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物理课题组作业设计-16.1电压

 绿色化学 2023-08-05 发布于湖南

课题组作业设计

单位(公章):坪田学校

学科:物理

年级:九年级

设计人:曾芬清

教学内容

16.1电压

教学时长

40分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设备,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2.知道电压用字母U表示,电压的国际单位是伏特,用符号V表示,其他单位有kV,mV,μV。掌握它们之间的单位换算。

3.了解一些常用电压值,记住人体的安全电压值,家庭电路电压值。

4.能够正确使用电压表测电路的电压。

5.知道并联电路各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电压之和。

(二)过程和方法

1.体会利用类比方法引入电压概念,明确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设备。

2.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认识电压表,掌握正确使用电压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电压的学习,体会类比方法的运用,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培养学生爱护仪表、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电压的作用和单位,电压表的使用

2、难点:电压概念的建立和电压的作用

基础性作业

(必做)

作业内容(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

1.通常用______测量电压的高低,其符号是  ______。使用规则是:(1)电压表应该跟被测用电器______联。

(2)应该使标有“_____”号的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_____”号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

(3)在不知道被测电压的情况下,先用_____量程进行试触,若示数______,则改用_____量程。

注意:电压表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接到电源的两端。

采用条目式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本节知识要点,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体现基础性。

2.(双选)关于电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是电路中形成电压的原因

B.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C.只要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电压

D.只要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通过对电压基本概念的直接考察,加强与电流概念的辨析,直观评价学生对电压物理本质的理解程度。

3.(双选)如图所示为电压表的表盘中指针所指示的情况,下列读数正确的是(    

A.若量程为 0 ~ 3 V,示数为 2.4 V

B.若量程为 0 ~ 15 V,示数为 12.5 V

C.若量程为 0 ~ 3 V,示数为 2.6 V

D.若量程为 0 ~ 15 V,示数为 13 V

采用双选题的形式,灵活考察电压表量程和读数方法,既巩固基础,又训练学生的严谨发散的思维。由此评价学生对电压表的认识程度。

4.如图所示电路中,要使灯泡 L1、L2 并联,则应(     )

A.闭合开关 S,甲接电压表,乙接电流表

B.闭合开关 S,甲接电流表,乙接电压表

C.断开开关 S,甲接电压表,乙接电流表

D.断开开关 S,甲、乙都接电流表

将电压表与已学的电路、电流表灵活连接。既能有效评价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又能有力促进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将零散的概念知识结构化,体现综合性

5.请指出在下图所示的电路实物图中,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______两端的电压,并画出它的电路图。

通过简单电路实物图,考察学生识别电路和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的基本能力。增加电路图的练习,能有效增强学生电路分析能力,熟练掌握绘制电路图的方法。

拓展性作业

(选做)

作业内容(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

1.类比法是物理学里常用的探究方法,其中电流的形成可以和水流的产生进行类比。在这条水路中,抽水机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__;阀门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__;涡轮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__。

通过类比水流的方式,灵活考察学生对电压的物理本质的理解,能促进学生对类比法在物理中的应用的深刻认识。

2.家庭小实验:利用学生电学箱,采用电压表、两节电池、一个开关、一只灯泡、若干导线等实验器材。分别测量一节电池、两节电池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读取电池铭牌下的电压值。对比两种情况下三个电压大小,写下实验现象和数据,尝试解释原因。

家庭小实验能有效调动学生动手实践的热情。本题紧紧围绕本节课学习重难点,既可以有效巩固电压表的测量,又可以鼓励学生对比数据、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同时也能为下一节课的电压规律的探究及电阻的学习做下铺垫。

3.自制电池:利用盐水、铜片、铁片和带夹子的若干导线,自制成铜铁电池,使用电压表测出这个自制电池的电压值。小组交流合作,思考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利用电压表判断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正极?还有其他方式判断电池的正负极吗?(2)尝试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或查阅资料,解释上述现象的原因。

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结合所学,鼓励自主跨学科学习,发散思维思考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倡导课下进行小组合作。能有效地评价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