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老师在吗?连个麦?

 心理老师赵萍华 2023-08-05 发布于福建

“ 不是为了做梦,就是为了清醒。”

- 2021.04.09 -

/

◆ ◆ ◆ ◆

- 有空?连麦吗? -

昨晚正好在复习心理咨询评估诊断相关内容的时候,玲玲子发来“有空吗?方便接个语音吗?”

玲玲子是我大学同学,工作后这几年来,我们已经变成相当默契的同辈督导。每次轻轻一句“在吗”就知道对方遇到困扰了,一般都是咨询个案的困扰,然后一起在线上互相交(tu)流(chao)哈哈哈。

和玲玲子聊了将近两个小时,她分享了一个她当前遇到的比较棘手的个案。

来访者曾经表示玲子现在是唯一能救她出泥潭的人,然而聊了几次,并没有什么效果。反而感受到强烈的自我消耗,每次结束都很疲惫,希望对方再也不要联系自己了。

她说类似的个案其实之前也分享过几次,关键并不在于个案如何,真正让她产生自我攻击的是陷入到来访者困境里后还要责怪自己为什么还没学会划清界限。

明明已经奉献了自己的能量,可是却像陷入了沼泽一样,越挣扎越下陷越窒息。

然后等自己好不容易调整好状态,来访者发来一条短信,就又要开始挣扎要不要回复。不去回复,内心还是要自我攻击,万一出事了呢?

将另一个陌生的生命与小小心理老师的言行挂钩的那一刻,生命就注定沉重到无法呼吸。

她在分享的时候,我在这边疯狂点头,每次遇到“鬼打墙”的个案,整个人就像被吸进黑洞丧得一塌糊涂。

“鬼打墙”个案指因咨询师能力有限,无法在来访者提供的信息找到突破口,反而被来访者的情绪故事牵着走,困进他们的“绝境”里。(阿华自己的非官方解释。)

唉,红尘炼狱。

 是微风正好 

 花香正浓 

/ /

◆ ◆ ◆ ◆

- 心理咨询的界限 -

玲子在电话里提到“界限感”,心理老师的“悲天悯人”总是会让我们不自觉忘了界限。

善良要有边界。

曾经有数位大佬在我刚当心理老师的时候就叮嘱过,一定要清楚心理咨询的界限,心理老师不能越界!要先学会自我保护!

可是当我敲下"心理咨询的界限"的这一刻,我有点恍惚了。真的是我们过分善良,还是其实我们对心理咨询的边界一无所知?

如果我清楚知道边界是什么,会不会少很多多余的善良?

我第一次真切深刻具体地感受到边界感给我的安全感是在去年六月。


那时候遇到一例出现自残(尝试自杀)的个案,甚至会将动态发布在QQ上,那时候我看到了整个人都慌了。立马联系了她,确认她的安全,聊了两个多小时,她同意去就诊,可是她不愿让任何一个家人陪同,只愿意让我陪同。

那一刻我的内心矛盾到了极点,她很好,真的很懂事,我很想真的很想她能赶快接受治疗,甚至希望自己就是她的亲人,这样就有身份可以陪她去。可是我只是一名心理老师,我没有身份没有权利,我不能保护好自己,不能陪她去,我必须拒绝他们所有人的请求。

然后我在半夜十一点的时候,实在不知道怎么办,联系了莆田市心理咨询很厉害的林老师。秒回的林老师发来电话号码的那一刻,彷佛自己也抓住了救命稻草。

然后林老师真的是一字一句地教我怎么处理接下来的事,甚至连语气都帮我安顿好。

他说:“保护好自己。心理咨询师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保护好自己,你越界了,你现在在的位置本应该是她家人的位置,她把你当妈妈了你发现没?你本只是她生命中的一个陌生人。”

那时候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在逼着我去保护一个危在旦夕的孩子,只有林老师严厉肯定保护着我——另一个找不到界限感的孩子。

很长一段时间没敢登陆QQ,我害怕接收更多的消息,很久之后登上去看到她给我发了很长很长的留言,最后一句是:

“老师,你真的真的很好,真的。”

那件事之后,我并没有真的想明白,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昏睡,逃避现实所有的事情。

甚至这一刻我都还在回避这件事。回避和这个学生有关的所有信息。我想我回避的也许并不是她,而是那个有心无力的自己,那个胆小如鼠的自己。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那段时间小号动态)

在她之后,我的心变得“狠”了许多,我总结自己三条小边界:

  1. 在我权利之外,拒绝;

  2. 在我能力之外,拒绝;

  3. 在我意愿之外,拒绝。

简单说,我没有权利做的事,拒绝;我没有能力做的事,拒绝;我不愿意做的事,拒绝。要让我同意的事,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生活确实简单了好多,少了好多事。

这件事,一直是我不敢随意提及的事,今天抖落出来,其实是想告诉自己:

“她一定会有更能保护她的人,那个人不需要是你。你做的很好了,真的,保护好自己,才能做更多真正需要你的事。

认认真真哭过,这件事在我这就算完成它的使命了!

 不是为了 

 做梦 

///

◆ ◆ ◆ ◆

- 咨访匹配 -

我在我们市的培训群里问了边界的问题。

林老师回答:

边界就是人与人的界限,咨询关系的边界,简单地说,不能有咨询之外的关系,咨询之外的联系。”

“在咨询时间地点设置内做咨询,而不是做偏离咨询关系的事。”

陈老师补充:

“或许还有,不能指导来访者做决定,不能承担属于来访者的责任?”

如果把咨询边界就看成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好似就容易理解了。时刻拒绝别人邀请我侵犯他们的边界哈哈。

其实除了边界感,还有一个很容易让心理老师在心理咨询时能量消耗的事就是:咨访不匹配。

对我来说,就是有些个案我带着情绪,比如家长家暴的,我心里真是一万只草泥马~

还有一些是超出我能力范围的,比如精神类、神经症还有抑郁症和部份严重心理问题,我都不行。

不行就要及时进行转介!

懂得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再评估来访者的困扰,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权衡,也是心理老师要学习的一种能力呀!

说到转介,我有一个单纯的美好愿望,希望社会的心理援助支持系统快准狠地建立起来,我们常常不知道要往哪转介啊~ (讲真,别让学校的心理老师孤立无援。)

说到评估来访者,这是一门学问了,想起我还得继续复习我的功课。

今天就聊到这,Bye~

 就是为了

清醒 

  -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