不少穷人老死、病死免费提供火匣子(简易棺材),并安葬于萃杰慈善会购置的义冢之地,让死者免於暴死荒野、死无葬身之地,可以入土为安。

您以无限仁爱的精神爱惜孤儿、寡母和无依无靠的老人,对他(她)们进行登记造册,发放救济证明,每月凭救济证到萃杰慈善会领取钱粮,以供生活和养育之用。

难忘一九四一年(辛巳),日本法西斯侵华已达十年。中国的老百姓在日寇的屠刀、枪炮和狂轰滥炸下流离失所随处可见;再加上旱魃为虐,田禾欲枯;中华大地,嗷鸿遍野,声闻于天,到处十室九空……。是您蒿目时艰,决定以酉山和萃杰堂的名义实施特殊善举——开临时粥厂,救饥扶危,稳后方,保前线。是您火速组织同人开会、筹款、买米、开厂、施粥。在施粥的高峰时期,每日煮粥十三四石(120斤∕石)米,前来食粥的灾民每天达万人。即使在日军的疯狂轰炸中,您的特殊善举不但没有停止,仍尽最大努力,确保灾民和救济人员安全。您的特殊善举感动无数的饥民,感动了社会各届的慈善人士,感动了时任成都县和四川省党政部门领导,他们为萃杰堂颁发了“粥活万人”的金字大匾……。您的特殊善举激励和坚定了后方军民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心和信念。

难忘您“无利借贷”之善举,以济危机中的小本经营者或企业,使他们免於破产,重获生机。您以大公无私以利天下后世之心,又何可胜言矣。有人觉得您太愚,殊不知利人其实也是利自己。正如孔子讲忠恕、孟子之先仁义,虽不言利,其实利自在其中。

您一生体行“吃亏、受苦、忍气、耐劳、谦恭、认过、率真、会想”的格言,并以身教人,直至您弥留之际,仍断断续续以这十六字教导您的家人和同人。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作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作好事,不做坏事。”您一生所践行的“十六字诀”和“十全善举”向世人证明,您是一个不图利己、专事利人的真正的慈善家。您一生所从事的慈善事业,岂有沽名钓誉者可比……。

今年农历六月十日,是您逝世八十二周年纪念日。我们“焦公慈善文化研究会”的成员,会聚一堂,对您诞生一百五十周年的纪念册进行初审。凝视着一百五十年历史沉沟中搜索到文物、图片、文稿,我们无不感到震撼和惊叹!我看到无际的秧苗在您先人后已的灌溉下茁壮成长;我看到您在兵荒马乱的时期身困洛阳,再阨汉口,尝尽人间苦难而被人施粥又复生的埸景;我看到您公葬时万人垂泪为您送行,天地也为之动容……。

此时此刻,我才真正感到我正在走近您,迈进慈善。

走进您,让我懂得了——慈善是一种内心健壮的精神力量,她引导我们走向爱的彼岸。如果说世界上什么最宝贵,我想“爱”是这个世界最宝贵的东西,也是我们最需求保护的东西。我们做慈善,不仅是在物质方面给予人们,最重要的是传递爱。

走进您,让我懂得了——慈善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只有慈善的心,方可行善。您让我懂得了,真实含义的慈善行为应是一种不可附加私利要求的施舍因为施舍自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满足。一颗慈善的心,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因为它支付的是体贴入微的关心;一颗慈善的心,是无法用金钱来核算的,因为它支付的是默默无闻的帮助。

走进您,让我懂得了——慈善虽然在商人眼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慈善在媒体眼里是一条巨大的价值线。以前,我总认为慈善离我们遥不可及,认为那只是有钱人炫富的做法,但随着时间的潜移默化,越来越多的人也能够参与慈善这一份事业。慈善就是崇高的道德,是每个人都所能具有的爱心。

走进您,让我感到重任在肩,义不容辞!

在当今的社会,金钱无处不在。它络绎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生活缺一不可。或许有人会问,行善、做好事需求金钱,没有金钱怎样能把慈善事情做好?其实,做好事并不一定需求太多的金钱,更需求是一颗向善的心,让慈善如同阳光般温暖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今年农历八月八日是您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纪念日。在成都慈善总会和郫都慈善分会的关怀下,焦公亭(环碧亭)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一埸传承您慈善精神的庆祝活动即将拉开惟幕,相信有更多像周良斌(成都好人)这样志愿者会走近您,迈进您一生所从事的慈善事业。

走近您,我可欣慰地告诉您,您为之奋斗的慈善事业正在中华大地上发扬光大,后继有人!

注:大慈善家焦公,名天福,字酉山,1871—1941,生于前成都县城北郊外复兴乡苟家巷(现新都区斑竹园,)逝世后安葬在郫县(现郫都区)犀浦镇石亭村。焦公一生乐善好施,创办义学(萃杰中学和小学,时才学校),为灾民施粥,为贫民施米、施衣、施药和施棺,矜孤、恤寡、育婴,义冢,为抗日救国带头捐款等。常以“吃亏、受苦、忍气、耐劳、谦恭、认过、率真、会想”十六字格言教人。

作者简介:

焦安举,男,1946年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高级工程师,曾任四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国家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委会副主任等职。现为郫都区老年科协诗词分会会员和编审成员,四川省老年诗歌创研学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