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愧周易真半仙

 昆仑神60939358 2023-08-05 发布于四川

——陇上奇人孙静平自述

陇上有奇人,名叫孙静平。

掐算推演准,人称半仙孙。

——昆仑神题

艰难往事堪回首

话说民国十八年饥荒年间,原籍在陕西省宝鸡县贾村塬大槐树底下的难民,受其自然灾害的侵袭,四处逃荒,流落他乡,孙氏家族随之而迁而散。渐渐靠近秦陇甘肃平凉经水河畔,有个洪岳村立身,重整家业,繁衍生息,过着饥寒苦辣的穷日子……

我的爷爷名治发,粗识字,略懂古经。以卖棕子、打锅盔谋生。拖家带口,在这块贫脊的黄土地上挖扒,苦苦挣扎着,生儿育女。我的爷爷拉長工、打短工、放牛、放羊过着被人欺压剥削的苦日子。披星戴月,饥寒交迫,生活艰难。新中国成立后,穷人翻身做主,迁居平凉大寨塬头,过上了太平日子。

人生道路多艰辛

我的父親孙让,1931年腊月十八生。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见习参谋。后又转业到静宁粮食部门工作40余年,中共党员。我的母親王梅香,1938年7月出生,静宁县李店乡方河人。曾任静宁治平区团委书记。1958年大炼钢铁凯歌聲中诞生一个新的生命——名叫孙静平。六岁那年,我发高烧,落下小儿麻痹后遗症——手肢残疾。

“妈妈!我要读书”。妈妈眼含热泪,把我送进高塬小学。转眼1974年,初中就读平凉三中。毕业后,回乡当生产队会计。我的家境贪寒,住着几孔破窑洞,吃着黄面饼,红薯杆片,吃水在深沟里挑“泉水”,晚间点着暗淡的煤油灯,一边念书,一边挣工分。

1976年经乡政府推荐我上平凉五、七红专学校后,回乡当民办教师,走上讲台。1978年终因口粮无法供应,加之本人不受约束,不甘贫穷,前往静宁——父亲的工作所在单位,好不容易才当上了合同工。

1982年11月24日与静宁威戎镇北关村女青年结成婚缘。婚后生活并不和睦幸福,因为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两人感情不合,产生矛盾,冲突迭起,闹得不欢而散。好在婚后产生一个男孩——孙宝宝,(1983年正月初三诞生)。家庭的破裂,爱情失败,使我这“穷”人家的孩子挑起一切重担……也带来了我的创作的激情。

文学路上踟躇行

从此之后,我以书本作伴,油灯挑读,闭门造车,勤奋创作。第一篇文章就在《暖泉》杂志上登载。这一夜我手捂着胸口彻夜难眠,心情万分激动,望着油墨芳香的铅字,而流下激动的泪水。从此,我的创作劲头更足了。先后在省、地报刊,电台发表数百篇文章。其中《浪子回头奔赴路》在平凉广播电视台获奖。

望着自己获奖作品,情不自禁,逢人便讲,一传十,十传百,闻名遐迩。1988年我重新组合了家庭,与静宁祁川乡女青年何春霞结成良缘。家庭的组合重新点燃希望之火,爱情之火。朴实厚道的何姑娘一边干着家务活,一边辛勤的务农,种着责任田,支持我搞文学到作。

在妻子何春霞的协助之下,我的又一篇文章《我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刊登在《甘肃残疾人》杂志,1989年第三期。

客居仙山研周易

我悉心钻研《周易》、《麻衣神相》、《民俗学研究》,相继发表了许多掐算推演科技论文。后由药王洞会长引荐,赴名山崆峒隐居。研究道家修养之术、修身之术10年。有人说:“孙静平出家了”。面对一切流言蜚语,我置之不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巍巍崆峒,泾水涛涛,依山傍水乃道家风水宝地。

在广成子崆峒山修炼处,我向真人求教,投师访友,与人慈善,待人随合,上至专员,下至草民,“三教九流”无所不通。由此艺号得名——孙半仙。

以卜会友广交际

我深受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感染,涉猎古今传奇、民间故事,深入田园故里,无论在乡邻村社,还是在繁华都市,留心学问,经常参加各种书画展览活动,酷爱读书,尤爱字画。“交际广泛,以文会友”。

我无论走在那里,首先注重知识,尊重文化名人,待人诚实,谦和有礼……我常想:“既然成不了将军,就做一名普通的土兵,既然成不了伟人,就做一名普通的百姓吧!”“我并不伟大,但我很奇;我并不渺小,但我很怪”。——我的人生格言。

名人为我作宣传

原平凉地区文联主席、甘肃文联副主席——姚学礼:孙静平乃古成纪治平乡人(伏羲故里),后辗转平凉大寨塬,草少禾稀之,落草为农。该人机敏,善口艺,多思辩,於百無聊赖之时突发奇想,便以伏羲八卦推算时事。每登崆峒见其坐于路畔,微闭明目,暗藏运算中,是一些打诰求事问卜者,心口信服,由此人称其——孙半仙。

庚辰孟春平凉电视台原台长吴烨题字:“孙静平同志刻苦钻研《周易》占卜预测,准确出奇”。

平凉市文联理事、崆峒区作协主席张评致孙静平先生诗句:“相识在诗文行间/真挚在“周易”八卦/智者的光晕普/照唤出灵魂的真谛/凡人、奇人、圣人/众人皆知。静平系文坛诗人,成果惊人,后又钻研《周易》,盖世旷古,为众人折服。与静平相识多年,称为世交,故草之”。

原甘肃人大代表、民盟平凉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崆峒诗社副社長段全福题辞:

萍水邂逅幸有缘,浩首春华路八千;

身怀绝技走天下,无愧周易真半仙。

原甘肃兰州聚文理事梁山谷,前来考察名山作词一首赠孙先生:

花香不在多,正道有雲仙,科学八卦阵,易经难以解,科学没正明,人学是迷信,天地生万物,静动是迷信,俗人不能仙,口口说封建,封建有红黑,绝对要分明,正道有天机,学问有道规,莫規不成圆,古之道机也。

北京《金秋科苑》杂志社主编韩家业:“平凉多灵秀:半仙添一彩”。

北京《中国煤碳报》记者刘秀玲题辞:“未来的一切,正起步于现在”!

太乙派第八代传人毛静:2002年元月十九日,在平凉金桥酒店偶遇孙静平半仙,我走遍五湖四海、大江南北,没有一人能让我识破天机,孙半仙不愧“百姓之名号”:艺术精湛,天下奇人。中国文化,后有傅人。

笑看人生心不愧

在众多挚友的鼓励和支持下,我的纪实小册终于问世。也算是前半生一段人生纪录。说真的,我一个极普通的草民,即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亦没有显赫的地位和功绩。只是个人的拼捕,竭诚奋斗不息的苦难人生里程。与其说我和命运抗争的自我探索,倒不如说,奉献精神,刻苦学习,求索不易的人文精神。饱经苦难,艰辛备之,追求知积,渴望美好人生的最高增界。以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性情;寻觅我在人生的追求和理想。

以表白:“我无愧对于父老乡亲,无愧对于生我养我的黄土地”;以表白:“我的独特个性和独立人格”;以表白:“我在人世的真实写照,醒悟人生,笑看世界,做了该做的事情,问心无愧”。

感谢上苍赐赏给我一个创造自我机会;感谢黄土地哺育我渐渐成长,幸福地活在人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